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测中问题频发区域的确定方法、装置及服务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42241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2 1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路测中问题频发区域的确定方法、装置及服务器,基于对检测区域进行多次路测采集到的检测数据,分别确定每次路测中所述检测区域中各个栅格的路测结果;根据确定的各个栅格的路测结果,确定至少一次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异常栅格;基于各异常栅格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当前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且每个连通区域由至少两个异常栅格构成;基于当前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达到预设次数,确定连通区域是否为问题频发区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路测中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的方法不合理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路测中问题频发区域的确定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通信
,尤其涉及路测中问题频发区域的确定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技术介绍
路测(DT,Drive Test)是无线网络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路测的主要过程包括:定期驱车在检测区域内采集多个路测点的表征无线网络质量的数据(例如:小区信号强度、话音质量、相邻小区的信号强度指示、切换及接入的指令过程等),根据采集的数据,定期对无线网络的质量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检测区域中无线网络质量存在问题的路测点进行问题解决,从而实现对无线网络进行优化。 现有技术中,对于通过人工或者自动路测的方式采集到的数据,通常采用如下步骤进行分析评估: 步骤1:将采集到的每个路测点的数据逐一导入解析服务器; 步骤2:确定每一个存在异常事件的路测点,并将不存在异常事件的路测点的数据丢弃。 通过上述对采集到的数据的分析评估过程,确定出的存在异常事件的异常路测点,提供给测试人员,以便后续测试人员对这些异常路测点逐一解决其存在的问题。但是,路测点是检测区域中一个位置点,通常可以用该路测点的经度和纬度信息标识,而由于路测需要定期进行,那么,频繁的路测将会产生海量的采集数据,当存在异常事件的路测点数量较多,测试人员针对每次路测中的每个存在问题的路测点没有重点地逐一进行问题解决,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路测中问题频发区域的确定方法、装置及服务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路测中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的方法不合理的问题。 基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测系统中问题频发区域的确定方法,包括: 基于对检测区域进行多次路测采集到的检测数据,分别确定每次路测中所述检测区域中各个栅格的路测结果,其中,所述栅格为所述检测区域中的子区域; 根据确定的各个栅格的路测结果,确定至少一次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异常栅格; 基于各异常栅格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当前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且每个连通区域由至少两个异常栅格构成; 基于当前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达到预设次数,确定连通区域是否为问题频发区域,其中,所述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指构成该连通区域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至少存在一个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异常栅格。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测系统中问题频发区域的确定装置,包括: 路测结果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对检测区域进行多次路测采集到的检测数据,分别确定每次路测中所述检测区域中各个栅格的路测结果,其中,所述栅格为所述检测区域中的子区域; 异常栅格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确定的各个栅格的路测结果,确定至少一次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异常栅格; 连通区域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各异常栅格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当前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且每个连通区域由至少两个异常栅格构成; 问题频发区域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当前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达到预设次数,确定连通区域是否为问题频发区域,其中,所述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指构成该连通区域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至少存在一个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异常栅格。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路测系统中问题频发区域的确定装置。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路测中问题频发区域的确定方法、装置及服务器,基于对检测区域进行多次路测采集到的检测数据,分别确定每次路测中所述检测区域中各个栅格的路测结果;根据确定的各个栅格的路测结果,确定至少一次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异常栅格;基于各异常栅格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当前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且每个连通区域由至少两个异常栅格构成;基于当前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达到预设次数,确定连通区域是否为问题频发区域。在时间上,对多次路测采集到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能够结合更多的数据样本进行分析,在空间上,确定多次路测中,存在异常事件的异常栅格,并进一步确定由栅格构成的连通区域,以连通区域为单位,能够使解决问题时地点更加集中,同时考虑了时间和空间的因素,对于后续解决问题的测试人员来说,可以对问题频发区域,也就是问题比较严重的区域存在的问题集中进行解决,与现有技术中,针对每次路测中的每个异常路测点逐一解决问题相比,解决问题时重点明确,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对路测中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的方法更加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路测中问题频发区域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路测中问题频发区域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路测中问题频发区域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路测中问题频发区域的更新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的更新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路测中问题频发区域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路测中问题频发区域的确定方法、装置及服务器,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路测中问题频发区域的确定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S101、基于对检测区域进行多次路测采集到的检测数据,分别确定每次路测中检测区域中各个栅格的路测结果,其中,栅格为检测区域中的子区域。 S102、根据确定的各个栅格的路测结果,确定至少一次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异常栅格。 S103、基于各异常栅格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当前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且每个连通区域由至少两个异常栅格构成。 S104、基于当前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达到预设次数,确定连通区域是否为问题频发区域,其中,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指构成该连通区域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至少存在一个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异常栅格。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lOl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检测区域划分成多个连通的子区域,每一个子区域为一个栅格,每个栅格包含多个路测点。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102中,异常事件可以包括:未接通、掉话、连续弱覆盖、连续质差、切换失败等,其中的一件或多件的组合,其中,连续弱覆盖的规则可以定义为15秒内,接收信号电平局部测量(Rxlevsub, Received signal level subset)不大于_95db的采样点占比不小于第一预设比例阈值,较佳地,可以设置第一预设比例阈值为70%,连续质差的规则可以定义为:15秒内,Rxlevsub不小于6的采样点占比不小于第二预设比例阈值,较佳地,可以设置第二预设比例阈值为70%。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104中,对于每一个连通区域,在一次路测中,只要该连通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栅格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则该连通区域在该次路测中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 下面结合附图,用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及相关设备进行详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路测系统中问题频发区域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于对检测区域进行多次路测采集到的检测数据,分别确定每次路测中所述检测区域中各个栅格的路测结果,其中,所述栅格为所述检测区域中的子区域;根据确定的各个栅格的路测结果,确定至少一次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异常栅格;基于各异常栅格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当前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且每个连通区域由至少两个异常栅格构成;基于当前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达到预设次数,确定连通区域是否为问题频发区域,其中,所述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指构成该连通区域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至少存在一个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异常栅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测系统中问题频发区域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对检测区域进行多次路测采集到的检测数据,分别确定每次路测中所述检测区域中各个栅格的路测结果,其中,所述栅格为所述检测区域中的子区域; 根据确定的各个栅格的路测结果,确定至少一次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异常栅格; 基于各异常栅格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当前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且每个连通区域由至少两个异常栅格构成; 基于当前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达到预设次数,确定连通区域是否为问题频发区域,其中,所述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指构成该连通区域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至少存在一个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异常栅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对检测区域进行多次路测采集到的检测数据,分别确定每次路测中所述检测区域中各个栅格的路测结果,具体包括: 基于对检测区域进行多次路测采集到的检测数据,分别确定每次路测中,每个栅格包含的每个路测点的路测结果; 针对每次路测中的每个栅格,当该栅格在该次路测中包含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确定该栅格在该次路测中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其中,异常路测点为该次路测中,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路测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各异常栅格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当前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具体包括: 针对各所述异常栅格中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且未遍历的异常栅格,循环执行如下步骤确定连通区域,直到遍历完所有异常栅格: 确定至少两个异常栅格; 针对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的每个异常栅格,当该异常栅格与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的至少一个异常栅格位置相邻,且在所述多次路测中,该异常栅格包含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与该位置相邻的异常栅格包含的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并且,在与该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而不属于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的异常栅格所包含的异常路测点中,不存在与该异常栅格所包含的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的异常路测点,则确定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构成一个连通区域。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各所述异常栅格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由至少两个所述异常栅格构成的连通区域,具体包括: 针对各所述异常栅格中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且未遍历的异常栅格,循环执行如下步骤确定连通区域,直到遍历完所有异常栅格: 确定至少两个异常栅格; 针对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的每个异常栅格,当该异常栅格与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的至少一个异常栅格位置相邻,且不存在与该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而不属于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的异常栅格,则确定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构成一个连通区域。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确定所述多次小于第一预设次数时,针对所述多次路测之后的每次路测,还包括: 获取该次对检测区域进行路测采集到的检测数据; 根据所述检测数据,确定该次路测中各栅格的路测结果; 基于该次路测中各栅格的路测结果,更新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次更新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之后,还包括: 当确定当前完成的路测次数等于第一预设次数,针对当前所述检测区域中的每个连通区域,确定所述第一预设次数的各次路测中,该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不小于第一异常次数; 若是,则确定该连通区域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 当确定当前完成的路测次数大于第一预设次数且不大于第二预设次数,针对所述检测区域的所有连通区域中,当前未确定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的连通区域,确定距该次路测最近的第一预设次数路测中,该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不小于第一异常次数;若是,则确定该连通区域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以及,针对本次确定萌芽问题频发区域之前被确定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的连通区域,确定从该连通区域最近一次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路测,至该次路测,该连通区域连续路测结果为不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不小于预设正常次数;若是,则将该连通区域中的异常栅格恢复为正常状态; 当确定当前完成的路测次数等于第二预设次数,基于当前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达到预设次数,确定连通区域是否为问题频发区域,具体包括: 针对本次确定萌芽问题频发区域之前被确定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的连通区域,确定所述第二预设次数的各次路测中,该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不小于第二异常次数; 若是,则确定该连通区域为问题频发区域。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次更新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之后,且当确定当前完成的路测次数大于第二预设次数,且所述检测区域中存在萌芽问题频发区域或问题频发区域时,还包括: 针对所述检测区域的所有连通区域中,当前未确定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以及问题频发区域的连通区域,确定距该次路测最近的第一预设次数路测中,该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不小于第一异常次数;若是,则确定该连通区域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 针对本次确定萌芽问题频发区域之前被确定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的连通区域,确定距该次路测最近的所述第二预设次数路测中,该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不小于第二异常次数;若是,则确定该连通区域为问题频发区域; 针对本次确定萌芽问题频发区域之前被确定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的连通区域,以及本次确定问题频发区域之前被确定为问题频发区域的连通区域,确定从该连通区域最近一次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路测,至该次路测,该连通区域连续路测结果为不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不小于预设正常次数;若是,则将该连通区域中的异常栅格恢复为正常状态。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方式更新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 从所述各栅格中,确定在该次路测中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且在该次路测之前的各次路测中路测结果均为不存在异常事件的异常栅格; 针对每个确定的异常栅格,当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且与一个连通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异常栅格位置相邻,且在当前已经完成的各次路测中,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包含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和与该确定的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异常栅格所包含的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则将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合并入该连通区域; 当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且存在至少两个连通区域,该至少两个连通区域中均存在与该确定的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异常栅格,并且,在当前已经完成的各次路测中,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包含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和与该确定的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各异常栅格各自包含的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之间的距离均不大于预设距离,则将该确定的异常栅格以及该至少两个连通区域合并为一个连通区域; 当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且不与任何连通区域中的异常栅格位置相邻,从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的异常栅格中,确定包含该确定的异常栅格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针对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的每个异常栅格,当该异常栅格与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的至少一个异常栅格位置相邻,且在当前已经完成的各次路测中,该异常栅格包含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和与该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异常栅格包含的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并且,在与该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而不属于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的异常栅格所包含的异常路测点中,不存在与该异常栅格所包含的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的异常路测点,则确定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构成一个连通区域。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方式更新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 从所述各栅格中,确定在该次路测中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且在该次路测之前的各次路测中路测结果均为不存在异常事件的异常栅格; 针对每个确定的异常栅格,当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且与一个连通区域中的一个栅格位置相邻,则将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合并入该连通区域; 当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且存在至少两个连通区域,该至少两个连通区域中均存在与该确定的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异常栅格,则将该确定的异常栅格以及该至少两个连通区域合并为一个连通区域; 当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且不与任何连通区域中的异常栅格位置相邻,从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的异常栅格中,确定包含该确定的异常栅格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针对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的每个异常栅格,当该异常栅格与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的至少一个异常栅格位置相邻,且不存在与该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而不属于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的异常栅格,则确定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构成一个连通区域。10.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亦斌刘冬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