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身羽绒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58567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9 02:49
一种合身羽绒被,利用行线将被芯分隔为各不同的模块,并按照密度设定值对各模块进行填充,使得用于遮盖身体部位的中心区所形成的遮盖压力最小,上部区和下部区设置为梯形形状,在上部区和下部区增加填充物的密度,并又将上部区和下部区分隔为轻压区和重压区,不仅能对人体的头和脚达到很好的覆盖效果,有效解决了头冷脚冷的情况,而且达到了对填充物合理分布的目的。边部区域的填充密度也较中心区的填充密度大,能使被子的左右两侧自然下垂,阻止冷空气的进入。本设计依据人体曲线来划分被子的各区域,以人体工学为基础,对各区域实现分密度分区填充,睡觉时能让被子与人体紧密贴合,保证了人体的睡眠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合身羽绒被
本技术涉及家居寝品类
,具体涉及一种合身羽绒被。
技术介绍
一个人的一身中,有三分之一多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正当的良好睡眠,可调节生理机能,维持神经系统的平衡,是生命中重要的一环。而被子在人们日常生活尤其是在睡眠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物品,因此,一床好的被子不仅可以使睡眠质量提高,还可以改善人们的亚健康状态。但是由于被子填充物经常采用轻柔保暖的材料,因而当填充物均匀分布在被子中不仅会出现填充物从被面跑毛的现象,也会使得传统的被子盖在使用者身上达不到服帖的效果,人体人在被子中进行姿势的转换也经常会使被子的边角产生漏风,影响人体的睡眠。并且,由于人体本身的原因,身体的各个部位对于热量的需求不同,因此,消费者更需要一种不仅能服帖地盖在身上,而且能满足人体各个部位热量需求的被子。 因此,上述问题是在对被子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应当予以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合身羽绒被。 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合身羽绒被,包括被芯,所述被芯包括中部区域和两边部区域,两所述边部区域分别位于所述中部区域的左右两侧,所述中部区域包括用于遮盖身体的中心区与用于遮盖头和脚的上部区和下部区,所述中心区为方形,所述上部区和所述下部区的形状相同并在所述中心区的上侧和下侧呈对称设置,所述上部区和所述下部区均为顶边与所述中心区横边重合的梯形区域; 所述上部区和所述下部区均通过绗缝划分为高度相同的轻压区和重压区,每个所述轻压区为顶边与所述中心区的横边重合的梯形区域并位于所述中心区的上侧或下侧设置,每个所述重压区为顶边与所述轻压区底边重合的梯形区域并位于所述轻压区的上侧或下侧设置; 所述轻压区填充物的密度与所述中心区填充物的密度的比值为2.(Γ3.0,所述重压区填充物的密度与所述中心区填充物的密度的比值为3.5^4.8。 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两所述边部区域形状相同并在所述中心区的左侧和右侧呈对称设置,两所述边部区域均为顶边与所述中心区竖边重合的屋形区域。 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每个所述边部区域通过绗缝划分为一个重度保暖区、两个轻度保暖区和两个普通保暖区,所述重度保暖区为一竖边与所述中心区的竖边重合的方形区域并位于所述中心区的左侧或右侧设置,每个所述轻度保暖区为底边与所述重度保暖区的横边重合的梯形区域并位于所述重度保暖区的上侧或下侧设置,每个所述普通保暖区为底边与所述轻度保暖区的顶边重合的梯形区域并位于所述轻度保暖区的上侧或下侧设置,两个所述轻度保暖区和两个所述普通保暖区均在所述重度保暖区的上下两侧呈对称分布。 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重度保暖区填充物的密度与所述中心区填充物的密度的比值为1.6^2.0,所述轻度保暖区填充物的密度与所述中心区填充物的密度的比值为1.3?1.5,所述普通保暖区填充物的密度与所述中心区填充物的密度的比值为1.Γ1.3。 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被芯采用羽绒进行填充,各区域通过行线形成绗缝进行分隔。 本技术一种合身羽绒被,按照人体的曲线设计好被芯上的各区域尺寸,通过行线形成绗缝来分隔好中心区域,然后被芯按填充密度设定值进行填充。中心区域填充好之后,采用行线对周边区域进行分隔,再按照填充物密度设定值进行填充。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设计的被子利用行线将被芯分隔为各不同的模块,并按照密度设定值对各模块进行填充,使得用于遮盖身体部位的中心区所形成的遮盖压力最小,对人体的心脏等器官不会造成太大的压迫感,上部区和下部区设置为梯形形状,在上部区和下部区增加填充物的密度,并又将上部区和下部区分隔为轻压区和重压区,不仅能对人体的头和脚达到很好的覆盖效果,有效解决了寒冬出现的头冷脚冷的情况,而且达到了对填充物合理分布的目的,上下两侧能自然下垂与人体贴合。边部区域的填充密度也较中心区的填充密度大,能使被子的左右两侧自然下垂,阻止冷空气的进入。人体翻身时最容易使边部区域的中心位置产生漏风的情况,因此,本设计将边部区域又分为重度保暖区、轻度保暖区和普通保暖区,填充物密度从中心向两侧呈递减的趋势。选用羽绒作为填充物,具有防滑透气、轻盈舒适的特点,可吸收人体散发的流动热气,进一步隔绝外界冷空气的入侵。本技术所设计的被子依据人体曲线来划分被子的各区域,以人体工学为基础,对各区域实现分密度分区填充,睡觉时能让被子与人体紧密贴合,保证了人体的睡眠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一种合身羽绒被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被芯,2-中部区域,3-边部区域,4-中心区,5-上部区,6-下部区,7-轻压区,8-重压区,9-重度保暖区,10-轻度保暖区,11-普通保暖区,12-绗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合身羽绒被,包括被芯I,所述被芯I包括中部区域2和两边部区域3,两所述边部区域3分别位于所述中部区域2的左右两侧,所述中部区域2包括用于遮盖身体的中心区4与用于遮盖头和脚的上部区5和下部区6,所述中心区4为方形,所述上部区5和所述下部区6的形状相同并在所述中心区4的上侧和下侧呈对称设置,所述上部区5和所述下部区6均为顶边与所述中心区4横边重合的梯形区域;所述上部区5和所述下部区6均通过绗缝12划分为高度相同的轻压区7和重压区8,每个所述轻压区7为顶边与所述中心区4的横边重合的梯形区域并位于所述中心区4的上侧或下侧设置,每个所述重压区8为顶边与所述轻压区7底边重合的梯形区域并位于所述轻压区7的上侧或下侧设置;所述轻压区7填充物的密度与所述中心区4填充物的密度的比值为2.(Γ3.0,优选为2.8,所述重压区8填充物的密度与所述中心区4填充物的密度的比值为3.5^4.8,优选为4.4。 两所述边部区域3形状相同并在所述中心区4的左侧和右侧呈对称设置,两所述边部区域3均为顶边与所述中心区4竖边重合的屋形区域。每个所述边部区域3通过绗缝12划分为一个重度保暖区9、两个轻度保暖区10和两个普通保暖区11,所述重度保暖区9为一竖边与所述中心区4的竖边重合的方形区域并位于所述中心区4的左侧或右侧设置,每个所述轻度保暖区10为底边与所述重度保暖区9的横边重合的梯形区域并位于所述重度保暖区9的上侧或下侧设置,每个所述普通保暖区11为底边与所述轻度保暖区10的顶边重合的梯形区域并位于所述轻度保暖区10的上侧或下侧设置,两个所述轻度保暖区10和两个所述普通保暖区11均在所述重度保暖区9的上下两侧呈对称分布。所述重度保暖区9填充物的密度与所述中心区4填充物的密度的比值为1.6?2.0,优选为1.8,所述轻度保暖区10填充物的密度与所述中心区4填充物的密度的比值为1.3^1.5,优选为1.4,所述普通保暖区11填充物的密度与所述中心区4填充物的密度的比值为1.Γ1.3,优选为1.2。所述被芯I采用羽绒进行填充,各区域通过行线形成绗缝12进行分隔。 本实施例一种合身羽绒被,按照人体的曲线设计好被芯I上的各区域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合身羽绒被,其特征在于:包括被芯(1),所述被芯(1)包括中部区域(2)和两边部区域(3),两所述边部区域(3)分别位于所述中部区域(2)的左右两侧,所述中部区域(2)包括用于遮盖身体的中心区(4)与用于遮盖头和脚的上部区(5)和下部区(6),所述中心区(4)为方形,所述上部区(5)和所述下部区(6)的形状相同并在所述中心区(4)的上侧和下侧呈对称设置,所述上部区(5)和所述下部区(6)均为顶边与所述中心区(4)横边重合的梯形区域;所述上部区(5)和所述下部区(6)均通过绗缝(12)划分为高度相同的轻压区(7)和重压区(8),每个所述轻压区(7)为顶边与所述中心区(4)的横边重合的梯形区域并位于所述中心区(4)的上侧或下侧设置,每个所述重压区(8)为顶边与所述轻压区(7)底边重合的梯形区域并位于所述轻压区(7)的上侧或下侧设置;所述轻压区(7)填充物的密度与所述中心区(4)填充物的密度的比值为2.0~3.0,所述重压区(8)填充物的密度与所述中心区(4)填充物的密度的比值为3.5~4.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合身羽绒被,其特征在于:包括被芯(1),所述被芯(I)包括中部区域(2)和两边部区域(3),两所述边部区域(3)分别位于所述中部区域(2)的左右两侧,所述中部区域(2)包括用于遮盖身体的中心区(4)与用于遮盖头和脚的上部区(5)和下部区(6),所述中心区(4)为方形,所述上部区(5)和所述下部区(6)的形状相同并在所述中心区(4)的上侧和下侧呈对称设置,所述上部区(5)和所述下部区(6)均为顶边与所述中心区(4)横边重合的梯形区域; 所述上部区(5)和所述下部区(6)均通过绗缝(12)划分为高度相同的轻压区(7)和重压区(8),每个所述轻压区(7)为顶边与所述中心区(4)的横边重合的梯形区域并位于所述中心区(4)的上侧或下侧设置,每个所述重压区(8)为顶边与所述轻压区(7)底边重合的梯形区域并位于所述轻压区(7)的上侧或下侧设置; 所述轻压区(7)填充物的密度与所述中心区(4)填充物的密度的比值为2.(Γ3.0,所述重压区(8)填充物的密度与所述中心区(4)填充物的密度的比值为3.5^4.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身羽绒被,其特征在于:两所述边部区域(3)形状相同并在所述中心区(4)的左侧和右侧呈对称设置,两所述边部区域(3)均为顶边与所述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爱松杜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欣隆羽绒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