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动主模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72782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5 1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动主模芯结构,包括位于冲模下方的主模壳,主模壳的内侧套设有可沿着主模壳的轴线向下运动的主模芯,主模芯的内侧设置容置孔,待打孔的工件同轴设置于容置孔中并与主模芯一起运动,主模芯的底部设置有与待打孔的位置对齐的主模顶针,在主模芯向下运动时,主模顶针可在容置孔中挤出待打孔。该活动主模芯结构,能够有效解决因打孔不稳而造成将孔打偏,以及孔打不深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镦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活动主模芯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模具包括冲模和主模,冲模内设置有冲模型腔,主模内设置有主模型腔,进行墩制时,由冲模冲击主模进行墩制,采用此种结构,易使主模和冲模变形,减少冲模和主模的寿命。为了延长主模和冲模的寿命,现有技术采用在主模的模壳内套设一个带钨钢的模芯,该模芯固定不动,将产品直接放在其内侧挤压成型。这在一定程度上虽然能够解决变形的问题,但是,在打孔时却很容易因打孔不稳而造成将孔打偏,以及孔打不深的问题,导致加工不符合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活动主模芯结构,能够有效解决因打孔不稳而造成将孔打偏,以及孔打不深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活动主模芯结构,包括位于冲模下方的主模壳,所述主模壳的内侧套设有可沿着所述主模壳的轴线向下运动的主模芯,所述主模芯的内侧设置容置孔,待打孔的工件同轴设置于所述容置孔中并与所述主模芯一起运动,所述主模芯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待打孔的位置对齐的主模顶针,在所述主模芯向下运动时,所述主模顶针可在所述容置孔中挤出所述待打孔。其中,所述主模顶针的外侧套设有可在所述主模芯向下运动后使其自动回位的弹性支撑结构,所述主模顶针的顶端高于所述所述弹性支撑结构。其中,所述弹性支撑结构包括位于所述主模芯的底部的弹簧套,所述弹簧套的内侧开设有与所述容置孔同轴的台阶孔,所述台阶孔的台阶面上设置有底端与所述台阶面固定且顶端伸出所述弹簧套后与所述主模芯的底端相抵的弹簧,所述主模顶针的顶端高于所述弹簧的顶端。其中,所述容置孔中镶嵌有可与所述主模芯一起运动并具有内孔的镶块,所述内孔与所述容置孔同轴,所述工件同轴设置于所述内孔中;所述弹簧的顶端还同时与所述镶块的底端相抵。其中,所述工件的剖面呈T型状结构,所述T型状结构的竖直的下段伸入所述内孔中并与所述主模顶针相对应,所述T型状结构的水平的顶端与所述镶块的顶端相抵,以限定所述工件的下段伸入所述内孔中的深度。其中,所述主模顶针的外侧套设有卸料套,在所述主模芯回位的过程中,所述卸料套向上运动并伸入所述内孔中向上顶所述工件,直至将所述工件顶出所述内孔。其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弹簧套的底部并与所述卸料套相配合的卸料结构,当所述工件跟随所述主模芯向上回位后,所述卸料结构推动所述卸料套,以将所述工件顶出所述内孔。其中,所述卸料结构包括三针座、嵌入所述三针座的顶部的三针垫、以及穿过所述三针座和所述三针垫后与所述卸料套相抵的三顶针,所述三针垫与所述三针座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主模顶针从所述三针垫的底部穿过所述三针垫后固定设置,所述三顶针可在外部的螺栓机的推动下上下运动。其中,所述主模壳的内侧与所述主模芯的外侧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其中,所述主模壳的内侧与所述主模芯的外侧之间通过台阶结构限位。其中,所述主模顶针打孔的深度等于所述主模芯向下运动的距离,所述主模芯向下运动的距离等于所述弹簧的顶端与所述弹簧套的顶端之间的距离。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活动主模芯结构,包括位于冲模下方的主模壳,主模壳的内侧套设有可沿着主模壳的轴线向下运动的主模芯,主模芯的内侧设置容置孔,待打孔的工件同轴设置于容置孔中并与主模芯一起运动,主模芯的底部设置有与待打孔的位置对齐的主模顶针,在主模芯向下运动时,主模顶针可在容置孔中挤出待打孔;其当冲模下压时,将会使得主模芯以及其容置孔的工件一起向下运动,直到主模芯运动至与主模顶针相接处之后,主模芯带动工件的继续向下运动,就会使得主模顶针进入容置孔中并对齐待挤压孔进行瞬间冷镦挤压,实现打孔,由于工件在容置孔中,且主模顶针也在容置孔中进行挤压打孔,因而其相互之间的同轴性将使得工件在打孔过程中稳定放置,并有效解决因打孔不稳而造成将孔打偏,以及孔打不深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活动主模芯结构的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活动主模芯结构的主模芯下压后的最终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模壳;2-主模芯;3-主模顶针;4-卸料套;5-弹簧;6-弹簧套;7-三针垫;8-三针座;9-三顶针;10-螺钉;100-工件;200-冲模壳;201-冲模顶针;202-冲模活动块;203-冲模压块;300-镶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图2所示,一种活动主模芯结构,包括位于冲模下方的主模壳1,主模壳1的内侧套设有可沿着主模壳1的轴线向下运动的主模芯2,主模芯2的内侧设置容置孔,待打孔的工件100同轴设置于容置孔中并与主模芯2一起运动,主模芯2的底部设置有与待打孔的位置对齐的主模顶针3,在主模芯2向下运动时,主模顶针3可在容置孔中挤出待打孔。该活动主模芯结构,冲模下压时,将会使得主模芯2以及其容置孔的工件100一起向下运动,直到主模芯2运动至与主模顶针3相接处之后,主模芯2带动工件100的继续向下运动,就会使得主模顶针3进入容置孔中并对齐待挤压孔进行瞬间冷镦挤压,实现打孔,由于工件100在容置孔中,且主模顶针3也在容置孔中进行挤压打孔,因而其相互之间的同轴性将使得工件在打孔过程中稳定放置,并且,打孔的深度可以通过主模芯2带动工件100下落的距离来确定,以有效解决因打孔不稳而造成将孔打偏,以及孔打不深的问题。较佳地,主模顶针3的外侧套设有可在主模芯2向下运动后使其自动回位的弹性支撑结构,主模顶针3的顶端高于弹性支撑结构。其中,弹性支撑结构包括位于主模芯2的底部的弹簧套6,弹簧套6的内侧开设有与容置孔同轴的台阶孔,台阶孔的台阶面上设置有底端与台阶面固定且顶端伸出弹簧套6后与主模芯2的底端相抵的弹簧5,主模顶针3的顶端高于弹簧5的顶端。在初始状态时,利用弹簧5的支撑作用,使得主模芯2的顶端与主模壳1的顶端平齐,使其稳定放置。待放入工件100后,冲模下压,就会挤压主模芯2,使得主模芯2挤压弹簧5,使得弹簧5受压缩短,进而主模芯2就会缓慢而稳定的向下运动,直至弹簧5压缩至与弹簧套6的顶端相平齐时,主模芯2将会碰到弹簧套6的顶端,这时冲模停止挤压主模芯2;而当打孔结束后,冲模离开主模芯2,使得主模芯2所受压力消失,因而弹簧5会因为自身的弹性变形自动回弹伸展,进而带动主模芯2以及工件100向上运动以回到初始位置,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弹簧5的弹性作用,不仅起到支撑,还起到缓冲和自动回位的作用,使得整个过程运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动主模芯结构,包括位于冲模下方的主模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模壳(1)的内侧套设有可沿着所述主模壳(1)的轴线向下运动的主模芯(2),所述主模芯(2)的内侧设置容置孔,待打孔的工件(100)同轴设置于所述容置孔中并与所述主模芯(2)一起运动,所述主模芯(2)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待打孔的位置对齐的主模顶针(3),在所述主模芯(2)向下运动时,所述主模顶针(3)可在所述容置孔中挤出所述待打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动主模芯结构,包括位于冲模下方的主模壳(1),其特征在
于,所述主模壳(1)的内侧套设有可沿着所述主模壳(1)的轴线向下运动
的主模芯(2),所述主模芯(2)的内侧设置容置孔,待打孔的工件(100)
同轴设置于所述容置孔中并与所述主模芯(2)一起运动,所述主模芯(2)
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待打孔的位置对齐的主模顶针(3),在所述主模芯(2)
向下运动时,所述主模顶针(3)可在所述容置孔中挤出所述待打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主模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模顶
针(3)的外侧套设有可在所述主模芯(2)向下运动后使其自动回位的弹性
支撑结构,所述主模顶针(3)的顶端高于所述所述弹性支撑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动主模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
撑结构包括位于所述主模芯(2)的底部的弹簧套(6),所述弹簧套(6)的
内侧开设有与所述容置孔同轴的台阶孔,所述台阶孔的台阶面上设置有底端
与所述台阶面固定且顶端伸出所述弹簧套(6)后与所述主模芯(2)的底端
相抵的弹簧(5),所述主模顶针(3)的顶端高于所述弹簧(5)的顶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动主模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孔
中镶嵌有可与所述主模芯(2)一起运动并具有内孔的镶块(300),所述内
孔与所述容置孔同轴,所述工件(100)同轴设置于所述内孔中;所述弹簧
(5)的顶端还同时与所述镶块(300)的底端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动主模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100)
的剖面呈T型状结构,所述T型状结构的竖直的下段伸入所述内孔中并与所
述主模顶针(3)相对应,所述T型状结构的水平的顶端与所述镶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伟顾强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一标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