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登革热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072906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5 1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登革热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原料药材:鼻血雷、黄柏、天葵子、雁肪、何首乌、明党参、菊花、籼米、郁金、甘草、木香、柴胡、黄芩、牛黄、青蒿、白芷、连翘、防风、葛根、丁香、土荆皮、知母、赤楠、蛇蜕。所述中药的剂型为水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上述药物按所述比例混合后置入砂锅中,加水浸泡后用急火煮沸,然后改文火煮20分钟;药液过滤后备用,加水继续加热至沸,改用文火煮15分钟,趁热过滤弃渣;合并两次浓缩药液,冷却至室温后无菌封装,封装后的药物即为成品水剂。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具有清热解毒、调节气血、补血益气、祛湿止痛、解除病灶的功效,针对性较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学
,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登革热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本病于1779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及美国费城发现,并据症状命名为关节热和骨折热。1869年由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命名为登革热。20世纪,登革热在世界各地发生过多次大流行,病例数百万计。在东南亚一直呈地方性流行。我国于1978年在广东流行,并分离出第Ⅳ型登革热病毒。此后,于1979、1980、1985年小流行中分离出Ⅰ、Ⅱ、Ⅲ型病毒。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未发现健康带病毒者。患者在发病前6~8小时至病程第6天,具有明显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伊蚊受染。流行期间,轻型患者数量为典型患者的10倍,隐性感染者为人群的1/3,可能是重要传染源,丛林山区的猴子和城市中某些家畜虽然有感染登革病毒的血清学证据,但作为传染源,尚未能确定。传播媒介:伊蚊,已知12种伊蚊可传播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登革热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比的原料药材:鼻血雷20‑40份、黄柏20‑35份、天葵子15‑30份、雁肪5‑15份、何首乌10‑28份、明党参10‑25份、菊花15‑25份、籼米25‑45份、郁金10‑22份、甘草15‑40份、木香10‑20份、柴胡5‑18份、黄芩5‑20份、牛黄1‑15份、青蒿20‑33份、白芷10‑28份、连翘15‑40份、防风10‑18份、葛根5‑35份、丁香20‑30份、土荆皮15‑30份、知母6‑18份、赤楠1‑8份、蛇蜕1‑20份;所述中药的剂型为水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先将上述药物按所述比例混合后置入砂锅中,加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登革热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比的原料药材:鼻血雷20-40份、黄柏20-35份、天葵子15-30份、雁肪5-15份、何首乌10-28份、明党参10-25份、菊花15-25份、籼米25-45份、郁金10-22份、甘草15-40份、木香10-20份、柴胡5-18份、黄芩5-20份、牛黄1-15份、青蒿20-33份、白芷10-28份、连翘15-40份、防风10-18份、葛根5-35份、丁香20-30份、土荆皮15-30份、知母6-18份、赤楠1-8份、蛇蜕1-20份;
所述中药的剂型为水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先将上述药物按所述比例混合后置入砂锅中,加入上述药物重量的2-5倍水,浸泡40-50分钟;
步骤二、用急火煮沸,然后改文火煮20分钟;
步骤三、药液过滤后备用,药渣加3-4倍水继续加热至沸,改用文火煮15分钟,趁热过滤弃渣;
步骤四、合并两次浓缩药液,冷却至室温后无菌封装,封装后的药物即为成品水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登革热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鼻血雷25-35份、黄柏22-30份、天葵子20-26份、雁肪6-12份、何首乌15-25份、明党参15-22份、菊花18-22份、籼米30-40份、郁金12-20份、甘草20-35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香莉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瑞康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