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奶牛用苄星氯唑西林乳房注入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132484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2 0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奶牛用苄星氯唑西林乳房注入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苄星氯唑西林乳房注入剂,采用苄星氯唑西林与聚乙二醇6000、硬脂酸铝、大豆卵磷脂、维生素E,微晶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物、注射用大豆油进行复配,协同作用,使药物成分分散均匀、一致性高,载药量高,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利用度高,缓释效果显著,对奶牛乳房炎具有显著的疗效。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方法,通过温度控制原料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强化各辅料间的相容性,延缓或防止药物微粒增大,使药物与辅料间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使混悬液的生物相容性极大提高,稳定性增强。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方法简单易行,运行成本低,适于工业化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奶牛用韦星氯唑西林乳房注入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兽药制剂
,特别涉及一种奶牛用苄星氯唑西林乳房注入剂及 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奶牛乳房炎(Mastitis)是乳腺受到物理、化学、微生物等刺激所发生的一种炎性 变化。乳房炎是奶牛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几乎遍及每一个牛群,特别是奶牛隐性乳房 炎,不易察觉,又可在牛群中普遍流行,在整个乳房炎病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为临床型 乳房炎的15?40倍。隐形乳房炎可引起奶牛产奶量降低4?10%,各养牛业带来极大的 经济损失。 据报道,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重要致病菌,广 泛的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奶牛乳房炎,苄星氯唑西林是氯唑西林的一种长效制剂,对葡萄球 菌产生的耐青霉素β-内酰胺酶(青霉素酶)稳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化 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奶牛乳房炎。 但是目前的苄星氯唑西林乳房注入剂大多为复方制剂或水剂注射剂。例如中国专 利CN103181921A公开了一种氨苄西林苄星氯唑西林乳房注入剂组合物及制备方法,该乳 房注入剂一方面需要苄星氯唑西林与氨苄西林复方使用才能具有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作用, 另一方面,该乳房注入剂为稠膏剂,需要特殊的注射器械才能推注入乳房,而且稠膏剂的密 度较注射剂大,会对奶牛乳房造成异物负担,不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另外,目前的苄星氯唑 西林乳房水剂注射剂存在混合不均匀,易破乳导致含量降低,温度降低有不溶结晶物析出 等问题,使其单方水剂注射剂存在运输储存条件要求高,治疗效果不显著的技术缺陷。 因此,研究开发一种单方的苄星氯唑西林乳房注入剂,克服水剂注射剂运输储存 困难,不稳定,药效不显著的缺陷,及复方注入剂组分含量多,成本高等缺陷,对提高奶牛乳 房炎的治疗效果,提供奶牛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苄星氯唑西林乳房 注入剂,该注入剂为油混悬剂,性质稳定,采用普通的注射器即可实现乳房直接注入、无刺 激作用、生物利用度高、释放缓慢、作用时间长、抑菌效果显著。 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苄星氯唑西林乳房注入剂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奶牛用苄星氯唑西林乳房注入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苄星 氯唑西林5%?10%、大豆卵磷脂1.0%?3.0%、硬脂酸铝2.0%?4.0%、聚乙二醇 60008. 0%?10. 0%、维生素E0. 1 %?0.5%、微晶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物 2. 0%?3. 0%,余量为注射用大豆油。 优选的,一种奶牛用苄星氯唑西林乳房注入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苄 星氯唑西林7. 0%、大豆卵磷脂I. 0%、硬脂酸铝2%、聚乙二醇60008. 0%、维生素E0. 5%、 微晶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物RC-A591NF2. 0%,余量为注射用大豆油。 上述乳房注入剂的制备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取注射用大豆油全量的20?40%,加热搅拌,温度升温至130°C,同时加入硬 脂酸铝和聚乙二醇6000,保温0. 5?lh,形成油胶; (2)待步骤1)所得油胶温度冷却至KKTC,加入大豆卵磷脂,搅拌溶解后继续加入 20?40%注射用大豆油稀释,得稀释油胶; (3)待步骤2)所得稀释油胶温度降至30?40°C,加入维生素E,最后加入苄星氯 唑西林及微晶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物,得混合液; (4)向步骤3)所得混合液中加入剩余的注射用大豆油,乳化,即得。 步骤⑷所述乳化为将混合体系在胶体磨中以10000?12000r/min的转速乳化 搅拌0. 5?1小时。 本专利技术原料复配机理: 硬脂酸铝与注射用大豆油复配使用,可形成典型的触变胶,触变胶静置时形成凝 胶防止微粒沉降,振摇时变为溶胶有利于倒出,硬脂酸铝与大豆油复配后的触变性有利于 混悬剂的稳定,提商生物相容性。 聚乙二醇6000促进主药成分很好的均匀分布,增加混悬剂的稳定性,并提高混悬 剂的稠度,使其呈良好的乳液状,同时增大其生物利用度。 RC-A591NF具有分散剂、增稠剂的作用,使产品的混合均一性提高,生物相容性好, 缓释效果增强。 大豆卵磷脂作为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提高液体 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 维生素E是脂溶性有机物,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与大豆油具有很好的相容性。 本专利技术苄星氯唑西林乳房注入剂,采用苄星氯唑西林与聚乙二醇6000,硬脂酸铝, 大豆卵磷脂,抗氧剂VE,增稠剂RC-A591NF,注射用大豆油进行复配,协同作用,使药物成分 分散均匀、一致性高,载药量高,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利用度高,缓释效果显著,且药物以固 体颗粒形式存在于油相中,沉降体积比大于〇. 9,不易发生结块现象,稳定性好,对奶牛乳房 炎,尤其是隐形乳房炎,具有显著的疗效。 本专利技术苄星氯唑西林乳房注入剂的制备方法,首先在特定的温度下溶解硬脂酸 铝和聚乙二醇6000形成油胶后,然后在一定温度下溶解大豆卵磷脂、VE、苄星氯唑西林及 RC-A591NF,通过温度控制原料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强化各辅料间的相容性,进而控制微 粒的沉降速度、絮凝速度、沉降容积,延缓或防止药物微粒增大,使药物与辅料间具有很好 的协同作用,使混悬液的生物相容性极大提高,稳定性增强。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简单易行,运 行成本低,适于工业化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 制。 实施例1 本实施例苄星氯唑西林乳房注入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苄星氯唑西 林5%、大豆卵磷脂3%、硬脂酸铝2%、VE(λl%、PEG-6000 为9%、RC-A591NF2·5%,余量 为注射用大豆油。 本实施例苄星氯唑西林乳房注入剂的制备方法为,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配料罐内打入已过滤灭菌的注射用大豆油全量的30%,加热搅拌,温度升至 130°C,同时加入硬脂酸铝和PEG-6000,待形成透明凝胶体系,搅拌停止,保温0. 5h,形成油 胶; ⑵监测罐内液体温度,待油胶温度冷却至l〇〇°C,加入大豆卵磷脂,不断搅拌,使 其完全溶解,继续加入25%注射用大豆油稀释,得稀释油胶,进行等待冷却,可开启循环水 加速冷却; (3)待温度降至30°C,向上述稀释油胶内依次加入VE,最后加入原料苄星氯唑西 林以及RC-N591NF,并不断搅拌,得混合液; (4)向上述混合液内加入余量注射用大豆油,在胶体磨中以12000r/min转速乳化 搅拌0. 5小时,分装,密封,即得。 实施例2 本实施例苄星氯唑西林乳房注入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苄星氯唑西 林 10%、大豆卵磷脂 2%、硬脂酸铝 4%、VE0.3%、PEG-6000 为 8%、RC-A591NF3%,余量 为注射用大豆油。 本实施例苄星氯唑西林乳房注入剂的制备方法为,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配料罐内打入已过滤灭菌的注射用大豆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奶牛用苄星氯唑西林乳房注入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苄星氯唑西林5%~10%、大豆卵磷脂1.0%~3.0%、硬脂酸铝2.0%~4.0%、聚乙二醇8.0~10.0%、维生素E0.1%~0.5%、微晶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物2.0~3.0%,余量为注射用大豆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奶牛用苄星氯唑西林乳房注入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苄星氯唑西林5%?10%、大豆卵磷脂1. 0%?3. 0%、硬脂酸铝2. 0%?4. 0%、聚乙二醇 8. 0?10. 0%、维生素E0. 1%?0. 5%、微晶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物2. 0?3. 0%, 余量为注射用大豆油。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奶牛用苄星氯唑西林乳房注入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二醇 为聚乙二醇6000。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奶牛用苄星氯唑西林乳房注入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 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苄星氯唑西林7.0%、大豆卵磷脂1.0%、硬脂酸铝2 %、聚乙二醇 60008. 0%、维生素E0. 5%、微晶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物2. 0%,余量为注射用大 豆油。4.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奶牛用苄星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玉凡杜丹丹周衡王颖杨冰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百瑞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