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托架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0083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04 1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硬盘托架及电子设备,涉及电子设备领域,主要目的在于使硬盘托架能够同时支撑两个硬盘。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硬盘托架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内设有第一容纳区以及第二容纳区。第一容纳区处于第一位置,用于容纳第一硬盘。第二容纳区处于第二位置,用于容纳第二硬盘。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为不同的位置。使得硬盘托架及电子设备的内部能够放置两块硬盘,用户需要在装有一块硬盘的电子设备内部装入第二块硬盘时,无需增加支架或适配器,便可将第二块硬盘装入电子设备内的硬盘托架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硬盘托架及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硬盘托架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硬盘是计算机内部最基本的/[目息存储部件,它的尺寸具有3.5寸、2.5寸、1.8寸等多种规格。其中,3.5寸硬盘驱动器(HardDiskDrive)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是较为常用的规格。在生产过程中,计算机内部设置有只能支撑3.5寸硬盘驱动器的硬盘支架,3.5寸硬盘驱动器设置在硬盘支架上。 随着科技的发展,近些年来出现了 2.5寸的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s),其读取速度相对机械硬盘更快,逐渐被一些用户所亲睐。 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用户需要在原有计算机内部更换或添加2.5寸的固态硬盘,原有的硬盘支架只能支持3.5寸硬盘驱动器,要在计算机内部设置2.5寸的固态硬盘,需要增加单独的2.5寸的硬盘支架,或是在原有的硬盘支架上增加适配支架,无法直接进行安装,组装过程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硬盘托架及电子设备,主要目的在于使硬盘托架能够同时支撑两个硬盘,便于对电子设备升级改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硬盘托架包括: 支撑框架。 所述支撑框架内设有第一容纳区以及第二容纳区。 所述第一容纳区处于第一位置,用于容纳第一硬盘。 所述第二容纳区处于第二位置,用于容纳第二硬盘。 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为不同的位置。 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可选的,前述的硬盘托架,所述支撑框架的伸入端朝向电子设备的硬盘放置区,并插入所述硬盘放置区内,其中所述支撑框架上设有所述第一硬盘、所述第二硬盘的接线孔。 所述接线孔位于所述支撑框架的伸入端的相对端上。 可选的,前述的硬盘托架,所述支撑框架的伸入端朝向电子设备的硬盘放置区,并插入所述硬盘放置区内,其中所述支撑框架上设有所述第一硬盘、所述第二硬盘的接线孔。 所述接线孔位于所述支撑框架的伸入端上。 所述接线孔的位置与所述电子设备内的硬盘接线端对应。 在所述支撑框架插入所述硬盘放置区内时,所述第一硬盘、所述第二硬盘的接线端与所述硬盘接线端穿过所述接线孔电连接。 可选的,前述的硬盘托架,其中所述支撑框架的伸入端的相对端上设有把手。 可选的,前述的硬盘托架,其中所述第一容纳区的尺寸与第一硬盘相匹配。 所述第二容纳区的尺寸与第二硬盘相匹配。 所述第一容纳区的第一尺寸与所述第二容纳区的第二尺寸为相同的或不同的尺寸。 可选的,前述的硬盘托架,其中所述支撑框架上设有一组装口,所述支撑框架为弹性的框架。 所述支撑框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硬盘侧面上的固定孔、所述第二硬盘侧面上的固定孔配合的固定端。 在所述支撑框架弹性形变后,所述固定端发生位移,所述第一硬盘从组装口装入所述第一容纳区内,所述第二硬盘从组装口装入所述第二容纳区内, 在所述支撑框架弹性形变恢复时,在所述支撑框架的弹性形变的恢复力作用下,所述固定端伸入所述第一硬盘侧面上的固定孔、所述第二硬盘侧面上的固定孔内。 可选的,前述的硬盘托架,其中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底板以及侧壁。 所述固定端位于所述侧壁上。 所述侧壁为弹性的侧壁,和/或所述底板为弹性的底板。 可选的,前述的硬盘托架,其中所述第一尺寸与所述第二尺寸为不同的尺寸,所述第一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尺寸。 所述组装口位于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 所述侧壁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以及位于所述底板的上第五侧壁。 所述固定端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上的第一组固定端,位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五侧壁上的第二组固定端。 所述第一组固定端与所述第一硬盘侧面上的固定孔配合。 所述第二组固定端与所述第二硬盘侧面上的固定孔配合。 可选的,前述的硬盘托架,其中所述固定端为胶钉。 可选的,前述的硬盘托架,其中所述侧壁为弹性的侧壁。 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上开有通孔。 所述第二侧壁为设有S形条的长条板。 和/ 或 所述底板为弹性的底板。 所述底板上开有通孔。 可选的,前述的硬盘托架,其中所述第一容纳区与所述第二容纳区层叠设置。 可选的,前述的硬盘托架,其中所述第一容纳区与所述第二容纳区之间设有散热空隙。 另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本体以及硬盘托架。 所述硬盘托架包括支撑框架。 所述支撑框架内设有第一容纳区以及第二容纳区。 所述第一容纳区处于第一位置,用于容纳第一硬盘。 所述第二容纳区处于第二位置,用于容纳第二硬盘。 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为不同的位置。 所述硬盘托架插设在所述本体的硬盘放置区内。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硬盘托架及电子设备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技术提出的硬盘托架及电子设备的支撑框架内设有不同位置的第一容纳区以及第二容纳区,所述第一容纳区用于容纳第一硬盘,所述第二容纳区用于容纳第二硬盘,使得硬盘托架及电子设备的内部能够放置两块硬盘,用户需要在装有一块硬盘的电子设备内部装入第二块硬盘时,无需增加支架或适配器,便可将第二块硬盘装入电子设备内的硬盘托架上。 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硬盘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组装有第一硬盘、第二硬盘的硬盘托架的结构不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组装有第一硬盘、第二硬盘的硬盘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计算机内部添加硬盘时,组装过程需要添加适配支架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结构的硬盘托架及电子设备,以在使硬盘托架能够同时支撑两个硬盘,便于对电子设备升级改造。 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硬盘托架包括: 支撑框架; 所述支撑框架内设有第一容纳区以及第二容纳区; 所述第一容纳区处于第一位置,用于容纳第一硬盘; 所述第二容纳区处于第二位置,用于容纳第二硬盘; 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为不同的位置。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本体以及硬盘托架; [0071 ] 所述硬盘托架包括支撑框架; 所述支撑框架内设有第一容纳区以及第二容纳区; 所述第一容纳区处于第一位置,用于容纳第一硬盘; 所述第二容纳区处于第二位置,用于容纳第二硬盘; 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为不同的位置; 所述硬盘托架插设在所述本体的硬盘放置区内。 本技术提出的硬盘托架及电子设备的支撑框架内设有不同位置的第一容纳区以及第二容纳区,所述第一容纳区用于容纳第一硬盘,所述第二容纳区用于容纳第二硬盘,使得硬盘托架及电子设备的内部能够放置两块硬盘,用户需要在装有一块硬盘的电子设备内部装入第二块硬盘时,无需增加支架或适配器,便可将第二块硬盘装入电子设备内的硬盘托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硬盘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内设有第一容纳区以及第二容纳区;所述第一容纳区处于第一位置,用于容纳第一硬盘;所述第二容纳区处于第二位置,用于容纳第二硬盘;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为不同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硬盘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框架; 所述支撑框架内设有第一容纳区以及第二容纳区; 所述第一容纳区处于第一位置,用于容纳第一硬盘; 所述第二容纳区处于第二位置,用于容纳第二硬盘; 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为不同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托架,所述支撑框架的伸入端朝向电子设备的硬盘放置区,并插入所述硬盘放置区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框架上设有所述第一硬盘、所述第二硬盘的接线孔; 所述接线孔位于所述支撑框架的伸入端的相对端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托架,所述支撑框架的伸入端朝向电子设备的硬盘放置区,并插入所述硬盘放置区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框架上设有所述第一硬盘、所述第二硬盘的接线孔; 所述接线孔位于所述支撑框架的伸入端上; 所述接线孔的位置与所述电子设备内的硬盘接线端对应; 在所述支撑框架插入所述硬盘放置区内时,所述第一硬盘、所述第二硬盘的接线端与所述硬盘接线端穿过所述接线孔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硬盘托架, 所述支撑框架的伸入端的相对端上设有把手。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硬盘托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容纳区的尺寸与第一硬盘相匹配; 所述第二容纳区的尺寸与第二硬盘相匹配; 所述第一容纳区的第一尺寸与所述第二容纳区的第二尺寸为相同的或不同的尺寸。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硬盘托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框架上设有一组装口,所述支撑框架为弹性的框架; 所述支撑框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硬盘侧面上的固定孔、所述第二硬盘侧面上的固定孔配合的固定端; 在所述支撑框架弹性形变后,所述固定端发生位移,所述第一硬盘从组装口装入所述第一容纳区内,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霜
申请(专利权)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