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协作多流传输数据的方法及基站技术

技术编号:11164284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8 2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协作多流传输数据的方法及基站,涉及在移动通信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方法包括:被选为分流节点的次基站在为主基站承担UE的分流承载数据传输服务的过程中,将本次基站的分流承载状况信息发送给所述主基站;所述主基站根据所述次基站的分流承载状况信息调整对所述次基站的分流策略。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基站。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UE提供高速率联合数据传输服务的方案,适用于各种用户面架构及Xn接口,能够高速、可靠的为UE提供良好的联合数据传输服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协作多流传输数据的方法及基站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移动通信系统,尤其是在涉及异构网络部署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一种协作多流传输数据的方法及基站。
技术介绍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协议标准的不断演进,移动分组业务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单个终端的数据吞吐能力不断提升。以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1n, LTE)系统为例,在20M带宽内可以支持下行最大速率为10Mbps的数据传输;后续的增强LTE(LTE Advanced,LTE-A)系统中,数据的传输速率将进一步提升,甚至可以达到lGbps。 终端数据业务量膨胀式的增长,使得移动网络的服务能力和部署策略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运营商一方面需要增强现有的网络部署和通讯技术,另一方面希望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和网络拓展,从而达到快速提升网络性能的目的。而移动通信系统发展至今,仅通过对宏网络进行增强以提供经济、灵活、高能力的服务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部署低功率节点(Low power Node,简称LPN)提供小小区(Small cell)覆盖的网络策略成为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解决方案,这尤其体现在数据传输量巨大的室内/室外热点地区上。 LPN部署及能力方面的增强已经被第三代伙伴组织计划(Third Generat1nPartnership Pro jects,简称3GPP)确认为未来网络发展中最令人感兴趣的课题之一。在各类型基站独立为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简称UE)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既存在诸多问题,又无法满足大数据量及高移动性的业务需求。因此,目前业界对在宏基站的覆盖范围内或边界部署低功率节点、两者共同组成系统架构中的接入网,从而联合为UE提供数据传输服务的场景更为认同且基本有了一个较为普识的架构模式,如图1所示。其中,与核心网(Core Network,简称 CN)中的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简称 MME)建有Sl-MME接口、并被CN视作移动锚点的基站,称为主基站(Master eNB,简称MeNB);除MeNB外,为UE提供额外的无线资源的节点,称为次基站(Secondary eNB,简称SeNB) ;MeNB与SeNB间的接口暂称为Xn接口。MeNB与SeNB和UE间均建有无线Uu 口,可与UE间传输用户面数据与必要的控制面信令,也就是说,UE处于双连接架构模式(Dual Connectivity,简称DC)。 对处于DC状态的UE’ SeNB最主要的功能是承担了原本仅由MeNB传输的大量数据,从而减轻了 MeNB的负担、提高了对UE的数据传输速率、提升了系统的性能。DC模式下的用户面架构可以有三种选择,如图2所示。如图2所示,Opt1nl中,SeNB与MeNB都与CN中的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简称S-GW)建有S1-U接口,即SeNB直接与S-GW传输被MeNB分流的承载(如EPS bearer#2)的数据、并在Uu 口与UE进行交互;0pt1n2中,SeNB承担的分流承载数据是通过与MeNB间建立的Xn接口进行接收/发送的,SeNB对CN不可见;0pt1n3与0pt1n2类似,区别在于SeNB承担的不再是一个完整的承载、而只是该承载(EPS bearer#2)的一部分数据,即这是一个Bearer Split的架构模式。 不论选择何种所述的用户面架构模式,因分流模式所导致的对现有协议栈架构的改变,以及SeNB在传输、移动、安全等方面都与传统的MeNB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部署了SeNB的多流传输场景中,如何利用其特点与MeNB间保持良好的协作机制,从而为用户终端提供优化的通讯服务,以满足更高带宽、更好性能、更低成本、更安全且适用多种后向链路的需求,是LTE通讯系统的发展中亟需解决一个重要议题。 具体说来,在MeNB有分流数据的需求时(如节点自身负荷过重),MeNB可根据UE上报的无线信号质量测量结果、相邻节点的负荷情况等一项或多项信息,选择合适的SeNB作为对所述UE的用户面数据的分流节点。 基于对现有技术的理解及合理拓展,在选择合适的SeNB后,MeNB会将预分流的承载的资源情况通知所述SeNB,以请求所述SeNB决定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及资源来接纳所述分流承载的传输;如果所述SeNB同意所述分流请求,那么在分流数据的传输过程中,所述SeNB可以向MeNB上报自身的硬件负荷及空口资源等信息,以便MeNB做出相应的负载均衡判断。 但是,即使复用了现有技术在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MeNB与SeNB的协作仍存在问题。以现有技术的下行数据传输为例,若基站的空口资源充裕,那么可认为来自于核心网(S1-U接口)的数据会可靠的传输到UE而不会发生拥塞问题。但是,在MeNB与SeNB和UE建立Dual connectivity、联合为UE提供多流数据传输服务的系统架构中,SeNB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很可能大于节点自身的处理能力,从而导致数据包堆积在缓存区,造成缓存区负荷过载、数据包传输的失败率增大、或成功传输数据包的时间过长等问题。具体以各用户面架构的协议栈角度来讲: Opt1nl:即CN侧分流。从协议栈的角度看只有一种情况,称为AlternativelA(简称AltlA,以下均同),如图3所示。虽然在这种架构下,所述SeNB的用户面下行数据同现有技术一样来自核心网(S-GW),但其控制面的承载管理(即分流决策及调控等)是在MeNB,而不再是在MME。如果所述SeNB的负荷过重进而造成所述传输质量下降问题,所述SeNB应该通知MeNB以便MeNB进行及时的负载均衡/分流调控等处理。 0pt1n2、3:即接入网侧分流。从协议栈的角度看,其又分为: 层间分流:如图4所示,(a)、(b)分别为0pt1n2下再细分的以数据包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简称 F1DCP)层之上(Alt2A)、之下(Alt2C)为分流点的数据包分流;(c)、(d)分别为0pt1n3下再细分的以HXP层之上(Alt3A)、之下(Alt3C)为分流点的数据包分流。也就是说,原本由在一个节点内部的协议栈栈内处理的数据包,在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下,跨外部接口(Xn)的分到了两个节点上进行处理。那么,以下行数据为例,MeNB内的较高协议层(如HXP)可能发送给大于分流节点SeNB内的较低协议层(如无线链路控制(Rad1 Link Control,简称RLC)层)处理能力的数据包,造成较低协议层的内存溢出。 层内分流:如图5所示,(a)、(b)分别为0pt1n2下再细分的以HXP层内(Alt2B)、RLC层内(Alt2D)为分流点的数据包分流;(C)、Cd)分别为0pt1n3下再细分的以HXP层内(Alt3B)、RLC层内(Alt3D)为分流点的数据包分流。也就是说,原本由在一个节点内部的协议层内处理的数据包,在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下,跨外部接口(Xn)的分到了两个节点上进行处理。那么,以下行数据为例,MeNB内的主协议层(如Master-PDCP)可能发送给大于分流节点SeNB内的次协议层(如Slave-PDCP)处理能力的数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协作多流传输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被选为分流节点的次基站在为主基站承担UE的分流承载数据传输服务的过程中,将本次基站的分流承载状况信息发送给所述主基站;所述主基站根据所述次基站的分流承载状况信息调整对所述次基站的分流策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协作多流传输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被选为分流节点的次基站在为主基站承担UE的分流承载数据传输服务的过程中,将本次基站的分流承载状况信息发送给所述主基站; 所述主基站根据所述次基站的分流承载状况信息调整对所述次基站的分流策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承载状况信息至少包括如下一种或几种: 用户面协议栈缓存区信息、分流承载的数据包传输失败率信息、分流承载数据包传输时延信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次基站将本次基站的分流承载状况信息发送给所述主基站指: 所述次基站通过控制面信令或用户面的控制信元将本次基站的分流承载状况信息发送给所述主基站。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次基站将本次基站的分流承载状况信息发送给所述主基站指: 所述次基站将本次基站的分流承载状况信息按照所述主基站配置的周期发送给所述主基站;或者 所述次基站在接收到所述主基站发送的请求消息后,将本次基站的分流承载状况信息发送给所述主基站;或者 所述次基站的分流承载状况信息满足所述主基站配置的任一触发条件时,将本次基站的分流承载状况信息发送给所述主基站,其中,所述触发条件至少包括: 所述次基站的用户面协议栈缓存区过载; 所述次基站分流承载的数据包传输失败率过大; 所述次基站分流承载数据包传输时延过长。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基站根据所述次基站的分流承载状况信息调整对所述次基站的分流策略包括如下一种或几种操作: 调整对所述次基站的分流数据量/速率; 修改所述次基站对所述分流承载的协议层配置; 取消对所述次基站的分流传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昕和峰李大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