除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65326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8 2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除湿机,包括除湿机主体,所述除湿机还包括:第一接水部,与除湿机主体相连通;第一水箱,与第一接水部相连通;第二水箱,与第一接水部相连通;第二接水部,与第一水箱相连接并设置在第一接水部和第二水箱之间,第一接水部通过第二接水部与第二水箱相连通。由于在第一接水部和第二水箱之间设置了第二接水部,所以当水滴通过第一接水部后先滴落在第二接水部上,收集一定量的水滴后再滴落到第二水箱里,避免了水滴的飞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除湿机结构简单且能够防止水滴飞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除湿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除湿机。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除湿机中,水滴通过大接水盘的排水口直接滴落到大水箱里,容易造成水滴飞溅。而且,这样的结构使得冷凝水的流动和排出不够顺畅,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防止水滴飞溅的除湿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除湿机,包括除湿机主体,所述除湿机还包括:第一接水部,与除湿机主体相连通;第一水箱,与第一接水部相连通;第二水箱,与第一接水部相连通;第二接水部,与第一水箱相连接并设置在第一接水部和第二水箱之间,第一接水部通过第二接水部与第二水箱相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接水部具有:排水部,第一接水部通过排水部与第二接水部相连通。 进一步地,第二接水部具有:第一入水口,第二接水部通过第一入水口与第二水箱相连通。 进一步地,第二接水部还具有:引流壁,与第一入水口相连接并朝向第二水箱延伸。 进一步地,第二接水部还包括:底壁,第一入水口设置在底壁上;侧壁,设置在底壁上,与底壁共同围成用于接水的腔体。 进一步地,侧壁竖直地设置在底壁上。 进一步地,第二接水部还包括:固定件,连接并突出地设置在底壁上,用于固定第一水箱的盖体。 进一步地,第一接水部还包括:溢流孔,第一接水部通过溢流孔与第二水箱相连通。 进一步地,第二水箱还具有:第二入水口,与第一入水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入水口为圆孔,引流壁为引流环,引流环与圆孔相连接并连通。 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除湿机主体、第一接水部、第二接水部、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其中,第一接水部与除湿机主体相连通,第一水箱与第一接水部相连通,第二水箱与第一接水部相连通,第二接水部与第一水箱相连接并设置在第一接水部和第二水箱之间,第一接水部通过第二接水部与第二水箱相连通。由于在第一接水部和第二水箱之间设置了第二接水部,所以当水滴通过第一接水部后先滴落在第二接水部上,收集一定量的水滴后再滴落到第二水箱里,避免了水滴的飞溅。本专利技术的除湿机结构简单且能够防止水滴飞溅。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除湿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爆炸图; 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接水部、第一水箱、第二接水部和第二水箱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爆炸图; 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接水部、第一水箱和第二接水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的另一视角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水箱和第二接水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8示出了图7的另一视角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除湿机,该除湿机包括除湿机主体10、第一水箱20、第一接水部30、第二接水部40和第二水箱50。 具体地,第一接水部30与除湿机主体10相连通,用于盛接除湿机主体10进行除湿工作后排出的冷凝水。第一水箱20与第一接水部30相连通,第一水箱20用于盛接第一接水部30排出的冷凝水。第二水箱50与第一接水部30相连通,第二水箱50用于盛接第一接水部30排出的冷凝水。第二接水部40与第一水箱20相连接,第二接水部40位于第一接水部30和第二水箱50之间,第一接水部30通过第二接水部40与第二水箱50相连通,第一接水部30中的冷凝水经第二接水部40流入第二水箱50。 由于在第一接水部30和第二水箱50之间设置了第二接水部40,所以第一接水部30中排出的冷凝水的水滴先滴落在第二接水部40上,等收集一定量的水滴后再从第二接水部40中滴落到第二水箱50里,这样可以避免水滴的飞溅。所以,本专利技术的除湿机结构简单且能够防止水滴飞溅。 如图4所示,第一接水部30包括排水部31和溢流孔32。 第一接水部30具有排水部31,第一接水部30通过排水部31与第二接水部40相连通,第一接水部30中的冷凝水经过排水部31流到第二接水部40中。 如图4所示,优选地,排水部31为圆柱形引流管,该圆柱形引流管的管壁朝向第二接水部40延伸,实现水滴引流的功能。 第一接水部30还包括溢流孔32,第一接水部30通过溢流孔32与第二水箱50相连通。溢流孔32的孔口的高度要高于排水部31,当第一接水部30中的冷凝水的高度超过整个溢流孔32,则冷凝水进入溢流孔32内后流入第二水箱50。第二水箱50内设置有水泵(图中未示出),水泵不断将第二水箱50内的冷凝水抽到第一接水部30中,如此循环往复。 图5至图8所示,第二接水部40包括第一入水口 41、底壁42、侧壁43、固定件45和引流壁46,以及腔体44。 如图7和图8所示,具体地,第二接水部40具有第一入水口 41,第二接水部40通过第一入水口 41与第二水箱50相连通。第二接水部40还具有引流壁46,引流壁46与第一入水口 41相连接并朝向第二水箱50延伸。引流壁46可以是由第一入水口 41朝向第二水箱50的方向翻边延伸形成,即为翻边结构。引流壁46对流经的冷凝水具有导向引流和限位的作用,使得冷凝水可以顺畅地流经引流壁46进入第二水箱50内。 优选地,第一入水口 41为圆孔,引流壁46为封闭地引流环,引流环与圆孔相连接并连通。 第二接水部40类似于盘状结构,第二接水部40具有底壁42和侧壁43。其中,第一入水口 41设置在底壁42上。侧壁43设置在底壁42上,侧壁43与底壁42共同围成用于接水的腔体44。优选地,侧壁43竖直地设置在底壁42上。 优选地,第二接水部40还包括固定件45,连接并突出地设置在底壁42上,用于固定第一水箱20的盖体(图中未不出)。 如图4所示,第二水箱50还具有第二入水口 51,第二入水口 51与第一入水口 41相连通,使得第二接水部40与第二水箱50相连通。当用户在排冷凝水时,不采取外接水管直接排到下水道,此时第一水箱20内的水泵是不起作用的。从第一接水部30中流出的冷凝水流入第二接水部40后再滴落到第二水箱50里,然后手工取出第二水箱50将水倒掉。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由于在第一接水部30和第二水箱50之间设置了第二接水部40,所以第一接水部30中排出的冷凝水的水滴先滴落在第二接水部40上,等收集一定量的水滴后再从第二接水部40中滴落到第二水箱50里,这样可以避免水滴的飞溅。所以,本专利技术的除湿机结构简单且能够防止水滴飞溅。 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除湿机,包括除湿机主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机还包括:第一接水部(30),与所述除湿机主体(10)相连通;第一水箱(20),与所述第一接水部(30)相连通;第二水箱(50),与所述第一接水部(30)相连通;第二接水部(40),与所述第一水箱(20)相连接并设置在所述第一接水部(30)和所述第二水箱(50)之间,所述第一接水部(30)通过所述第二接水部(40)与所述第二水箱(50)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湿机,包括除湿机主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机还包括: 第一接水部(30),与所述除湿机主体(10)相连通; 第一水箱(20),与所述第一接水部(30)相连通; 第二水箱(50),与所述第一接水部(30)相连通; 第二接水部(40),与所述第一水箱(20)相连接并设置在所述第一接水部(30)和所述第二水箱(50 )之间,所述第一接水部(30 )通过所述第二接水部(40 )与所述第二水箱(50 )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水部(30)具有: 排水部(31),所述第一接水部(30 )通过所述排水部(31)与所述第二接水部(40 )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水部(40)具有: 第一入水口(41),所述第二接水部(40)通过所述第一入水口(41)与所述第二水箱(50)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水部(40)还具有: 引流壁(46),与所述第一入水口(41)相连接并朝向所述第二水箱(50)延伸。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善勇李小怀李孟志杨述华梁亚国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