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92801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7 0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打印机;其包括打印台单元和打印头单元,还包括计算机单元、冷却单元、控制单元、动力单元、计重单元、温控单元、测控单元和净化单元,所述计算机单元与控制单元采用导线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动力单元采用导线连接,所述温控单元缠绕在输墨管外部,所述计重单元置于承物台内部,所述冷却单元位于承物台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3D打印机,通过温控单元控制打印头单元内墨液温度,并通过测控单元对墨液流量进行测控,提高了打印质量,防止了打印头堵塞;通过冷却单元对打印物进行冷却,同时通过计重单元对打印物重量进行测控,提高了打印质量和打印效率,通过净化单元吸收有害物质,保护了环境和人体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机
本技术属于3D打印
,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工程模型如建筑模型一般是通过手工利用铁丝或塑料搭接粘贴而成,这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特别是一些结构复杂、节点特殊的建筑模型,所消耗的工时更多,而且组装的建筑模型不稳定、易坍塌。此外,对于比较精细的建筑模型,手工制作难以实现。现有的工程模型如建筑模型一般是通过手工利用铁丝或塑料搭接粘贴而成,这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特别是一些结构复杂、节点特殊的建筑模型,所消耗的工时更多,而且组装的建筑模型不稳定、易坍塌。此外,对于比较精细的建筑模型,手工制作难以实现。3D打印机又称三维打印机,是一种累积制造技术,即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机器,它是一种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特殊蜡材、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打印一层层的粘合材料来制造三维的物体。现阶段三维打印机被用来制造产品。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机的原理是把数据和原料放进3D打印机中,机器会按照程序把产品一层层造出来。3D打印机堆叠薄层的形式有多种多样。3D打印机与传统打印机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使用的“墨水”是实实在在的原材料,堆叠薄层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可用于打印的介质种类多样,从繁多的塑料到金属、陶瓷以及橡胶类物质。有些打印机还能结合不同介质,令打印出来的物体一头坚硬而另一头柔软。3D打印带来了世界性制造业革命,以前是部件设计完全依赖于生产工艺能否实现,而3D打印机的出现,将会颠覆这一生产思路,这使得企业在生产部件的时候不再考虑生产工艺问题,任何复杂形状的设计均可以通过3D打印机来实现。3D打印无需机械加工或模具,就能直接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生成任何形状的物体,从而极大地所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率。尽管仍有待完善,但3D打印技术市场潜力巨大,势必成为未来制造业的众多突破技术之一。3D打印使得人们可以在一些电子产品商店购买到这类打印机,工厂也在进行直接销售。科学家们表示,三维打印机的使用范围还很有限,不过在未来的某一天人们一定可以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更实用的物品。现有3D打印机采用双风扇散热,机架结构复杂,风扇采用排风技术,无法达到冷却效果,散热能效低;打印头左右固定块等结构尺寸大,使打印机机头整体重量大;喷头无法更换,易漏料;采用铝制喷头易磨损;金属喉管易堵料等。3D打印技术日渐普及,应用于医学、建筑和军事等范畴,甚至开始家用化。但该技术在逐渐被广泛应用的同时,危害也日趋暴露出来。市面上的3D打印机首先将塑料加热,然后通过喷嘴喷出,造出设计模型。这过程类似工业生产,会释出有毒物质,但一般家用者不会使用防护装备。微粒会在空中飘浮,容易被人吸入肺部甚至脑部,过度积聚可能会引发肺病、血液及神经系统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3D打印机,以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散热效果不佳、打印头易堵塞等问题。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3D打印机,包括打印台单元和打印头单元,所述打印台单元内设有导杆,所述打印台单元底部设有承物台,所述打印头单元包括输墨管和打印头,还包括计算机单元、冷却单元、控制单元、动力单元、计重单元、温控单元、测控单元和净化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和动力单元位于打印台单元侧壁,所述计算机单元与控制单元采用导线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动力单元采用导线连接,所述计重单元置于承物台内部,所述冷却单元位于承物台底部,所述冷却单元为螺旋形导热管;所述温控单元为单向导热管;所述温控单元缠绕在打印头单元的输墨管外部,所述打印头单元穿过测控单元,所述测控单元与导杆滑动连接,所述净化单元位于打印台单元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净化单元为梯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测控单元与软件控制单元采用无线连接。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3D打印机,通过温控单元控制打印头单元内墨液温度,并通过测控单元对墨液流量进行测控,提高了打印质量,防止了打印头堵塞;通过冷却单元对打印物进行冷却,同时通过计重单元对打印物重量进行测控,提高了打印质量和打印效率,通过净化单元吸收有害物质,保护了环境和人体健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3D打印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3D打印机的承物台的仰视图。 其中,计算机单元1,导线2,冷却单元3,控制单元,4,动力单元5,打印台单元6,计重单元7,承物台8,温控单元9,打印头单元10,测控单元11,净化单元12,导杆1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3D打印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3D打印机的承物台的仰视图。本技术的3D打印机,包括打印台单元6和打印头单元10,所述打印台单元6内设有导杆13,所述打印台单元6底部设有承物台8,所述打印头单元10包括输墨管和打印头,还包括计算机单元1、冷却单元3、控制单元4、动力单元5、计重单元7、温控单元9、测控单元11和净化单元12。所述控制单元4和动力单元5位于打印台单元6侧壁,所述计算机单元I与控制单元4采用导线2连接,所述控制单元4与动力单元5采用导线2连接,所述计重单元7置于承物台8内部,所述冷却单元12位于承物台8底部,所述温控单元9缠绕在打印头打印10的输墨管外部,所述打印头单元10穿过测控单元9,所述测控单元9与导杆13滑动连接,所述净化单元12位于打印台单元6顶部。 本技术实施例中净化单元12为梯形结构;测控单元11与控制单元4采用无线连接。 本技术的工作流程具体为:计算机单元I分析需要进行3D打印的模型数据,并通过导线2将分析得到的数据发送至控制单元4 ;控制单元3根据得到的数据通过导线2向动力单元4发送操作指令;动力单元4控制导杆13运动,使打印头单元10开始进行3D打印作业;温控单元9检测打印头单元10的输墨管内的墨液温度并进行温度控制,使墨液保持在适当温度范围内,提高打印质量;测控单元11对打印头单元10的输墨量进行测控,并将测控数据通过无线方式发送给控制单元4 ;控制单元4收到测控数据后通过导线2发送给计算机单元I ;计算机单元I通过预设软件对测控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通过导线2发送给控制单元4 ;控制单元4收到处理结果后通过无线方式发送给测控单元11,测控单元11根据处理结果对打印头单元10内的输墨量进行控制,防止墨液堵塞打印头;打印头单元10将打印物打印在承物台8上,承物台8底部的冷却单元3吸收打印物的热量,提高打印效率;同时计重单元7实时对打印物重量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得到的重量数据通过导线2发送给控制单元4,控制单元4收到重量数据后通过导线2将重量数据发送给计算机单元1,计算机单元I对重量数据进行监控,使打印物满足打印要求;在3D打印过程中,净化单元12会吸收打印台单元6内的空气,并将空气进行处理后排放到室外,防止有害物质散发出来,对人体造成损害;实现对冷却液的温度控制,保证输墨管中的墨液处于满足3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3D打印机,包括打印台单元(6)和打印头单元(10),所述打印台单元(6)内设有导杆(13),所述打印台单元(6)底部设有承物台(8),所述打印头单元(10)包括输墨管和打印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计算机单元(1)、冷却单元(3)、控制单元(4)、动力单元(5)、计重单元(7)、温控单元(9)、测控单元(11)和净化单元(12),所述控制单元(4)和动力单元(5)位于打印台单元(6)侧壁,所述计算机单元(1)与控制单元(4)采用导线(2)连接,所述控制单元(4)与动力单元(5)采用导线(2)连接,所述计重单元(7)置于承物台(8)内部,所述冷却单元(3)位于承物台(8)底部,所述冷却单元(3)为螺旋形导热管;所述温控单元(9)为单向导热管;所述温控单元(9)缠绕在打印头单元(10)的输墨管外部,所述打印头单元(10)穿过测控单元(11),所述测控单元(11)与导杆(13)滑动连接,所述净化单元(12)位于打印台单元(6)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0打印机,包括打印台单元(6)和打印头单元(10),所述打印台单元(6)内设有导杆(13),所述打印台单元(6)底部设有承物台(8),所述打印头单元(10)包括输墨管和打印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计算机单元(1)、冷却单元(3)、控制单元(4)、动力单元(5)、计重单元(7)、温控单元(9)、测控单元(11)和净化单元(12),所述控制单元(4)和动力单元(5)位于打印台单元(6)侧壁,所述计算机单元(1)与控制单元(4)采用导线(2)连接,所述控制单元(4)与动力单元(5)采用导线(2)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美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