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21756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1 10:41
一种检测电路(200),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及三极管(Q1);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至一个检测信号,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及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及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b)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射极(e)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c)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至工作电压。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检测多个电路模块的连接性是否异常和定位连接异常的端子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检测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检测电路,特别是一种接插电路中的连接检测电路。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路系统趋于大型化、复杂化,电路模块间的连接通常用端子连接,在复杂的应用环境和长时间的运行中,很难避免这些端子连接的可靠性。在复杂的电路系统中要定位没有连接好的端子异常困难,给维护人员增加了工作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本技术提出一种检测电路,设置于电路模块的接线端子中,用于检测多个电路模块的连接性是否异常和定位连接异常的端子位置。 所述检测电路(200)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l)、第二电容(C2)、及三极管(Ql); 所述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连接至一个检测信号,所述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Cl)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Cl)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三极管(Ql)的基极(b )与所述第二电容(C2 )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l)的射极(e)接地,所述三极管(Ql)的集电极(c)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至工作电压。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电路(200)设置于第二电路模块(2)的第二接线端子(20)中,所述第二接线端子(20 )与第一电路模块(I)的第一接线端子(10 )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信号由所述第一电路模块(I)的第一接线端子(10)的输出至所述第二电路模块(2)的第二接线端子(20)。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电压为所述第二电路模块(2)的工作电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阻(Rl)的阻值大小为10千欧,所述第二电阻(R2)的阻值大小为20千欧,所述第三电阻(R3)的阻值大小为10千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容(Cl)为无极性电容,所述第二电容(C2)为有极性电容。 进一步地,且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为正极端,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为负极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容(Cl)的容量大小为0.1微法,所述第二电容(C2)的容量大小为100微法。 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一电路模块(I)的第一接线端子(10)和第二电路模块(2)的第二接线端子(20)有连接时,所述三极管(Ql)的集电极(c)输出第一逻辑值;当所述第一电路模块(I)的第一接线端子(10 )和第二电路模块(2 )的第二接线端子(20 )没有连接时,所述三极管(Ql)的集电极(c)输出第二逻辑值。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逻辑值为逻辑0,所述第二逻辑值为逻辑I。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检测电路,设置于电路模块的接线端子中,用于检测多个电路模块的连接性是否异常和定位连接异常的端子位置,并在出现连接异常时输出提示信息,维修人员可以通过该提示信息准确定位没有连接好的接线端子的位置,增强了电路模块的可维护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检测电路的应用环境图; 图2是本技术检测电路的具体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所示,是本技术检测电路的应用环境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电路200设置于电路模块的接线端子中。通常而言,多个电路模块通过接线端子进行连接,例如,第一电路模块I的第一接线端子10与第二电路模块2的第二接线端子20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二接线端子20中的检测电路200为例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所述检测电路200同样可以设置于第一电路模块I的第一接线端子10中。 参阅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电路200包括,但不限于,第一电阻Rl、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l、第二电容C2、及三极管Q1。其中,所述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一接线端子10输出的检测信号(CONNECT_SIGNAL),所述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Cl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Cl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l的基极b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l的射极e接地,所述三极管Ql的集电极c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二电路模块2的工作电压VDD。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阻Rl的阻值大小为10千欧(kQ),所述第二电阻R2的阻值大小为20千欧,所述第三电阻R3的阻值大小为10千欧。所述第一电容Cl为无极性电容,所述第二电容C2为有极性电容,且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为正极端,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为负极端。所述第一电容Cl的容量大小为0.1微法(uF),所述第二电容C2的容量大小为100微法。所述三极管Ql可以采用S9013三极管。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电路200中的第一电阻Rl (1K)和第二电阻R2 (20K)作用是偏置电阻,目的是使得到达三极管Ql的基极b的电压在其偏置电压范围内。所述第一电容Cl (0.1uF)和第二电容C2 (10uF)的作用是滤波。 以下具体说明上述检测电路200的工作原理,假设图2中的检测电路200安装在第二电路模块2中。 当第一电路模块I的第一接线端子10和第二电路模块2的第二接线端子20有连接时,所述第一电路模块I会通过第一接线端子10给第二电路模块2 —个检测信号(CONNECT_SIGNAL, 3.3V或5V),三极管Ql导通,集电极c输出的逻辑信号(C0NNECT_CHK)被拉低到(^0 (逻辑0,第一逻辑值当该逻辑信号为逻辑0时,所述第二电路模块2中的控制电路(图未示)判断所述第一电路模块1和第二电路模块2之间的连接正常。 当第一电路模块1的第一接线端子10和第二电路模块2的第二接线端子20没有连接时,安装在第二电路模块2中的检测电路200的检测信号(⑶剛%乙31⑶从)悬空,三极管截止,集电极。输出的逻辑信号肥上拉到700 (逻辑1,第二逻辑值X当该逻辑信号为逻辑1时,所述第二电路模块2中的控制电路判断所述第一电路模块1和第二电路模块2之间的连接异常。 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二电路模块2判断所述第一电路模块1和第二电路模块2之间的连接异常时,通过其它电路输出提示信息,例如,通过[£0闪烁进行提示,维修人员可以通过该提示信息准确定位没有连接好的接线端子的位置,增强了电路模块的可维护性。所述提示信息输出的电路可以采用常规电路设计,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图2仅仅是对第二电路模块2中的检测电路200的示例性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所述检测电路200还可以设置于与第二电路模块2相连的第一电路模块1或者其它电路模块中,方法与第二电路模块2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详细说明,不能认定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检测电路(200),其特征在于,该检测电路(200)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及三极管(Q1);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至一个检测信号,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及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b)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射极(e)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c)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至工作电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电路(200 ),其特征在于,该检测电路(200 )包括第一电阻(Rl )、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l)、第二电容(C2)、及三极管(Ql); 所述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连接至一个检测信号,所述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Cl)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Cl)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 '及 所述三极管(Ql)的基极(b)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l)的射极(e)接地,所述三极管(Ql)的集电极(c)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至工作电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200)设置于第二电路模块(2 )的第二接线端子(20 )中,所述第二接线端子(20 )与第一电路模块(I)的第一接线端子(10)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信号由所述第一电路模块(O的第一接线端子(10)的输出至所述第二电路模块(2)的第二接线端子(2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电路,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怡化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怡化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怡化金融智能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