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背孔双钢针型安全输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32785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1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次性使用背孔双钢针型安全输液器,瓶塞穿刺钢针(2)通过导管(3)与滴斗盖(5)连接,滴斗盖(5)套装在软滴斗(6)上,软滴斗(6)的底部安装硬滴斗(7),硬滴斗(7)的底部连接输液导管(12)一端,输液导管(12)的另一端穿过流量调节器(13)连接药液注射件(14),药液注射件(14)通过二通接头(15)安装注射针(16),整体构成安全输液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输液将近完成时自动封堵输液器滴斗出液口,使出液口下端输液管路内的药液停止流动,从而自动结束输液,达到防止空气进入患者体内,保证安全输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次性使用背孔双钢针型安全输液器,瓶塞穿刺钢针(2)通过导管(3)与滴斗盖(5)连接,滴斗盖(5)套装在软滴斗(6)上,软滴斗(6)的底部安装硬滴斗(7),硬滴斗(7)的底部连接输液导管(12)一端,输液导管(12)的另一端穿过流量调节器(13)连接药液注射件(14),药液注射件(14)通过二通接头(15)安装注射针(16),整体构成安全输液器。本技术在输液将近完成时自动封堵输液器滴斗出液口,使出液口下端输液管路内的药液停止流动,从而自动结束输液,达到防止空气进入患者体内,保证安全输液。【专利说明】一次性使用背孔双钢针型安全输液器
本技术涉及用于临床输液用途的无菌医疗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在输液将近完成时,自动封堵滴斗出液口,使输液管路液体停止流动,防止空气进入患者体内的一次性使用背孔双钢针型安全输液器。
技术介绍
在临床输液过程中,通常一个医护人员要照看几个病房内患者的输液,劳动强度十分大,常常出现因医护人员、患者或患者家属未能及时观察到输液瓶内药液已输完而未及时更换输液瓶或拔出输液针头的现象,液面下降过低而导致气体进入人体造成气栓等不良后果,给医护人员、患者或患者家属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因此,在临床输液操作中,使用一种具有自动止液功能的安全输液器就尤为重要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背孔双钢针型安全输液器,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在输液将近完成时自动封堵输液器滴斗出液口,使出液口下端输液管路内的药液停止流动,从而自动结束输液,达到防止空气进入患者体内,保证安全输液。 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安全输液器包括瓶塞穿刺钢针、排气钢针、导管、滴斗盖、软滴斗、硬滴斗、输液导管、流量调节器、药液注射件、二通接头和注射针,瓶塞穿刺钢针通过导管与滴斗盖连接,滴斗盖套装在软滴斗上,软滴斗的底部安装硬滴斗,硬滴斗的底部连接输液导管一端,输液导管的另一端穿过流量调节器连接药液注射件,药液注射件通过二通接头安装注射针,整体构成安全输液器;其特征是:滴斗盖上一体注塑成型加药口,加药口上安装肝素帽;药液过滤网通过高频热合固定在药液过滤器盖内一起安装在硬滴斗内底面上;浮塞装在硬滴斗内,乳胶帽盖镶嵌在浮塞的凹面内与药液过滤器盖的输液口相对。 其中,所述药液过滤器盖为倒漏斗型,与输液口一体注塑而成,药液过滤网通过高频热合在药液过滤器盖内。 其中,所述浮塞的外径比硬滴斗内径略小,浮塞的外部为齿轮状侧壁,浮塞的顶部为球型缓冲凸面,浮塞的底部为凹面。 其中,所述乳胶帽盖为一面设有乳胶薄膜的乳胶环,乳胶帽盖整体塞在浮塞的凹面内,乳胶薄膜正对输液口。 其中,浮塞的凹面内壁与乳胶帽盖接合处有通气槽,通气槽大小保证正常输液状态下药液无法进入浮塞空腔。 其中,软滴斗内设置止升坎,浮塞活动于止升坎与输液口之间。 其中,软滴斗和硬滴斗组合后的滴斗容量分别为:6cc、8cc、10cc、12cc、14cc。 本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双钢针设置为穿刺排气一体注塑而成的穿刺塑针,加药口设置在三通上,药液过滤网设置为连接于输液导管上的药液过滤器,二通接头连接任何厂家生产的带标准内鲁尔接头的静脉针。 本技术在其滴斗内放置一个齿轮状塑料(也可为其它材料)浮塞,浮塞与出液口封闭处有一柔性医用乳胶制成的乳胶帽盖,输液时,液体从齿轮状浮塞的空隙流入滴斗,浮塞在液体的浮力作用下上升,自动打开出液口,实现输液过程,当输液接近完成时,浮塞随着液面下降,至浮塞乳胶帽盖与出液口接触时,在大气压和浮塞自重压力下,柔性乳胶帽盖就严密封堵住出液口,使空气不进入到出液口下的输液导管,从而防止空气进入人体,实现安全输液,这对于进一步减少和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自动止液装置示意图。 图4为浮塞的仰视图。 图5为药液过滤器盖的仰视图。 图中:1排气钢针、2瓶塞穿刺钢针、3导管、4肝素帽、5滴斗盖、6软滴斗、7硬滴斗、8浮塞、9乳胶帽盖、10药液过滤器盖、11药液过滤网、12输液导管、13流量调节器、14药液注射件、15 二通接头、16注射针、6a止升坎、8a凹面、8b通气槽、9a乳胶薄膜、1a输液口、IA穿刺塑针、5A滴斗盖、7A硬滴斗、IIA药液过滤器、14A三通、16A静脉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5所示,该安全输液器包括排气钢针1、瓶塞穿刺钢针2、导管3、肝素帽4、滴斗盖5、软滴斗6、硬滴斗7、输液导管12、流量调节器13、药液注射件14、二通接头15和注射针16,瓶塞穿刺钢针2通过导管3与滴斗盖5连接,滴斗盖5套装在软滴斗6上,软滴斗6的底部安装硬滴斗7,硬滴斗7的底部连接输液导管12 —端,输液导管12的另一端穿过流量调节器13连接药液注射件14,药液注射件14通过二通接头15安装注射针16,整体构成安全输液器;其特征是:滴斗盖5上一体注塑成型加药口 5a,加药口 5a上安装肝素帽4 ;药液过滤网11通过高频热合固定在药液过滤器盖10内一起安装在硬滴斗7内底面上;浮塞8装在硬滴斗7内,乳胶帽盖9镶嵌在浮塞的凹面8a内与药液过滤器盖的输液口 1a相对。 如图3、5所示,所述药液过滤器盖10为倒漏斗型,与输液口 1a—体注塑而成,药液过滤网11通过高频热合在药液过滤器盖10内。 如图1、3、4所示,所述浮塞8的外径比硬滴斗7内径略小,浮塞8的外部为齿轮状侧壁,浮塞8的顶部为球型缓冲凸面,浮塞的底部为凹面8a。 如图1、3所示,所述乳胶帽盖9为一面设有乳胶薄膜9a的乳胶环,乳胶帽盖9整体塞在浮塞的凹面8a内,乳胶薄膜9a正对输液口 10a。 如图1、3、4所示,浮塞的凹面8a内壁与乳胶帽盖8接合处有通气槽8b,通气槽8b的大小保证在正常输液状态下药液无法进入浮塞空腔。 如图1所示,软滴斗6内设置止升坎6a,浮塞8活动于止升坎6a与输液口 1a之间。 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排气钢针1、瓶塞穿刺钢针2设置为穿刺排气一体注塑而成的穿刺塑针1A,加药口 5a设置在三通14A上,药液过滤网11设置为连接于输液导管上的药液过滤器11A,二通接头15连接任何厂家生产的带标准内鲁尔接头的静脉针16A。 在输液操作开始时,先将瓶塞穿刺钢针2插入药液容器瓶塞内,再把排气钢针I也插入瓶塞内,同时把空气过滤帽盖打开,药液在大气压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动进入软滴斗6内,先滴落在浮塞8的顶部球型缓冲凸面上而被分散引流经齿轮状侧壁的空隙流入硬滴斗7内,随着药液的逐渐积累,浮塞8由于其采用的塑料材质的密度较药液轻,在液体的浮力作用下上升,乳胶薄膜9a离开贴合面自动打开输液口 10a,药液流经药液过滤网11再进入输液长导管12内,最终从注射针16针管内孔流出,自动排除各部件内空气;当药液将近输完时,浮塞8随着液面下降,至乳胶薄膜9a与输液口 1a接触时,在大气压和浮塞8自重压力下,乳胶薄膜9a就严密封堵住输液口 10a,使空气不进入到输液口 1a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次性使用背孔双钢针型安全输液器,包括排气钢针(1)、瓶塞穿刺钢针(2)、导管(3)、肝素帽(4)、滴斗盖(5)、软滴斗(6)、硬滴斗(7)、输液导管(12)、流量调节器(13)、药液注射件(14)、二通接头(15)和注射针(16),瓶塞穿刺钢针(2)通过导管(3)与滴斗盖(5)连接,滴斗盖(5)套装在软滴斗(6)上,软滴斗(6)的底部安装硬滴斗(7),硬滴斗(7)的底部连接输液导管(12)一端,输液导管(12)的另一端穿过流量调节器(13)连接药液注射件(14),药液注射件(14)通过二通接头(15)安装注射针(16),整体构成安全输液器;其特征是:滴斗盖(5)上一体注塑成型加药口(5a),加药口(5a)上安装肝素帽(4);药液过滤网(11)通过高频热合固定在药液过滤器盖(10)内一起安装在硬滴斗(7)内底面上;浮塞(8)装在硬滴斗(7)内,乳胶帽盖(9)镶嵌在浮塞的凹面(8a)内与药液过滤器座的输液口(10a)相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淮安市恒春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