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力摩擦发电与太阳能发电相结合的便携式移动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52820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8 0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风力摩擦发电与太阳能发电相结合的便携式移动电源,包括具有容纳腔室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室的内部的风力发电装置、太阳能发电装置、控制电路模块,所述风力发电装置包括多个摩擦发电机,每个所述摩擦发电机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至少一个支撑件;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至少一层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或所述第二电极层与一层或多层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之间形成有摩擦界面;和/或,所述多层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中的至少两层之间形成有摩擦界面;形成所述摩擦界面的两层中的至少一层为自由活动层。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便携式移动电源,既能利用风能,又能利用太阳能,且结构简单、造价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风力摩擦发电与太阳能发电相结合的便携式移动电源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尤其涉及一种可同时利用风能、太阳能发电的便携式移动电源。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用电设备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如手机、MP3、笔记本电脑等,可以说用电设备已经全面覆盖了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之中。目前,以上用电设备的充电过程大多都是在室内靠固定电源来完成。但有的时候,如出差、长时间野外工作、野外徒步旅行时,用电设备的电能耗尽又不能找到固定电源进行充电,这种情况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随着目前数码产品的普及,便携式移动电源的种类也随之快速增长而发展起来,便携式移动电源属于移动电源的一个分类,统指方便携带的移动电源,其一般配备多种电源转接头,可随时随地为手机、数码相机、MP3、MP4、PDA、掌上电脑、掌上游戏机等多种数码产品供电或待机充电。太阳能、风能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具有绿色、清洁、环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无地域限制的特点。目前采用太阳能和风能的发电技术都已经是比较成熟且公知的技术,尤其是将太阳能电池板用作便携移动电源是当下非常成熟的技术。然而,把风力发电技术应用于便携移动电源已有先例但还不成熟,无法把移动电源做到足够小便于携带,同时发电效率很低。而且两种发电技术的单独应用还存在着以下问题,当阳光充足但无风的时候,风力发电机无法工作;当有风但阴雨天气时,太阳能电池板无法工作。因此,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单独使用风力发电机、或者单独使用太阳能电池板的情况,造成了充电过程的不连续性,出现电能中断情况。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一种新型的结合风力摩擦发电与太阳能发电的便携式移动电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风力摩擦发电与太阳能发电相结合的便携式移动电源,既能利用风能,又能利用太阳能,且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风力摩擦发电与太阳能发电相结合的便携式移动电源,包括具有容纳腔室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室的内部的风力发电装置、太阳能发电装置、控制电路模块,所述风力发电装置包括多个摩擦发电机,每个所述摩擦发电机包括:平行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垂直地设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边缘之间的至少一个支撑件;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以及位于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的至少一层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或所述第二电极层与一层或多层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之间形成有摩擦界面;和/或,所述多层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中的至少两层之间形成有摩擦界面;形成所述至少一个摩擦界面中的两层中的至少一层为自由活动层,所述自由活动层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构成摩擦发电机的两个输出电极。进一步地,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分别固定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一端固定在支撑件上,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或第二电极层与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之间形成有摩擦界面。进一步地,第二电极层固定在第二基板上,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一端和第一电极层的一端共同固定在支撑件上,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另一端和第一电极层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其中所述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形成有摩擦界面。进一步地,至少一层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包括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其中第一电极层固定在第一基板上,第二电极层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一起固定在第二基板上,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一端固定在支撑件上,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其中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与第一电极层之间形成有摩擦界面,并且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与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之间也形成有摩擦界面。进一步地,至少一层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包括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其中第一电极层和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共同固定在第一基板上,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一端和第二电极层的一端共同固定在支撑件上,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另一端和第二电极层的另一端分别为自由端;其中仅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与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之间形成有摩擦界面。进一步地,至少一层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包括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至少一个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长度,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紧邻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第一端和第二电极层的第一端均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第二端和第二电极层的第二端为自由端,其中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与第一电极层之间形成有摩擦界面,并且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与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之间也形成有摩擦界面。进一步地,形成所述摩擦界面的两层相对的面中至少一面设有微纳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风力发电装置还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多个摩擦发电机的网格状框架结构,该网格状框架结构的底壁通过转动组件可旋转地连接到壳体的一个侧壁。进一步地,所述网格状框架结构的底部还设置有凸起部,用以容纳并卡接于壳体的凹陷部,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凸起部的侧部的啮合部,以及与啮合部相互配合的卡合部,该卡合部设置在壳体的侧壁上。进一步地,所述网格状框架结构可通过转动组件围绕壳体的侧壁旋转0-90度,当网格状框架结构处于折叠状态时,其完全容纳在容纳腔室的内部,当网格状框架结构需要展开时,其能够旋转至垂直于壳体底面的位置,并能实现定位。进一步地,所述网格状框架结构上开设有多个网格,所述网格的形状和尺寸与摩擦发电机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进一步地,所述多个摩擦发电机相互堆叠以形成网格状框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多个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包括硬质平板基底、以及设置在其上的整块或多块太阳能电池。进一步地,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有三个太阳能电池板,所述三个太阳能电池板分别连接到所述壳体的一个侧壁和两个端壁。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其中一个端部通过铰链连接到所述壳体的侧壁或端壁。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具有底面、以及位于该底面的相对上方的顶面,每个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形状和尺寸与壳体的顶面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均能够实现0-180度的旋转,当处于展开状态时,每个太阳能电池板均能向外打开,并且平铺在壳体的外周处,当实现折叠时,两个连接到壳体的端壁处的太阳能电池板依次折叠到位,使其完全覆盖到壳体的容纳腔室的上方,接着连接到壳体的侧壁处的太阳能电池板最后实现折叠,直到覆盖到壳体的容纳腔室的最上方,从而形成壳体的上盖。进一步地,多个摩擦发电机通过导线串联或并联在一起,并具有一个总输出端,其与控制电路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控制电路模块安装在容纳腔室的一部分预留空间内。进一步地,太阳能发电装置也具有一个总输出端,其与控制电路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容纳腔室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实现电力续航的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控制电路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基于风力摩擦发电与太阳能发电相结合的便携式移动电源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风力摩擦发电与太阳能发电相结合的便携式移动电源(M),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容纳腔室(21)的壳体(20);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室(21)的内部的风力发电装置(30)、太阳能发电装置(40)、控制电路模块(50),所述风力发电装置(30)包括多个摩擦发电机(G1,G2),每个所述摩擦发电机(G1,G2)包括:平行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垂直地设置在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的边缘之间的至少一个支撑件;位于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之间的第一电极层(14)和第二电极层(15);以及位于第一电极层(14)和第二电极层(15)之间的至少一层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6),所述第一电极层(14)和/或所述第二电极层(15)与一层或多层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6)之间形成有摩擦界面;和/或,所述多层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6)中的至少两层之间形成有摩擦界面;形成所述的至少一个摩擦界面中的两层中的至少一层为自由活动层,所述自由活动层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一电极层(14)和第二电极层(15)构成摩擦发电机的两个输出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风力摩擦发电与太阳能发电相结合的便携式移动电源(M),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容纳腔室(21)的壳体(20);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室(21)的内部的风力发电装置(30)、太阳能发电装置(40)、控制电路模块(50),所述风力发电装置(30)包括多个摩擦发电机(G1,G2),每个所述摩擦发电机(G1,G2)包括:平行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垂直地设置在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的边缘之间的至少一个支撑件;位于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之间的第一电极层(14)和第二电极层(15);以及位于第一电极层(14)和第二电极层(15)之间的至少一层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6),所述第一电极层(14)和/或所述第二电极层(15)与一层或多层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6)之间形成有摩擦界面;和/或,所述多层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6)中的至少两层之间形成有摩擦界面;形成所述的至少一个摩擦界面中的两层中的至少一层为自由活动层,所述自由活动层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一电极层(14)和第二电极层(15)构成摩擦发电机的两个输出电极;至少一层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6)包括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61)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62);其中第一电极层(14)固定在第一基板(11)上,第二电极层(15)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62)一起固定在第二基板(12)上,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61)的一端固定在支撑件上,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61)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其中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61)与第一电极层(14)之间形成有摩擦界面,并且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61)与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62)之间也形成有摩擦界面。2.一种基于风力摩擦发电与太阳能发电相结合的便携式移动电源(M),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容纳腔室(21)的壳体(20);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室(21)的内部的风力发电装置(30)、太阳能发电装置(40)、控制电路模块(50),所述风力发电装置(30)包括多个摩擦发电机(G1,G2),每个所述摩擦发电机(G1,G2)包括:平行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垂直地设置在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的边缘之间的至少一个支撑件;位于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之间的第一电极层(14)和第二电极层(15);以及位于第一电极层(14)和第二电极层(15)之间的至少一层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6),所述第一电极层(14)和/或所述第二电极层(15)与一层或多层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6)之间形成有摩擦界面;和/或,所述多层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6)中的至少两层之间形成有摩擦界面;形成所述的至少一个摩擦界面中的两层中的至少一层为自由活动层,所述自由活动层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一电极层(14)和第二电极层(15)构成摩擦发电机的两个输出电极;至少一层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6)包括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61)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62);至少一个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件(131)和第二支撑件(132),所述第一支撑件(131)连接所述第一基板(1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基板(12)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支撑件(132)连接所述第一基板(11)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基板(12)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支撑件(132)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31)的长度,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14)紧邻所述第一基板(11),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61)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62)的第一端和第二电极层(15)的第一端均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件(131)上,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61)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62)的第二端和第二电极层(15)的第二端为自由端,其中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161)与第一电极层(14)之间形成有摩擦界面,并且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传毅
申请(专利权)人:纳米新能源唐山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