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吸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03692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04 1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吸泵,包括泵体、泵盖、叶轮、中间架、悬架、泵轴、驱动装置,叶轮位于泵体和泵盖形成的流体空间中,泵体内设有分别与流通空间连通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泵体在第一腔室处设有流体出口,在第二腔室处设有流体进口,并且在第三腔室处设有流体注入口,泵轴通过轴承支撑在悬架内,泵轴一端穿过泵盖的通孔连接叶轮中部,另一端连接驱动装置,泵轴外部设有轴套,轴套位于泵盖的通孔内,轴套外部设有机械密封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自吸泵,叶轮转动通过S型第二腔室从进口法兰吸入流体,并通过第二腔室将所吸入的流体从出口法兰排出,其结构紧凑、高效节能,保证叶轮性能可靠,并能够自动抽取流体。(*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吸栗
本技术涉及泵
,尤其涉及一种自吸泵
技术介绍
离心泵是根据离心力原理设计,高速旋转的叶轮叶片带动流体转动,将流体甩出,从而达到输送的目的。目前离心泵被广泛应用于矿山、冶金、电力、化工等行业生产排渣、排矿、挖砂等领域。但是离心泵在开始使用时,无法自动上水,需要人工预先向泵体内注满液体,然后才能开始抽液工作,这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 尽管自吸泵能够解决普通离心泵的这一不足,但是现有各种自吸泵(喷射泵、螺杆泵、高压自吸泵等),在实际实用过程中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密封腔与机械密封存在失效或者泄露等问题,影响自吸泵的效率和使用寿命;2、弯头、止回阀、副叶轮等部件消耗了极大的水力,影响自吸泵的工作效率。因此,这些问题大大影响了自吸泵的使用效率和寿命O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自吸泵,高效节能、性能可靠、能够自动抽取液体,使用寿命长。 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吸泵,包括泵体、泵盖、叶轮、中间架、悬架、泵轴、驱动装置; 泵盖通过中间架固定在泵体和中间架之间,泵盖和泵体之间设有流体空间,叶轮位于上述流体空间中,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吸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1)、泵盖(2)、叶轮(3)、中间架(4)、悬架(5)、泵轴(6)、驱动装置;泵盖(2)通过中间架(4)固定在泵体(1)和中间架(4)之间,泵盖(2)和泵体(1)之间设有流体空间,叶轮(3)位于所述流体空间中,泵体(1)在叶轮(3)的转动方向所在平面上设有第一腔室(11),泵体(1)在第一腔室(11)处设有出口,所述出口处连接有出口法兰(14),泵体(1)在叶轮(3)的转轴方向上设有第二腔室(12),第二腔室(12)具有S型结构,其从叶轮(3)的转轴处向远离叶轮(3)的方向延伸,并且在叶轮(3)的转轴处与所述流体空间连通,泵体(1)在第二腔室(12)远离叶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吸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⑴、泵盖⑵、叶轮(3)、中间架(4)、悬架(5)、泵轴(6)、驱动装置; 泵盖⑵通过中间架⑷固定在泵体⑴和中间架⑷之间,泵盖⑵和泵体⑴之间设有流体空间,叶轮(3)位于所述流体空间中,泵体(1)在叶轮(3)的转动方向所在平面上设有第一腔室(11),泵体(1)在第一腔室(11)处设有出口,所述出口处连接有出口法兰(14),泵体(1)在叶轮(3)的转轴方向上设有第二腔室(12),第二腔室(12)具有3型结构,其从叶轮(3)的转轴处向远离叶轮(3)的方向延伸,并且在叶轮(3)的转轴处与所述流体空间连通,泵体(1)在第二腔室(12)远离叶轮(3)的一端设有进口,所述进口处连接有进口法兰(15),泵体(1)内还设有第三腔室(13),其与所述流体空间连通,泵体(1)在第三腔室(13)处设有流体注入口(16); 泵盖(2)在叶轮(3)的转轴方向上设有通孔,悬架(5)连接在中间架(4)远离泵体叶轮(3)的一侧,悬架(5)内部设有沿叶轮(3)的转轴方向延伸的贯穿腔体,所述贯穿腔体内设有依次远离泵体(1)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长滨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金龙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