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冰芝专利>正文

一种双层蓄水花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36347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2 1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蓄水花盆,包括用于蓄水的外盆和置于外盆中的内盆,内盆中可种养植物,内盆高度低于外盆,底径小于外盆;内盆盆底有均匀分布的小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内外盆套接形成双层,内盆底部有孔,浇水过多时,多余的水会通过小孔流入内外盆间形成的蓄水腔体内,解决了浇水过少会旱死和浇水过多会渗漏污染环境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园艺花卉种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蓄水花盆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日渐提高,人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逐渐减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花卉盆景艺术就愈发突显出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盆景的重要工具花盆的用量只增不减。传统栽植盆景的花盆大多只是在盆底开有一小孔,这就容易出现以下问题:1、浇水少了、不及时,植物会旱死;2、底部小孔漏出的水带有泥土,污染了周围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避免植物过涝或过旱,并使其中植物可根据自身所需自由吸收水分的双层蓄水花盆。        为解决上述将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层花盆,包括用于蓄水的外盆和置于外盆中的内盆,内盆中可种养植物,内盆高度低于外盆,底径小于外盆;内盆盆底有均匀分布的小孔,内盆上端面水平向外设置两凸起;外盆上端面设置与内盆上端面两凸起相对应的豁口,内外盆活动搭接,外观看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其整体上端面边缘平整。所述外盆与内盆搭接后外盆下部形成蓄水腔体。其特征在于:蓄水腔体高度为外盆高度的三分之一。有益效果:内外盆套接形成双层,内盆底部有孔,浇水过多时,多余的水会通过小孔流入内外盆间形成的蓄水腔体内,使植物可根据自身所需自由吸收水分,解决了少浇水会旱死和防止多浇水时内盆中多余水分下流时带下的泥土弄脏周围环境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产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外盆搭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内盆仰视图。附图标注:1、外盆;2、内盆;3、内盆底部小孔;4、内盆上端面凸起;5、外盆上端面豁口;6、蓄水腔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附图1、2、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双层蓄水花盆,包括用于蓄水的外盆1和置于外盆1中的内盆2,内盆2中可种养植物,内盆2高度低于外盆1,底径小于外盆1;内盆2盆底有均匀分布的小孔3,内盆2上端面水平向外设置两凸起4;外盆1上端面设置与内盆2上端面两凸起4相对应的豁口5,内外盆活动搭接,外观看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其整体上端面边缘平整。所述外盆与内盆搭接后外盆下部形成蓄水腔体6。优选的,蓄水腔体6高度占蓄水外盆1高度的三分之一。使用时,内外盆套接形成双层,向种植植物的内盆2内浇水,多余的水通过内盆2底部均匀分布的小孔3流入内外盆间形成的蓄水腔体6内,解决了少浇水旱死的问题。外盆1底部完全封闭,即能有效蓄水,又可以防止内盆2中多余水分下流时带下的泥土弄脏周围环境。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的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层蓄水花盆,包括用于蓄水的外盆(1)和置于外盆(1)中的内盆(2),其特征在于:内盆(2)高度低于外盆(1),底径小于外盆(1);内盆(2)盆底有均匀分布的小孔(3),内盆(2)上端面水平向外设置两凸起(4);外盆(1)上端面设置与内盆(2)上端面两凸起(4)相对应的豁口(5),所述外盆与内盆搭接后外盆下部形成蓄水腔体(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蓄水花盆,包括用于蓄水的外盆(1)和置于外盆(1)中的内盆(2),其特征在于:内盆(2)高度低于外盆(1),底径小于外盆(1);内盆(2)盆底有均匀分布的小孔(3),内盆(2)上端面水平向外设置两凸起(4);外盆(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冰芝
申请(专利权)人:马冰芝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