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防型多腔中心静脉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66684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0 1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防型多腔中心静脉导管,包括导管座、一端与所述导管座连接的外延管、套设于所述外延管上的管夹、联接件以及管体,所述外延管另一端和所述管体通过所述联接件连接,置于所述联接件内部的管体不同管腔与所连接的外延管对接位置相互错开。因此,即使管体因长时间留置人体内受药物浸泡或长时间受温度变化而导致与联接件之间产生空隙而出现松动现象,管体不同管腔间也不会发生相通,避免多腔中心静脉导管不同管腔输注多种药液时发生药液伍配禁忌;同时,置于联接件内部的管体不同管腔端口错开段为不规则形状且表面较粗糙可以增强联接件与管体的连接牢固度,防止管体从连接座中脱落,从而避免管体进入血管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防型多腔中心静脉导管,包括导管座、一端与所述导管座连接的外延管、套设于所述外延管上的管夹、联接件以及管体,所述外延管另一端和所述管体通过所述联接件连接,置于所述联接件内部的管体不同管腔与所连接的外延管对接位置相互错开。因此,即使管体因长时间留置人体内受药物浸泡或长时间受温度变化而导致与联接件之间产生空隙而出现松动现象,管体不同管腔间也不会发生相通,避免多腔中心静脉导管不同管腔输注多种药液时发生药液伍配禁忌;同时,置于联接件内部的管体不同管腔端口错开段为不规则形状且表面较粗糙可以增强联接件与管体的连接牢固度,防止管体从连接座中脱落,从而避免管体进入血管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专利说明】一种双防型多腔中心静脉导管
本技术属于诊疗领域的辅助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双防型多腔中心静脉导管。 技术背景 目前,中心静脉导管是用聚氨酯TPU注塑料采用嵌入注塑的方式将外延管和管体以联接件的方式连接起来的。即外延管和管体的一端都被包含在联接件里面。 以上述方式连接的中心静脉导管在现实应用中存在着以下一些不足:由于管体和联接件不是一个整体,相互之间的配合没有采取防止不同管腔相通的措施,因此,管体长时间留置人体内浸泡药物、长时间受温度变化等因素,会使管体和外延管相互之间产生空隙而出现松动现象,致使不同管腔发生相通,导致多腔中心静脉导管不同管腔输注多种药液时发生药液伍配禁忌;同时,由于管体形状规则且外表面比较光滑,与联接件的连接牢固度较差,长时间使用可能发生管体从联接件中脱落进入人体血管,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多腔中心静脉导管不同管腔容易相通,管体容易脱落的缺陷,提供一种防相通/防脱落的双防型多腔中心静脉导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防型多腔中心静脉导管,包括导管座、一端与所述导管座连接的外延管、套设于所述外延管上的管夹、联接件以及管体,所述外延管另一端和所述管体通过所述联接件连接,其特征在于:置于所述联接件内部的管体不同管腔与所连接的外延管对接位置相互错开。 进一步地,设置于所述联接件内部的管体不同管腔头端出口位置错位分布。 更进一步地,设置于所述联接件内部的管体不同管腔头端出口位置间错位距离为3?15mm。 更进一步地,设置于所述联接件内部的管体不同管腔端口错开段为不规则形状,且表面较粗糙。 更进一步地,所述中心静脉导管具有2个或2个以上的管腔。 优选地,所述管体采用医用聚氨酯或医用级硅胶材料制成。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双防型多腔中心静脉导管,由于采用了联接件内部的管体不同管腔与所连接的外延管对接位置相互错开的结构,即使管体因长时间留置人体内浸泡药物或长时间受温度变化而导致与联接件之间产生空隙而出现松动现象,管体不同管腔间也不会发生相通,避免多腔中心静脉导管不同管腔输注多种药液时发生药液伍配禁忌;同时,置于联接件内部的管体不同管腔端口错开段为不规则形状且表面较粗糙可以增强联接件与管体的连接牢固度,防止管体从连接座中脱落,从而避免管体进入血管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双防型多腔中心静脉导管的结构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管体不同管腔端口错开段的结构图;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管体不同管腔端口错开段的结构图; 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联接件与管体连接的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防型多腔中心静脉导管,包括导管座1、一端与导管接头连接的外延管2、套设于外延管上的管夹3、联接件4以及管体5,外延管2的另一端和管体5通过联接件4连接起来的。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双防型多腔中心静脉导管,由于采用了管体不同管腔头端出口位置错位分布的结构,即使管体5因长时间留置人体内浸泡药物或长时间受温度变化而导致与外延管2之间产生空隙而出现松动现象,管体5不同管腔间也不会发生相通,避免多腔中心静脉导管不同管腔输注多种药液时发生药液伍配禁忌;同时,置于联接件4内部的管体5不同管腔端口错开段51段为不规则形状且表面较粗糙可以增强联接件4与管体5的连接牢固度,防止管体5从连接座4中脱落,从而避免管体5进入血管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 实施例2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设置于联接件4内部的管体5头端的不同管腔出Π 51 是错位分布的,可以避免管体5的不同管腔在同一位置处发生相通。 更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设置于联接件4内部的管体5不同管腔头端出口 51位置间错位距离为3?15mm,距离过小起不到防止相通的效果,距离过大存在联接件4包不紧管体5和外延管2,导致导管发生泄露。 实施例3如图3所示,设置于所述联接件4内部的管体5不同管腔端口 51错开段为不规则形状,且表面较粗糙。 更进一步地,管体5具有2个或2个以上的管腔,使用医用聚氨酯材料或医用级硅胶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中,只要采用了多腔中心静脉导管,置于联接件4内部的管体5头端的不同管腔出口是错位分布的,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己,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双防型多腔中心静脉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座、一端与所述导管座连接的外延管、套设于所述外延管上的管夹、联接件以及管体,所述外延管另一端和所述管体通过所述联接件连接,置于所述联接件内部的管体不同管腔与所连接的外延管对接位置相互错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防型多腔中心静脉导管,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联接件内部的管体不同管腔头端出口位置错位分布。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防型多腔中心静脉导管,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联接件内部的管体不同管腔头端出口位置间错位距离为3?15_。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防型多腔中心静脉导管,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联接件内部的管体不同管腔端口错开段为不规则形状,且表面较粗糙。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双防型多腔中心静脉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静脉导管具有2个或2个以上的管腔。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防型多腔中心静脉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采用医用聚氨酯或医用级硅胶材料制成。【文档编号】A61M25/14GK204158870SQ201420447809【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1日 【专利技术者】李冕江, 郑金路, 臧振中, 张志芬 申请人:江西三鑫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防型多腔中心静脉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座、一端与所述导管座连接的外延管、套设于所述外延管上的管夹、联接件以及管体,所述外延管另一端和所述管体通过所述联接件连接,置于所述联接件内部的管体不同管腔与所连接的外延管对接位置相互错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冕江郑金路臧振中张志芬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三鑫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