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充电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5260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车用充电座结构,用以提供可携式电子装置于车内进行充电及置放用,其包括:座体、支撑件以及结合座。座体内设有充电电路。结合座用以与车体进行机构及电性连接,结合座通过一组导线将车上的电源传送至充电电路。其中导线设置于支撑件内,因而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更具实用性及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车用充电座结构,特别有关于一种用以提供可携式电子装置于车内进行充电及置放用的车用充电座结构。
技术介绍
数字时代的来临,使得各种可携式电子装置,例如:手机、个人数字助理器(PDA等大量的不断开发,因此现代的社会每人拥有一台手机或个人数字助理器已成为相当普遍的现象。由于可携式电子装置具有重量轻及携带方便等特性,因此每一可携式电子装置均备有一装机电源。因为受到可携式电子装置体积及重量的影响,该装机电源容量往往相当的有限,因此需要经常的补充电力。且一般可携式电子装置于定点或特定场合中也有置放的需求,以汽车而言,于汽车中设置一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置放座或充电座已经相当的普及。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图1为一现有车用充电座结构20示意图,图2为一现有车用充电座结构20在使用状态下,用以置放一可携式电子装置40的示意图。现有车用充电座结构20,其包括:一座体21、一支撑件22以及一电源线23。一般现有车用充电座结构20在使用时,必须将其支撑件22固定于车体10上,例如固定于前挡风玻璃11上。接着为了提供充电电源,必须将现有车用充电座结构20的电源线23插入车体10的点烟座12,以取得来自车体10的电源。一般支撑件22固定于车体10的前挡风玻璃11上,均使用吸盘加以固定,因此使得固定并不稳固。另外因为现有车用充电座结构20的电源线23具有柔软的特性,当其设置于排档杆13的附近时,很容易当操作排档杆13而拉扯到电源线23,严重时甚至会造成驾驶时的危险,同时也相当的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车用充电座结构,因支撑件设计的不良,使得现有车用充电座结构在固定时有固定不稳定的现象。同时也要解决现有的车用充电座结构,其电源线裸露设计,造成驾驶上有不安全及不美观等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用充电座结构,用以提供一可携式电子装置在车内进行充电及置放用,其包括:一座体、一支撑件以及一结合座。座体,其具有一座体壳体以及一充电电路,其中座体壳体形成有一容置空间,用以容置一可携式电子装置,而充电电路设置于座体壳体内。支撑件,其一端接合于座体壳体上以支撑座体,且支撑件内可用以容纳充电电路输入端的一组导线;以及 结合座,其一端与支撑件的另一端结合,且结合座具有一组电源接点,电-->源接点系用以与导线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可产生以下积极效果:一、可使车用充电座结构设置于车体上时,其固定更为稳固。二、可避免车用充电座结构的电源线裸露,使驾驶时操作上更具安全性且兼具美观性。为方便贵审查委员能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特征及其功效,做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特举实施例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一现有车用充电座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现有车用充电座结构在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图3为一本专利技术车用充电座结构的立体实施例图。图4为一本专利技术车用充电座结构的应用实施例图一。图5为一本专利技术车用充电座结构的应用实施例图二。【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图4及图5所示,图3为一本专利技术车用充电座结构30的立体实施例图;图4为一本专利技术车用充电座结构30的应用实施例图一;图5为一本专利技术车用充电座结构30的应用实施例图二。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车用充电座结构30,用以给一可携式电子装置40在车体10内进行充电及置放用,其包括:一座体21、一支撑件22以及一结合座41。座体21,具有一座体壳体211及一充电电路219,充电电路219设置于座体壳体211内。其中座体壳体211具有:一基板212、至少一对护板213、一檔板214以及一结合部215。基板212为一平板,用以使可携式电子装置40在置放时,背部获得支撑。护板213由基板212两侧向上延伸,用以使可携式电子装置40在置放时,左右两侧获得支撑。檔板214由基板212的下方向上延伸,用以使可携式电子装置40在置放时,底部获得支撑。结合部215,设置于基板212的背面,用以与一支撑件22结合,以使座体21获得支撑。为了使本实施例的车用充电座结构30,当使用于汽车车体10内时能更加的稳固,在座体壳体211上进一步设有一结合件216,结合件216例如一第一磁铁,而在汽车车体10上相对应的位置也设有一第二磁铁14,当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14相吸时,将使得座体21能更稳固的设置于汽车车体10上。本实施例的车用充电座结构30,在座体21内设有一充电电路219,用以将车上点烟座12的电源,转换成可携式电子装置40所需的电源规格。充电电路219可以为电耦合式充电电路219,因为电耦合式充电电路219为一种感应式充电电路219,因此使用电耦合式充电电路219的座体21,并不需要设置任何充电接点217。但一般常见的充电电路219并非电耦合式充电电路219,此时座体壳体211上相对于可携式电子装置40的座充接点的位置,还设有一对充电接点-->217,且充电接点217与充电电路219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支撑件22,其为一中空管体,支撑件22的一端接合于座体壳体211的底面,也就是基板212背面的结合部215。且支撑件22内可用以容纳充电电路219输入端的一组导线218。为了方便使用者使用,支撑件22为一可弯折调整形状的中空管体。更具体而言,支撑件22例如现有会议用的具支撑杆麦克风其中的支撑杆。结合座41,用以和车体10机构结合且电性连接。结合座41的一端与支撑件22的另一端结合,且结合座41具有一组电源接点411,电源接点411可用以与车体10上点烟座12的电源电性连接。且电源接点411的另一端与充电电路219输入端的导线218电性连接。本实施例的结合座41具体可以为一点烟座12式的电源接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充电座结构,用以提供一可携式电子装置于车内进行充电及置放用,其包括:一座体,其具有一座体壳体以及一充电电路,其中该座体壳体形成有一容置空间,用以容置该可携式电子装置,而该充电电路设置于该座体壳体内;一支撑件,其一端接合于该座体壳体上以支撑该座体,且该支撑件内可用以容纳该充电电路输入端的一组导线;以及一结合座,其一端与该支撑件的另一端结合,且该结合座具有一组电源接点,用以与该组导线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充电座结构,用以提供一可携式电子装置于车内进行充电及置放用,其包括:一座体,其具有一座体壳体以及一充电电路,其中该座体壳体形成有一容置空间,用以容置该可携式电子装置,而该充电电路设置于该座体壳体内;一支撑件,其一端接合于该座体壳体上以支撑该座体,且该支撑件内可用以容纳该充电电路输入端的一组导线;以及一结合座,其一端与该支撑件的另一端结合,且该结合座具有一组电源接点,用以与该组导线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充电座结构,其中该座体壳体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生龙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