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申新龙专利>正文

汽车手抠防划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4870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一种汽车车身表面防护装置,具体是一种汽车手抠防划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划膜容易被污染,使用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其包括由上层软体层、中间层不干胶层、下层载体层组成的防划膜本体。软体层面设置舌盖。舌盖可设置于软体层面的上下或左右。舌盖可为椭圆形、方形、菱形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更好地保持防划膜的清洁度,体现其对车体的防护效果,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汽车车身表面防护装置,具体是一种汽车手抠防划膜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迅速,汽车的普及率也越来越高,自然人们对汽车的维护要求也增多。而汽车门把手是最常用的部位,人们在开车的过程中,手指甲常会刮磨此部位表面,时间长了,就会形成刮伤,影响车体表面的美观效果。而一些已有的防划膜仅仅是简单的将塑料膜体贴入车门手抠部位,结构不合理,容易对防划膜上、下表面造成污染,如将指纹、污垢留在其上,使用效果不是很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防划膜容易被污染,使用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汽车手抠防划膜。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汽车手抠防划膜,包括由上层软体层、中间层不干胶层、下层载体层组成的防划膜本体。软体层面设置舌盖。舌盖可设置于软体层面的上下或左右。舌盖可为椭圆形、方形、菱形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更好地保持防划膜的清洁度,体现其对车体的防护效果,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剖面图图中1-防划膜本体,2-舌盖,3-软体层,4-不干胶层,5-载体层。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本实施例是用来说明本技术的,而不是对本技术做任何限制。汽车手抠防划膜,包括由上层软体层3、中间层不干胶层4、下层载体层5组成的防划膜本体1。软体层3面设置舌盖2。舌盖2可设置于软体层3而的上下或左右。舌盖2可为椭圆形、方形、菱形等。使用时,将手抠内表面处理干净,将载体层5揭掉,手指捏于舌盖2处,对齐粘贴位置,吹气粘贴、压实,然后将舌盖2揭掉,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手抠防划膜,包括由上层软体层(3)、中间层不干胶层(4)、下层载体层(5)组成的防划膜本体(1),其特征在于软体层(3)面设置舌盖(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手抠防划膜,其特征在于软体层(3)面上、下设置舌盖(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手抠防划膜,其特征在于软体层(3)而左、右设置舌盖(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手抠防划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舌盖(2)为椭圆形。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汽车手抠防划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舌盖(2)为椭圆形。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手抠防划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舌盖(2)为方形。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汽车手抠防划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舌盖(2)为方形。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手抠防划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舌盖(2)为菱形。9.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汽车手抠防划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舌盖(2)为菱形。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一种汽车车身表面防护装置,具体是一种汽车手抠防划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划膜容易被污染,使用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其包括由上层软体层、中间层不干胶层、下层载体层组成的防划膜本体。软体层面设置舌盖。舌盖可设置于软体层面的上下或左右。舌盖可为椭圆形、方形、菱形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更好地保持防划膜的清洁度,体现其对车体的防护效果,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文档编号B32B7/12GK2900246SQ20062002426公开日2007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6日专利技术者申新龙 申请人:申新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手抠防划膜,包括由上层软体层(3)、中间层不干胶层(4)、下层载体层(5)组成的防划膜本体(1),其特征在于软体层(3)面设置舌盖(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新龙
申请(专利权)人:申新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