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新型光电材料研究的感应式光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21800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1 1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新型光电材料研究的感应式光控装置,包括交流电源、信号指示灯、变压器、第一双向可控硅、第二双向可控硅、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二极管至第三二极管、第一电容至第三电容、第一电阻至第七电阻、稳压二极管、光敏三极管和时基集成芯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感应式控制,避免了传统技术中的人工手动控制的麻烦,使用方便,尤其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路结构简单、采用电子元件少、成本低廉,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新型光电材料研究的感应式光控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光电材料研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新型光电材料研宄的感应式光控装置。
技术介绍
光电材料是指用于制造各种光电设备(主要包括各种主、被动光电传感器光信息处理和存储装置及光通信等)的材料,主要包括红外材料、激光材料、光纤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等。下面主要介绍一下红外材料、激光材料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而对于光电材料的研宄中,光控设备是必不可少的,现有技术中的光控设备电路结构复杂、采用电子元件多、成本高、难以推广,且通常采用手动控制,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新型光电材料研宄的感应式光控装置。 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技术包括交流电源、信号指示灯、变压器、第一双向可控硅、第二双向可控硅、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二极管至第三二极管、第一电容至第三电容、第一电阻至第七电阻、稳压二极管、光敏三极管和时基集成芯片,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一相线端同时与所述第二双向可控硅的第一阳极和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双向可控硅的第二阳极连接所述信号指示灯的第一端,所述信号指示灯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相线端和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双向可控硅的控制极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双向可控硅的第一阳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同时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双向可控硅的控制极,所述第一双向可控硅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电位器滑动端、所述电位器的第一端、所述时基集成芯片的复位端和所述时基集成芯片的电压端连接,所述时基集成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所述时基集成芯片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所述时基集成芯片的触发端同时与所述时基集成芯片的阈值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时基集成芯片的放电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位器的第二端,所述时基集成芯片的接地端同时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射极、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射极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射极连接后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时基集成芯片为型号NE555的时基集成芯片。 进一步地,所述变压器为双绕组变压器,所述变压器为SCBlO型变压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六电阻阻值为60欧姆。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二极管为阻尼二极管。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技术是一种用于新型光电材料研宄的感应式光控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感应式控制,避免了传统技术中的人工手动控制的麻烦,使用方便,尤其是本技术的电路结构简单、采用电子元件少、成本低廉,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交流电源AC、信号指示灯ZD、变压器T、第一双向可控硅SCR1、第二双向可控硅SCR2、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第一二极管Dl至第三二极管D3、第一电容Cl至第三电容C3、第一电阻Rl至第七电阻R7、稳压二极管DW、光敏三极管Q和时基集成芯片1C,交流电源AC的第一相线端同时与第二双向可控硅SCR2的第一阳极和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双向可控硅SCR2的第二阳极连接信号指示灯ZD的第一端,信号指示灯ZD的第二端同时与交流电源AC的第二相线端和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双向可控硅SCR2的控制极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同时与稳压二极管DW的负极、第一电容Cl的第一端、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和第一双向可控娃SCRl的第一阳极连接,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同时与光敏三极管Q的集电极和第一三极管VTl的基极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三极管VTl的集电极和第二三极管VT2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同时与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和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双向可控硅SCRl的控制极,第一双向可控硅SCRl的第二端同时与电位器RP滑动端、电位器RP的第一端、时基集成芯片IC的复位端和时基集成芯片IC的电压端连接,时基集成芯片IC的输出端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时基集成芯片IC的控制端连接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时基集成芯片IC的触发端同时与时基集成芯片IC的阈值端、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和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和时基集成芯片IC的放电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电位器RP的第二端,时基集成芯片IC的接地端同时与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稳压二极管DW的正极、第一电容Cl的第二端、光敏三极管Ql的射极、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第二三极管VT2的射极和第一三极管VTl的射极连接后接地。 时基集成芯片IC为型号NE555的时基集成芯片。 变压器T为双绕组变压器,变压器T为SCBlO型变压器。 第六电阻R6阻值为60欧姆。 第二二极管D2为阻尼二极管。 如图1所示:220V的交流电压经变压器T降压,第一二极管Dl和稳压二极管DW整流,给光电三极管Q提供约9V的直流电压。稳压二极管DW起整流和稳压双重作用,在强光作用下,光电三极管Q截止,第一双向可控硅SCRl无触发电流而处于截止状态,信号指示灯ZD不亮。当光线降低时,光电三极管Q导通,时基集成芯片IC不断输出超低频矩形脉冲,第二双向可控硅SCR2在此脉冲的高电平下导通,低电平下截止,这样就可以看到信号指示灯ZD —闪一闪地发光。 以上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新型光电材料研究的感应式光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电源、信号指示灯、变压器、第一双向可控硅、第二双向可控硅、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二极管至第三二极管、第一电容至第三电容、第一电阻至第七电阻、稳压二极管、光敏三极管和时基集成芯片;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一相线端同时与所述第二双向可控硅的第一阳极和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双向可控硅的第二阳极连接所述信号指示灯的第一端,所述信号指示灯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相线端和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双向可控硅的控制极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双向可控硅的第一阳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新型光电材料研宄的感应式光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电源、信号指示灯、变压器、第一双向可控硅、第二双向可控硅、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二极管至第三二极管、第一电容至第三电容、第一电阻至第七电阻、稳压二极管、光敏三极管和时基集成芯片; 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一相线端同时与所述第二双向可控硅的第一阳极和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双向可控硅的第二阳极连接所述信号指示灯的第一端,所述信号指示灯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相线端和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二双向可控硅的控制极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双向可控硅的第一阳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型光电材料研宄的感应式光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同时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双向可控硅的控制极,所述第一双向可控硅的第二端同时与电位器滑动端、所述电位器的第一端、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振东何慧梅刘晓华刘陶鲁小鹏高俊成倪凯峰全龙翔李均委陈晓云李小红金丽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