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壮苗形成的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064652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9 1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促进壮苗形成的有机肥料,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海藻粉5-6、红薯粉12-16、麦饭石5-6、磷酸一铵6-8、硫酸钾4-5、磷酸脲2-3、木炭粉5-6、蚓粪40-60、蛭石10-15、山楂粉8-10、长石粉5-7、苜蓿秸秆15-20、水葫芦5-6、海产下脚料4-5、土壤调理剂20-30、水适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肥料采用蚓粪、苜蓿秸秆等作为主要原料,营养元素全面,对蚓粪的高温处理可以使蚓粪中的部分植物难以吸收的大分子有机物降解成植物易吸收的极性大的有机物,同时增加了蚓粪中赤霉素、吲哚乙酸等对植物生长有益的物质,能很好的促进作物壮苗的形成,有效提高作物的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促进壮苗形成的有机肥料,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海藻粉5-6、红薯粉12-16、麦饭石5-6、磷酸一铵6-8、硫酸钾4-5、磷酸脲2-3、木炭粉5-6、蚓粪40-60、蛭石10-15、山楂粉8-10、长石粉5-7、苜蓿秸秆15-20、水葫芦5-6、海产下脚料4-5、土壤调理剂20-30、水适量;本专利技术的肥料采用蚓粪、苜蓿秸秆等作为主要原料,营养元素全面,对蚓粪的高温处理可以使蚓粪中的部分植物难以吸收的大分子有机物降解成植物易吸收的极性大的有机物,同时增加了蚓粪中赤霉素、吲哚乙酸等对植物生长有益的物质,能很好的促进作物壮苗的形成,有效提高作物的产量。【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肥料
,特别涉及一种促进壮苗形成的有机肥料及其制备 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中种植业又占到了一半以上,而肥料 的好坏直接影响了种植业的产量,是农作物增产的重要因素。但农民为了追求农作物产量, 盲目地施用化肥,使得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下降趋势,土壤缓冲能力减弱、抗灾能力衰退、月巴 料利用率低、土壤肥力降低。随着化肥过度使用引起的环境问题的出现,无公害农业的推 广,以及新型肥料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发展高效、绿色、可持续的新型有机肥料势在必行。为 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优质的绿色环保有机肥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促进壮苗形成的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 法。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专利技术肥料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海藻粉5-6、红薯粉12-16、麦饭石5-6、磷 酸一铵6-8、硫酸钾4-5、磷酸脲2-3、木炭粉5-6、蚓粪40-60、蛭石10-15、山楂粉8-10、长石 粉5-7、苜蓿秸杆15-20、水葫芦5-6、海产下脚料4-5、土壤调理剂20-30、水适量; 所述土壤调理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姬松茸菌渣8-12、啤酒污泥40-60、 尿素10-15、锯末20-30、EDDHA螯合铁5-6、氨基酸螯合铜5-6、氨基酸螯合镁5-6、氨基酸 螯合钙5-6、氨基酸螯合硼5-6、氨基酸螯合锰5-6、氨基酸螯合锌5-6、聚丙烯酰胺2-3、 钾长石细粉1-2、EM菌剂4-5 ;其制备方法是将EDDHA螯合铁、氨基酸螯合铜、氨基酸螯合 镁、氨基酸螯合钙、氨基酸螯合硼、氨基酸螯合锰、氨基酸螯合锌混合并研磨成细粉备用; 再将啤酒污泥和锯末充分混合,加入EM菌剂、姬松茸菌渣,并调节水分为堆肥最大持水量 60 % -70 %,堆积起来进行好氧高温堆肥,6-8天进行一次上下、里外翻堆,如此进行4-5次, 高温50-60°C持续25-35天完成发酵,将发酵好的啤酒污泥堆肥晒干并粉碎;将前面所得 细粉和堆肥干粉混合均匀,再通过尿素喷浆造粒将混合粉末制成球形颗粒,在颗粒未完全 干燥,还带有少许粘性的条件下将聚丙烯酰胺和钾长石细粉混合喷涂在颗粒外表面形成包 膜,最后将所得包膜颗粒低温烘干并冷却即可。 所述肥料的制备的具体步骤如下: (1)将海藻粉、红薯粉、山楂粉、苜蓿秸杆、水葫芦、海产下脚料混合后置于发酵池 中,撒入适量水,保持混合物料持水量的50% -60%的水分,发酵15-25天; (2)将麦饭石、磷酸一铵、硫酸钾、磷酸脲、木炭粉、长石粉混合后置于粉碎机中粉 碎,再放入搅拌机中40-60转/分搅拌均匀,再与步骤1所得发酵产物混合,干燥后造粒; ⑶将蚓粪置于高压灭菌锅中110-130°C处理20-40分钟,再与研磨成粉的蛭石以 4 :1的比例混合,研磨成粉末后造粒; (4)将步骤2和步骤3所得颗粒以及剩余物料混合均匀,包装成袋即可。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的肥料采用蚓粪、苜蓿秸杆等作为主要原料,营养元素全面,对蚓粪的高温 处理可以使蚓粪中的部分植物难以吸收的大分子有机物降解成植物易吸收的极性大的有 机物,同时增加了蚓粪中赤霉素、n引哚乙酸等对植物生长有益的物质,能很好的促进作物壮 苗的形成,有效提高作物的产量。 添加的土壤调理剂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颗粒小、孔隙多,能明显增加土壤有机 质、微量元素的含量,增大土壤的吸水性和保水性,有效的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称取下列重量份(kg)的原料制成:海藻粉5、红薯粉14、麦饭石5、磷酸一铵7、硫 酸钾4、磷酸脲2、木炭粉5、蚓粪50、蛭石12、山楂粉9、长石粉6、苜蓿秸杆18、水葫芦5、海 产下脚料4、土壤调理剂25、水适量; 所述土壤改性剂由下列重量份(kg)的原料制成:姬松茸菌渣10、啤酒污泥50、尿 素12、锯末25、EDDHA螯合铁5、氨基酸螯合铜5、氨基酸螯合镁5、氨基酸螯合钙5、氨基酸螯 合硼5、氨基酸螯合锰5、氨基酸螯合锌5、聚丙烯酰胺2、钾长石细粉1、EM菌剂4 ;其制备方 法是将EDDHA螯合铁、氨基酸螯合铜、氨基酸螯合镁、氨基酸螯合钙、氨基酸螯合硼、氨基酸 螯合锰、氨基酸螯合锌混合并研磨成细粉备用;再将啤酒污泥和锯末充分混合,加入EM菌 齐IJ、姬松茸菌渣,并调节水分为堆肥最大持水量65 %,堆积起来进行好氧高温堆肥,每7天 进行一次上下、里外翻堆,如此进行4次,高温50-60°C持续30天完成发酵,将发酵好的啤酒 污泥堆肥晒干并粉碎;将前面所得细粉和堆肥干粉混合均匀,再通过尿素喷浆造粒将混合 粉末制成球形颗粒,在颗粒未完全干燥,还带有少许粘性的条件下将聚丙烯酰胺和钾长石 细粉混合喷涂在颗粒外表面形成包膜,最后将所得包膜颗粒低温烘干并冷却即可。 所述肥料的制备的具体步骤如下: (1)将海藻粉、红薯粉、山楂粉、苜蓿秸杆、水葫芦、海产下脚料混合后置于发酵池 中,撒入适量水,保持混合物料持水量的55 %的水分,发酵20天; (2)将麦饭石、磷酸一铵、硫酸钾、磷酸脲、木炭粉、长石粉混合后置于粉碎机中粉 碎,再放入搅拌机中50转/分搅拌均匀,再与步骤1所得发酵产物混合,干燥后造粒; (3)将蚓粪置于高压灭菌锅中120°c处理30分钟,再与研磨成粉的蛭石以4 :1的 比例混合,研磨成粉末后造粒; (4)将步骤2和步骤3所得颗粒以及剩余物料混合均匀,包装成袋即可。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应用价值,实施人选取了 60亩水稻田进行实验,其中30 亩作为实验组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肥料作为基肥,另30亩作为对照组使用传统肥料作为基肥,水 稻种植过程中所有试验田的日照和水源均相同,通过相同的田间管理后结果如下: 【权利要求】1. 一种促进壮苗形成的有机肥料,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海藻粉 5-6、红薯粉12-16、麦饭石5-6、磷酸一铵6-8、硫酸钾4-5、磷酸脲2-3、木炭粉5-6、蚓粪 40-60、蛭石10-15、山楂粉8-10、长石粉5-7、苜蓿秸杆15-20、水葫芦5-6、海产下脚料4-5、 土壤调理剂20-30、水适量; 所述土壤调理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姬松茸菌渣8-12、啤酒污泥40-60、尿素 10-15、锯末20-30、EDDHA螯合铁5-6、氨基酸螯合铜5-6、氨基酸螯合镁5-6、氨基酸螯合钙 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促进壮苗形成的有机肥料,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海藻粉5‑6、红薯粉12‑16、麦饭石5‑6、磷酸一铵6‑8、硫酸钾4‑5、磷酸脲2‑3、木炭粉5‑6、蚓粪40‑60、蛭石10‑15、山楂粉8‑10、长石粉5‑7、苜蓿秸秆15‑20、水葫芦5‑6、海产下脚料4‑5、土壤调理剂20‑30、水适量;所述土壤调理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姬松茸菌渣8‑12、啤酒污泥40‑60、尿素10‑15、锯末20‑30、EDDHA螯合铁5‑6、氨基酸螯合铜5‑6、氨基酸螯合镁5‑6、氨基酸螯合钙5‑6、氨基酸螯合硼5‑6、氨基酸螯合锰5‑6、氨基酸螯合锌5‑6、聚丙烯酰胺2‑3、钾长石细粉1‑2、EM菌剂4‑5;其制备方法是将EDDHA螯合铁、氨基酸螯合铜、氨基酸螯合镁、氨基酸螯合钙、氨基酸螯合硼、氨基酸螯合锰、氨基酸螯合锌混合并研磨成细粉备用;再将啤酒污泥和锯末充分混合,加入EM菌剂、姬松茸菌渣,并调节水分为堆肥最大持水量60%‑70%,堆积起来进行好氧高温堆肥,6‑8天进行一次上下、里外翻堆,如此进行4‑5次,高温50‑60℃持续25‑35天完成发酵,将发酵好的啤酒污泥堆肥晒干并粉碎;将前面所得细粉和堆肥干粉混合均匀,再通过尿素喷浆造粒将混合粉末制成球形颗粒,在颗粒未完全干燥,还带有少许粘性的条件下将聚丙烯酰胺和钾长石细粉混合喷涂在颗粒外表面形成包膜,最后将所得包膜颗粒低温烘干并冷却即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光富陈鹏张彤彤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科邦生态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