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力瑜专利>正文

螺丝整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92689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7 02:11
一种螺丝整直装置,包括有一检测单元、一整直单元及一转动单元;检测单元包含一固定座、一第一动力源、一升降座、一检测组件及一编码器,第一动力源固定在固定座上,升降座连接于第一动力源,检测组件设置于升降座上,编码器设置于升降座上,编码器连接于检测组件;整直单元设置于升降座上;转动单元设置于检测单元的下方,可用以转动螺丝。由此螺丝整直装置,兼具有螺丝检测及整直的功能,以提升产品的质量,且较不会造成螺丝的损伤,可提升产品的合格率及生产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螺丝整直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螺丝整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用以检测及整直螺丝的螺丝整直装置。
技术介绍
公知的螺丝为了提升其刚性强度,一般需以热处理加工,借助于热处理的作用来提升螺丝的刚性强度。然而螺丝在经过热处理后,会因应力释放或被推压变形,尤其是螺丝长度较长时,其变形的比例相对较高,为了确保螺丝的质量与精度,因此需要借助于整直机来将弯曲的部份进行整直。公知的整直机不具有检测的功能,螺丝的检测及整直操作必需以不同的机台来进行,造成业者作业上的不便,生产速度较慢。 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人有感上述缺陷可改善,乃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应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螺丝整直装置,可解决螺丝热处理后产生弯曲的问题,可提升产品的合格率及生产速度。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螺丝整直装置,包括:一检测单元,其包含一固定座、一第一动力源、一升降座、一检测组件及一编码器,该第一动力源固定在该固定座上,该升降座连接于该第一动力源,该检测组件设置于该升降座上,该编码器连接于该检测组件;一整直单元,其设置于该升降座上;以及一转动单元,该转动单元设置于该检测单元的下方。 较佳地,该检测组件包含一摆动件及一滚子,该摆动件枢设于该升降座,该滚子枢设于该摆动件,该编码器连接于该摆动件。 该编码器连接有一齿轮,该摆动件边缘形成有弧形齿条,该齿轮与该弧形齿条啮口 ο 该整直单元包含一压制件,该压制件底部凹设一定位槽。 该转动单元包含一转动马达及连接于该转动马达的一转动轮。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螺丝整直装置兼具有螺丝检测及整直的功能,可有效的解决螺丝热处理后产生弯曲的问题,以提升产品的质量,且该检测及整直的操作以自动化方式进行,较不会造成螺丝的损伤,可提升产品的合格率及生产速度。再者,本技术的螺丝整直装置具有检测单元及整直单元,亦可选择将整直单元的功能关掉,单独的进行螺丝检测的操作。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螺丝整直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技术螺丝整直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本技术螺丝整直装置的后视图; 图4为本技术螺丝整直装置的左侧视图; 图5为本技术螺丝整直装置的右侧视图; 图6为本技术送料机构的立体图; 图7为本技术检测单元及整直单元的立体图; 图8为本技术检测单元及整直单元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I检测单元 11固定座 12第一动力源 13升降座 14摆动件 141 枢轴 142 弹簧 143弧形齿条 15 滚子 151 枢轴 16编码器 161 齿轮 17 螺杆 18螺母座 A 检测组件 2 整直单元 21压制件 211定位槽 3 送料机构 31滑槽件 311 槽道 32控制机构 321 第一气缸 322压制件 323 第二气缸 324挡止件 33导引件 34第一输送机构 341 皮带 342皮带轮 343马达 35第二输送机构 351升降板 352第三气缸 353斜面 354滚轮板 355滚轮 4转动单元 41转动马达 42转动轮 5出料切换单元 51出料口 52切换板 53第四气缸 6架体 s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8,本技术提供一种螺丝整直装置,尤指一种可用于检测及整直螺丝的螺丝整直装置,包括有一检测单元I及一整直单元2,也可以进一步的包括有一送料机构3。 该送料机构3设置于检测单元I及整直单元2的上游,可用以输送螺丝s至检测单元I及整直单元2,以便进行检测及整直的作业,该送料机构3的型式及构造并不限制。在本实施例中,该送料机构3包含有一滑槽件31,该滑槽件31呈倾斜设置,该滑槽件31 —端(高端)可连接于料槽(图略),用以输送螺丝s至滑槽件31。该滑槽件31具有一槽道311,可用以导引螺丝S,使螺丝s可顺沿着槽道311滑动至滑槽件31另一端(低端)。 该滑槽件31另一端设有一控制机构32,该控制机构32包含有一第一气缸321、一压制件322、一第二气缸323及一挡止件324,该第一气缸321固定于滑槽件31的一侧,压制件322连接于第一气缸321,可利用第一气缸321推动压制件322选择性地压制于滑槽件31上滑动至滑槽件31另一端处的螺丝S,但是最前端处的一个螺丝s并未被压制。第二气缸323固定于滑槽件31的顶部,挡止件324连接于第二气缸323,可利用第二气缸323推动挡止件324上、下移动,用以控制最前端处的螺丝s由滑槽件31的低端依序的落下。该滑槽件31另一端可进一步设有数个导引件33,该导引件33可用以抵触螺丝S,用以导引螺丝s朝预定的方向及位置落下。 该滑槽件31另一端的下方处设有一第一输送机构34,该第一输送机构34包含有两皮带341,该皮带341为内、外表面皆具有沟槽(图略)的皮带,亦即皮带341可为既有的双沟皮带。两皮带341绕设于两皮带轮342上,且其中一皮带轮342适当的连接于一马达343,可利用马达343驱动两皮带341转动。两皮带341的间距亦可设计呈可调整的型式,以便因应螺丝s外径调整两皮带341的间距。由该滑槽件31另一端落下的螺丝s恰可置于两皮带轮342之间,此时螺丝s呈垂直状,且螺丝s的头部可卡接于两皮带341外表面的沟槽,以便确实的带动螺丝s前进,使螺丝s可由两皮带341的一端输送至另一端。 该第一输送机构34的下游设置一第二输送机构35,当螺丝s输送至两皮带341的另一端时即可向下落至第二输送机构35。该第二输送机构35具有两平行设置的升降板351 (请参阅图6),两升降板351予以适当地连接,使其得以连动,该两升降板351连接于一第三气缸352,可利用该第三气缸352推动两升降板351进行升降动作。两升降板351的间距亦可设计呈可调整的型式,以便因应螺丝s长度调整两升降板351的间距。升降板351的顶部间隔的设有数个斜面353,该斜面353由第一输送机构34往检测单元I及整直单元22的方向递减高度。该第二输送机构35另具有至少两滚轮板354,滚轮板354与升降板351相互平行,滚轮板354上间隔的枢设有数个滚轮355,该些滚轮355之间的间距小于螺丝s的外径,使螺丝s得以水平地放置于相邻的两滚轮355之间。 当螺丝s输送至第一输送机构34的两皮带341的另一端时,螺丝s的头部脱离两皮带341,使螺丝s可向下落至第二输送机构35,亦即螺丝s可呈水平状的容置于第二输送机构35的相邻的两滚轮355之间。当两升降板351上升时,两升降板351的斜面353接触螺丝S,可将螺丝s向上顶起,使螺丝s越过滚轮355顶部,且螺丝s可沿着斜面353滚动。当两升降板351下降时,螺丝s则落于下游相邻的两滚轮355之间。由此方式,可使螺丝s朝着检测单元I及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丝整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检测单元,其包含一固定座、一第一动力源、一升降座、一检测组件及一编码器,该第一动力源固定在该固定座上,该升降座连接于该第一动力源,该检测组件设置于该升降座上,该编码器连接于该检测组件;一整直单元,其设置于该升降座上;以及一转动单元,其设置于该检测单元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丝整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检测单元,其包含一固定座、一第一动力源、一升降座、一检测组件及一编码器,该第一动力源固定在该固定座上,该升降座连接于该第一动力源,该检测组件设置于该升降座上,该编码器连接于该检测组件; 一整直单元,其设置于该升降座上;以及 一转动单元,其设置于该检测单元的下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丝整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检测组件包含一摆动件及一滚子,该摆动件枢设于该升降座,该滚子枢设于该摆动件,该编码器连接于该摆动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丝整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编码器连接有一齿轮,该摆动件边缘形成有弧形齿条,该齿轮与该弧形齿条啮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丝整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整直单元包含一压制件,该压制件底部凹设一定位槽。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丝整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转动单元包含一转动马达及连接于该转动马达的一转动轮。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丝整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检测单元及该整直单元的上游设置有一送料机构。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螺丝整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送料机构包含一滑槽件,该滑槽件呈倾斜设置,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力瑜许馨云
申请(专利权)人:郭力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