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单头昆虫的移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61417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8 1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试验器材,特别是一种转移单头昆虫的移虫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试验条件下移动单头昆虫时转移难度大、容易对昆虫造成伤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吸头、吸气球和三通导向管,所述三通导向管的三个端口分别为吸气球连接端口、出口端口和吸头端口,在所述三通导向管内、吸气球连接端口和出口端口间还设有网状挡板,形成以吸气球为负压源、以吸头端口为起点、以出口端口为终点的单头昆虫的气体移动通道。有益效果在于:整个装置体积小,便于单手操作,能够很好地满足室内试验的需要;其结构能适应大多数结构和体型的昆虫的转移,且在转移过程中,不伤害虫体;整个装置便于拆装,从而便于试验结束后的消毒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移单头昆虫的移虫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试验器材,特别是一种转移单头昆虫的移虫器。
技术介绍
在室内对昆虫的试验研宄过程中,通常需要转移单头昆虫至试验容器中以进行下一步的数据采样,目前在该试验步骤中,主要采用玻璃试管、镊子等工具人为的对昆虫进行转移,在转移过程中由于要人为施加外力,力度大小难以把控,力度小时夹持不稳,而力度大了,难免对昆虫个体造成伤害,而且,就算力度正好,在夹持过程中也存在夹持角度难以把握的问题,尤其是昆虫的种类多样,其中有些类目的昆虫体表光滑,难以夹持,进而难以进行下一步的试验或者影响最终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应的,市面上销售的吸虫器,主要是为田间采虫、灭虫的需要而设计,虽然吸虫效果好,但是其目的往往是大面积或大范围的转移,并不能实现昆虫的单头转移,不符合试验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试验条件下移动单头昆虫时转移难度大、容易对昆虫造成伤害的问题。 本技术的具体方案是: 设计一种转移单头昆虫的移虫器,包括吸头、吸气球和三通导向管,所述三通导向管的三个端口分别为吸气球连接端口、出口端口和吸头端口,在所述三通导向管内、吸气球连接端口和出口端口间还设有网状挡板,形成以吸气球为负压源、以吸头端口为起点、以出口端口为终点的单头昆虫的气体移动通道。 优选的,三通导向管的长度为5?20cm,由透明的玻璃或塑料制成。 本技术还包括与三通导向管的出口端口相连接的存储瓶,所述存储瓶底部设有昆虫出口,和与该出口形状对应的瓶塞或瓶盖,所述存储瓶与出口端口间是螺纹配合。 优选的,吸气球为橡胶制成的气囊,在所述吸气球的外缘设有加强肋。 三通导向管上设置有与网状挡板对应的槽。 优选的,吸头端口到三通导向管前壁的距离I?2cm。 优选的,网状挡板由金属或塑料制成,该网状挡板与三通导向管的轴线间的倾斜角为45?135度。 优选的,吸气球的容积为40?60ml。 三通导向管为圆管。 或者,三通导向管自出口端口起向吸头端口的口径渐缩。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整个装置体积小,便于单手操作,能够很好地满足室内试验的需要; 2.其结构能适应大多数结构和体型的昆虫的转移,且在转移过程中,不伤害虫体; 3.整个装置便于拆装,从而便于试验结束后的消毒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转移单头昆虫移虫器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是转移单头昆虫移虫器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3是转移单头昆虫移虫器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左视图; 图4是图3的A剖面的轴测方向剖面图; 图5是转移单头昆虫移虫器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6是转移单头昆虫移虫器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轴测方向全剖图; 图7是转移单头昆虫移虫器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方向全剖图; 图7中拆去存储瓶、吸气球及其相关部件; 图中各部件名称:1.三通导向管;2.存储瓶;3.网状挡板;4.吸气球;5.加强肋;6.昆虫出口 ;7.瓶塞。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转移单头昆虫的移虫器,参见图1?图5,设计一种转移单头昆虫的移虫器,包括吸头、吸气球4和三通导向管1,所述三通导向管的三个端口分别为吸气球连接端口、出口端口和吸头端口,在所述三通导向管I内、吸气球连接端口和出口端口间还设有网状挡板3,形成以吸气球4为负压源、以吸头端口为起点、以出口端口为终点的单头昆虫的气体移动通道。 三通导向管I的长度为5?20cm,由透明的玻璃或塑料制成。便于观察昆虫的移动情况。本技术还包括与三通导向管I的出口端口相连接的存储瓶2,所述存储瓶2底部设有昆虫出口 6,和与该出口形状对应的瓶塞7或瓶盖,所述存储瓶2与出口端口间是螺纹配合。 优选的,吸气球为橡胶制成的气囊,在所述吸气球的外缘设有加强肋。存储瓶2底部设有昆虫出口 6,和与该出口形状对应的瓶塞7。存储瓶2与出口端口间是螺纹配合。吸气球4为橡胶制成的气囊,在吸气球4的外缘设有加强肋5。加强肋5的作用在于气囊更有效的回位和延长橡胶的使用寿命。 吸头端口到三通导向管I前壁的距离I?2cm。网状挡板3由金属或塑料制成,该网状挡板3与三通导向管I的轴线间的倾斜角为90度。 本实施例中,吸气球4的容积为60ml,方便单手夹持。 三通导向管I为圆管。 工作原理:需要取虫时,先捏吸气球4,排出气体,然后吸头端口对准需要转移的昆虫,吸头端口距离转移虫体不能太远,2cm之内为宜。松开吸气球4,虫体被吸入,如果是体重轻的昆虫,会在遇到网状挡板3后落入下方的存储瓶2 ;体重重的昆虫未达到挡板处,可倾斜以使其落入存储瓶2。最后,打开存储瓶2下方的活塞7,让虫子落入目的处。 吸头端口、出口端口,直径为2cm,能够保证大多数昆虫顺利的进出;吸头端口到存储瓶2前壁的距离l-2cm,距离太长,使用吸气球4可能无法把体重大的昆虫吸进三通导向管I ;三通导向管I长度为15cm,便于单手操作;出口端口距离存储瓶2有5cm,存储瓶2主要起到临时储存的作用,距离太短、太长均不合适。存储瓶2下端是瓶塞7,推开瓶塞7,虫子落入目的处。 吸气球4,容积为室内常用的60ml,既能够满足吸虫的要求,还便于单手操作,根据虫体大小,操作者控制自己的握力。 实施例2:本实施例原理同实施例1,参见图6,具体不同之处在于,或者,三通导向管I自连接端口起向吸头端口的口径渐缩。前窄后宽,即三通导向管I的下壁呈一定角度的倾斜,使虫子更容易落到出口端口。 实施例3:本实施例原理同实施例1,参见图7,具体不同之处在于,三通导向管I连接端口起向吸头端口的口径渐缩。本实施例中,网状挡板3与三通导向管I的轴线间的倾斜角为110度,倾斜的角度降低了昆虫撞击网状挡板3的冲击力,提升对昆虫虫体的保护。 实施例4:本实施例原理同实施例1,具体不同之处在于,在三通导向管I与存储瓶2的连接端设有挡片,该挡片使昆虫在该接口处只能单向移动,也就是说,挡片与三通导向管I间通过弹性装置连接,当挡片上有昆虫时,由于昆虫重力,挡片向下倾斜,不起阻挡作用,当昆虫落下后,挡片回位,且回位后无法反向抬升,该实施例主要针对带有翅膀的昆虫。该挡片在说明书附图中没有画出,是本领域常用的技术结构。 上述实施例中,为便于安装与清洗,网状挡板3是嵌套安装进三通导向管I上预留的孔槽内,且网状挡板3上还设有便于施力的拉环,在实际使用中,该网状挡板3也可以是直接安装在三通导向管内部的。 最后需说明的是,以上所述者仅系本技术部份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依据本技术的结构及特征,稍加变化修饰而成者,亦应包括在本技术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移单头昆虫的移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头、吸气球(4)和三通导向管(1),所述三通导向管的三个端口分别为吸气球连接端口、出口端口和吸头端口,在所述三通导向管(1)内、吸气球连接端口和出口端口间还设有网状挡板(3),形成以吸气球(4)为负压源、以吸头端口为起点、以出口端口为终点的单头昆虫的气体移动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移单头昆虫的移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头、吸气球(4)和三通导向管(1),所述三通导向管的三个端口分别为吸气球连接端口、出口端口和吸头端口,在所述三通导向管(1)内、吸气球连接端口和出口端口间还设有网状挡板(3),形成以吸气球(4)为负压源、以吸头纟而口为起点、以出口纟而口为终点的单头昆虫的气体移动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移单头昆虫的移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导向管(1)的长度为5?20(3111,由透明的玻璃或塑料制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移单头昆虫的移虫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三通导向管的出口端口相连接的存储瓶(2),所述存储瓶(2)底部设有昆虫出口(6),和与该出口形状对应的瓶塞(7)或瓶盖,所述存储瓶(2)与出口端口间是螺纹配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移单头昆虫的移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球(4)为橡胶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鹏飞岳超陈吉宝喻修道马娜贾殿勇陈兆进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