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33114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结构稳定、针织方便的针织布,其包括织布,织布上设有连续布设的由织线构成的曲线单元,相邻曲线单元之间相互扣接构成约束配合,这样可以有效保证针织布结构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针织布加工方便,且种类繁多,具体的,相邻曲线单元的扣接处设置有锁紧结,这样可以有效保证针织布自身结构的稳定性,也可以采用纱网作为针织载体,或者是在后序加工过程中再在该针织布上针织其他花样来约束固定针织布上的曲线单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纺织
,具体公开了一种结构稳定、针织方便的针织布,其包括织布,织布上设有连续布设的由织线构成的曲线单元,相邻曲线单元之间相互扣接构成约束配合,这样可以有效保证针织布结构的稳定性,本技术公开的针织布加工方便,且种类繁多,具体的,相邻曲线单元的扣接处设置有锁紧结,这样可以有效保证针织布自身结构的稳定性,也可以采用纱网作为针织载体,或者是在后序加工过程中再在该针织布上针织其他花样来约束固定针织布上的曲线单元。【专利说明】针织布
本技术涉及纺织品的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织布。
技术介绍
传统的针织布一般都是在织针的引导下将织线在绣布载体的表面上下穿插而形成,如镂空状的针织布,这些针织布可以广泛用于衣服、被套以及桌布等产品的加工。但是,为了防止针织布发生松散、脱线等问题,现有的镂空状针织布的针织图案较为复杂,一方面给机械化加工带来难度,另一方面使得针织布的种类较为单一。因此,为了丰富针织产品的种类,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如何设计出结构稳定、针织方便的针织布,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针织方便的针织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针织布,其特征在于:包括织布,织布上设有连续布设的由织线构成的曲线单元,相邻曲线单元之间相互扣接构成约束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的针织布通过连续布设的曲线单元构成,且相邻曲线单元之间相互扣接,如此可以有效保证针织布的结构的稳定性,本技术公开的针织布加工方便,且种类繁多,具体的,相邻曲线单元的结合处相互扣接的同时也可以设置锁紧结,这样可以有效保证针织布自身结构的稳定性,也可以采用纱网作为针织载体,或者是在后序加工过程中再在该针织布上针织其他花样来约束固定针织布上的曲线单元。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2是本技术的两种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3是放大织线的直径时图1的I部示意图; 图4是织线的第一、第二股线构成的锁紧扣的绕制放大示意图; 图5 (a)、(b)、(c)是图1的针织流程图; 图6是图2的针织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针织布,其包括织布,织布上设有连续布设的由织线20构成的曲线单元10,相邻曲线单元10之间相互扣接构成约束配合。如图1和2所示,所述的针织布通过连续布设的曲线单元10构成,且相邻曲线单元10之间相互扣接,这样使得针织布上的曲线单元之间相互约束固定,从而保证针织布结构的稳定性,本技术公开的针织布加工方便,且种类繁多,具体的,相邻曲线单元10的相互扣接处设置有锁紧结23,这样可以加强针织布自身结构的稳定性,当然,也可以直接采用纱网作为针织载体,从而保证曲线单元之间结构的稳定性,亦或是将所述的针织布作为针织加工的半成品,在后序加工过程中在该针织布上再针织其他单元来约束固定针织布上的曲线单元10,当然,其他单元类似于锁紧结23的延伸,其主要是起到进一步约束固定曲线单元10的作用。 实际加工时,所述曲线单元10的实现结构可以有多种,比如:如图1和3所示,所述曲线单元10的整体轮廓呈圆环形,每个圆环1a上均匀环扣有四个圆环10al,该四个圆环1al两两相互环扣,优选的,所述织线20由第一、第二两股线21、22交织构成,第一、第二股线21、22在圆环1a之间的扣接处设置有锁紧结23,所述锁紧结23的绕制方式也可以由多种,比如,图4所示的是织线的第一、第二股线21、22构成的锁紧扣23的绕制放大图,从中可以明显看出,通过第二股线22在第一股线上打结从而形成锁紧结23,这样圆环1a的线条穿过锁紧结23的结环时,通过锁紧结23的锁紧作用即可有效保证圆环1a的稳定性。实际加工时,所述圆环1a是沿着针织布的经向和纬向连续布设,具体的,该针织布的加工流程可以如图5所示:第一步,沿着纬向在针织布上针织迂回前进的第一半圆环;第二步,沿纬向在针织布上针织迂回前进的第二半圆环,第一、第二半圆形整体构成完整的圆环10a2,且第一、第二半圆环的相交处相互扣接;第三步,沿着经向在针织布上针织迂回前进的第三半圆环;第四步,沿着经向在针织布上针织迂回前进的第四半圆环,第三、第四半圆环整体构成完整的圆环10a3,且第三、第四半圆环的相交处相互扣接,不仅如此,第一、第二半圆环构成的圆环10a2与第三、第四半圆环构成的圆环10a3相互扣接且错位布置。 另外,如图2所示,所述曲线单元10也可以是两个迂回线条Ilb交叉布置构成的中国结10b,迂回线条Ilb由两个U形迂回布置以使中国结1b形成六个耳翼,其中四个耳翼为U形的迂回部12b,另外两个耳翼为两个迂回线条Ilb的结合部13b,具体的,所述中国结1b沿着织布20的经向/纬向均匀分布,经向/纬向上的中国结1b的迂回部12b与纬向/经向上的中国结1b的迂回部12b相互扣接,且经向/纬向上的中国结1b的结合部13b同时与与之相靠近的径向和纬向上的中国结1b的结合部13b环环相扣。优选的,所述织线20由第一、第二两股线21、22交织构成,第一、第二股线21、22在中国结1b的迂回部12b和结合部13b处分别设置有锁紧结23,为了进一步理解中国结1b形成的针织布,如图6所示,该针织布的加工流程为:第一步,沿着纬向在针织布上针织迂回前进的多个迂回线条llbl,每个迂回线条Ilb呈两个U形迂回连接状;第二步,沿着纬向在针织布上针织迂回前进的多个迂回线条llb2,每个迂回线条Ilb呈两个U形迂回连接状,第一、第二步针织的迂回线条llbl、llb2之间交叉对称布置,且两者构成的中国结1b的结合部13b相互扣接;第三步,沿着经向在针织布上针织迂回前进的多个迂回线条llb3,每个迂回线条Ilb呈两个U形迂回连接状;第四步,沿着经向在针织布上针织迂回前进的多个迂回线条llb4,每个迂回线条Ilb呈两个U形迂回连接状,第三、第四步针织的迂回线条llbl、llb2之间交叉对称布置,且两者构成的中国结1b的结合部13b相互扣接。其中,第一步针织的连续布置的迂回线条Ilbl翻转180°即与第二步针织的迂回线条llb2完全重合,同理,第三步针织的连续布置的迂回线条llb3翻转180°即与第四步针织的迂回线条llb4完全重合。另夕卜,无论是圆环连续布设构成的针织布,还是中国结1a连续布设构成的针织布,我们也可以将针织布理解为由两层构成,即第一、第二步针织构成针织布的第一层织布,第三、第四步针织构成针织布的第二层织布,第一、第二层织布叠加且相互扣接从而实现约束作用,具体的,第一层织布旋转90°后与第二层织布的结构完全一样,且两者错位扣接连接。【权利要求】1.一种针织布,其特征在于:包括织布,织布上设有连续布设的由织线(20)构成的曲线单元(10),相邻曲线单元(10)之间相互扣接构成约束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线单元(10)的整体轮廓呈圆环形,每个圆环(1a)上均勻环扣有四个圆环(1al),该四个圆环(1al)两两相互环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线(20)由第一、第二两股线(21,22)交织构成,第一、第二股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针织布,其特征在于:包括织布,织布上设有连续布设的由织线(20)构成的曲线单元(10),相邻曲线单元(10)之间相互扣接构成约束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彪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市中绣飞梭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