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流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87405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6 1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附属零部件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导流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导流体涂层减少脱落几率,从而有效的保障了整体装置使用寿命;包括入气部件、流向控制部件和出气部件,其中入气部件上设置有入气口,并且入气部件的出气端与流向控制部件的入气端连通,流向控制部件的出气端与出气部件的入气端连通,出气部件上设置有出气口;入气部件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环氧树脂涂层,并且第一环氧树脂涂层的厚度为20μm~40μm;流向控制部件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环氧树脂涂层,并且第二环氧树脂涂层的厚度为40μm~50μm;出气部件的外壁上设置有特氟龙涂层,并且特氟龙涂层的厚度为50μm~150μ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流体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附属零部件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导流体。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导流体是一种用于将气体进行流向控制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压缩机
;现有的导流体包括入气部件、流向控制部件和出气部件,其中入气部件上设置有入气口,并且入气部件的出气端与流向控制部件的入气端连通,流向控制部件的出气端与出气部件的入气端连通,出气部件上设置有出气口 ;这种导流体使用中发现,在入气部件、流向控制部件和出气部件的外壁上均设置有环氧树脂涂层;但是环氧树脂涂层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下使用时,经常出现易脱落的问题,从而导致整体导流体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涂层减少脱落几率,从而有效的保障了整体装置使用寿命的导流体。 本技术的导流体,包括入气部件、流向控制部件和出气部件,其中入气部件上设置有入气口,并且入气部件的出气端与流向控制部件的入气端连通,流向控制部件的出气端与出气部件的入气端连通,出气部件上设置有出气口 ;所述入气部件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环氧树脂涂层,并且第一环氧树脂涂层的厚度为20 μ m?40 μ m ;所述流向控制部件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环氧树脂涂层,并且第二环氧树脂涂层的厚度为40 μ m?50 μ m ;所述出气部件的外壁上设置有特氟龙涂层,并且特氟龙涂层的厚度为50 μ m?150 μ 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通过特氟龙涂层达到涂层减少脱落几率,从而有效的保障了整体装置使用寿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导流体,包括入气部件1、流向控制部件2和出气部件3,其中入气部件上设置有入气口,并且入气部件的出气端与流向控制部件的入气端连通,流向控制部件的出气端与出气部件的入气端连通,出气部件上设置有出气口 ;所述入气部件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环氧树脂涂层4,并且第一环氧树脂涂层的厚度为20 μ m?40 μ m ;所述流向控制部件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环氧树脂涂层5,并且第二环氧树脂涂层的厚度为40 μ m?50 μ m ;所述出气部件的外壁上设置有特氟龙涂层6,并且特氟龙涂层的厚度为50 μ m?150 μ m ;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通过特氟龙涂层达到涂层减少脱落几率,从而有效的保障了整体装置使用寿命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流体,包括入气部件、流向控制部件和出气部件,其中入气部件上设置有入气口,并且入气部件的出气端与流向控制部件的入气端连通,流向控制部件的出气端与出气部件的入气端连通,出气部件上设置有出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气部件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环氧树脂涂层,并且第一环氧树脂涂层的厚度为20μm~40μm;所述流向控制部件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环氧树脂涂层,并且第二环氧树脂涂层的厚度为40μm~50μm;所述出气部件的外壁上设置有特氟龙涂层,并且特氟龙涂层的厚度为50μm~150μ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流体,包括入气部件、流向控制部件和出气部件,其中入气部件上设置有入气口,并且入气部件的出气端与流向控制部件的入气端连通,流向控制部件的出气端与出气部件的入气端连通,出气部件上设置有出气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气部件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环氧树脂涂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亮
申请(专利权)人:IHI寿力压缩技术苏州有限公司IHI集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