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电量、电压和电流异常分析的异常用电判断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对电的需求不断扩大。但是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用电量的不断增大,窃电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反接、跨接、伪造铅封、使用倒表器等,窃电技术日益智能化,窃电行为更加隐蔽,使供电企业电量严重损失。窃电问题不仅影响了电力企业正常的供用电秩序,也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建设以及社会稳定。因此,只有更好地提高反窃电技术水平,彻底堵塞窃电漏洞,创造良好的供用电秩序,才能更好地为社会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目前,供电系统已经开展大量反窃电措施及相关的预防措施,但现有的传统性的措施已经无法跟上日益变化的窃电方式,同时难以及时发现窃电行为。现有的反窃电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缺陷。(1)窃电行为的现场表现形式尽管多种多样,现有针对各种具体窃电方式的实施的反窃电措施已无法适应新型的窃电行为。(2)由于在进行反窃电检查时,没有有效整合用电客户的用电信息,使得反窃电检查针对性较差。< ...
【技术保护点】
基于电量、电压和电流异常分析的异常用电判断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电量异常分析包括波动电量分析过程和零电量分析过程;所述波动电量分析过程包括:对正常运行的电力用户历史的用电量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波动方向查找用户电量波动比例超过预定波动比例值的用户清单,进而分析给出可能是异常电量的用户清单,由工作人员对异常用户进行分析和检查;对于异常用户,指定某年某月用的用电量与该用户的特定历史用电量进行对比,计算出波动比例,当波动比例超过预定波动比例值时认为该用户属于异常用电;所述零电量分析过程包括:对正常运行的电力用户日用电量为0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查找连续多日用电量为零的用户清单,进而分析给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基于电量、电压和电流异常分析的异常用电判断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电量异常分析
包括波动电量分析过程和零电量分析过程;
所述波动电量分析过程包括:对正常运行的电力用户历史的用电量进行对比分析,根据
波动方向查找用户电量波动比例超过预定波动比例值的用户清单,进而分析给出可能是异常
电量的用户清单,由工作人员对异常用户进行分析和检查;对于异常用户,指定某年某月用
的用电量与该用户的特定历史用电量进行对比,计算出波动比例,当波动比例超过预定波动
比例值时认为该用户属于异常用电;
所述零电量分析过程包括:对正常运行的电力用户日用电量为0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
查找连续多日用电量为零的用户清单,进而分析给出可能是异常电量的用户清单,由工作人
员对异常用户进行分析和检查;所述多日用电量为零的用户为:从指定时间开始,向前推连
续出现多日电量为零的用户;如果向前推连续出现多日电量为零的日期超过预定天数,则认
为该用户属于异常用电;
所述电压异常分析包括电压断相异常分析、电压越限异常分析和电压不平衡异常分析;
(1)所述电压断相异常分析的过程为:首先确定用户对象为专变用户,然后判断用户的
电表接线方式是三相三线制还是三相四线制;
如果用户的电表接线方式是三相三线制,则检测用户电表的ABC三相电压,AC相中的
任一相电压小于K*预设的参比电压,B相电压不小于K*预设的参比电压,则确定电压断相
异常;
如果用户的电表接线方式是三相四线制,则检测用户电表的ABC三相电压,ABC三相
中的任一相电压小于K*参比电压,同时ABC三相中的另两相电压中任一相电压不小于K*
参比电压,则确定电压断相异常;
其中,所述K值范围在50-70%,60%为最佳取值;
1天内需要监测到3个或3个以上的监测点的相电压进行电压断相异常分析,且连续3
天进行监测;如果连续3天在监测点进行的电压断相异常分析结果均确定电压断相异常,则
最终确定用户为异常用电;
(2)电压越限异常分析的过程为:首先确定用户对象为专变用户;然后,检测用户电表
的ABC三相电压;如果任一相电压大于K1*参比电压,或任一相电压低于K2*参比电压且不
低于K3*参比电压,则确定电压断相异常;其中,K1为110,K2为90%,K3为60%;
1天内需要监测到3个或3个以上的监测点的相电压进行电压越限异常分析,且连续3
天进行监测;如果连续3天在监测点进行的电压越限异常分析结果均确定电压越限异常,则
最终确定用户为异常用电;
(3)电压不平衡分析的过程为:首先,检测用户电表的ABC三相电压;在ABC三相中
的各相电压均大于0的情况下,计算电压不平衡率;所述电压不平衡率的计算公式为:
技术研发人员:任玮蒙,许庆,谢智奕,许树实,胡斌,顾群,许伟,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合肥供电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