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型核反应堆冷却剂弯曲单通道流动传热特性实验装置,具体的是一种模拟混合堆次临界能源包层冷却剂典型弯曲单通道流动传热特性的实验装置。属于聚变驱动裂变反应堆新型能源开发领域,具体来说属于热工水力设计验证和热工安全准则制定所必需开展的实验
技术介绍
日本福岛核事故后,裂变反应堆的安全性遭到质疑;加之废料处理困难、燃料储量有限及防核扩散等问题,裂变核反应堆难以满足人类长久的能源需求。以目前的技术条件,纯氘氚聚变商用核能短期内难以实现,在此背景下,聚变-裂变混合能源系统有望成为实现裂变核能长期可持续发展和纯聚变核能提前利用的有效途径。我国依托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项目(ITER),提出采用聚变中子源(ITER装置)驱动次临界能源包层和氚增殖包层以实现能量输出和氚自持的新型核反应堆。ITER驱动的次临界能源堆是一个快-热耦合的系统,具有包层空间狭小、几何结构复杂、径向功率梯度大等特点。ITER驱动的次临界能源包层概念设计中,采用模块化燃料包层代替原来的包层,并将其沿环向分割成32个子模块;采用嵌入子模块内部的并联圆管作 ...
【技术保护点】
次临界能源堆冷却剂弯曲单通道流动传热特性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弯曲的加热单管(26),加热单管(26)的两端连通有稳定直管(23),稳定直管(23)远离加热单管(26)的一端连通有螺纹接头(22),螺纹接头(22)的外径面套有螺纹法兰(21),稳定直管外壁焊接有加电铜排(25),稳定直管还开有连通到稳定直管内部的引压孔(24),其中,加热单管(26)为偏心弯管或同心弯管;偏心弯管内径圆的圆心为O1,偏心弯管外径圆的圆心为O2,O1到O2的距离大于零,O1连接O2的线段为线段O1O2,偏心弯管的外壁上焊接有多个热电偶,偏心弯管外壁设置有绝热保护结构;同心弯管内径圆的圆心与 ...
【技术特征摘要】
1.次临界能源堆冷却剂弯曲单通道流动传热特性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弯曲的加热单管(26),加热单管(26)的两端连通有稳定直管(23),稳定直管(23)远离加热单管(26)的一端连通有螺纹接头(22),螺纹接头(22)的外径面套有螺纹法兰(21),稳定直管外壁焊接有加电铜排(25),稳定直管还开有连通到稳定直管内部的引压孔(24),其中,加热单管(26)为偏心弯管或同心弯管;偏心弯管内径圆的圆心为O1,偏心弯管外径圆的圆心为O2,O1到O2的距离大于零,O1连接O2的线段为线段O1O2,偏心弯管的外壁上焊接有多个热电偶,偏心弯管外壁设置有绝热保护结构;同心弯管内径圆的圆心与同心弯管外径圆的圆心重合于点X1,同心弯管的外壁上焊接有多个热电偶,同心弯管外壁设置有绝热保护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次临界能源堆冷却剂弯曲单通道流动传热特性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单管(26)的一端为端A,加热单管(26)的另一端为端B,连接端A的稳定直管为第一稳定直管,连接端B的稳定直管为第二稳定直管,第一稳定直管与第二稳定直管轴线垂直,第一稳定直管上的铜排为第一加电铜排,第二稳定直管上的铜排为第二加电铜排,第一加电铜排与第二加电铜排垂直。
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幸奠川,彭劲枫,黄彦平,徐建军,刘文兴,刘亮,杨祖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