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犬用防虫项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19287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1 0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犬用防虫项圈,该犬用防虫项圈包括:棉质帆布带、固定卡扣、药物层、缓释保护层;药物层设置在棉质帆布带上,缓释保护层在药物层上,固定卡扣安装于帆布带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杀灭和驱避白蛉、蚊子、跳蚤等体外寄生虫,在犬利什曼病流行区可以阻断犬利什曼病的传播环节,控制犬利什曼病,从而降低人感染利什曼病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犬用防虫项圈
本技术属于疾病预防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含氰苯菊酯药物的犬用防 虫项圈。
技术介绍
我国目前利什曼病流行的省(区)有6个,分别是:甘肃、新疆、四川、陕西、山西、 内蒙。20世纪90年代,6省(区)有43个县发生人群利什曼病,甘肃省占18县。6省(区) 累计发病2629例,其中甘肃省发病1109例,占全国发病总数的42. 18%。2012年?2013 年,全国人群利什曼病发病401例,甘肃省发病195例,甘肃占全国病例数的48. 63%。 甘肃省是我国利什曼病主要流行区之一,在16个县流行发病,受威胁人口 614万。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我省大山区的利什曼病传染源主要是患利什曼病的犬,通过白蛉叮咬 病犬造成犬-犬传播和犬一人传播。根据以往调查,甘肃省犬利什曼病感染率在3 %?15 % 之间,病犬数量很多。上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我省曾在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内大规模杀灭 家犬,以达到最大程度消灭内脏利什曼病传染源的目的,基本控制了内脏利什曼病的流行。 灭犬措施停止后,家犬数量逐渐增多,人群内脏利什曼病也随之再度流行。近年来,我省的 内脏利什曼病发病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随着疫区交通条件改善,经济的繁荣,旅游业迅速发 展,疫区外来人口进入疫区从事劳务、经商、旅游的人员逐渐增多,在这些外来人群中,已有 数十人感染了内脏利什曼病。如不对疫区的内脏利什曼病进行防制,势必会对疫区群众健 康和旅游、劳务等产业产生影响。因此加强对内脏利什曼病的防制尤为显得必要。 虽然灭犬和禁养犬是防制山区内脏利什曼病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但现在要大规模 灭犬和禁养犬既不经济群众也难以接受,因此采取大规模的灭犬和禁养犬措施很难实施。 检查病犬防制内脏利什曼病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家犬感染利什曼原虫后,早期并无皮 肤症状,需要依靠骨髓穿刺涂片,在油镜下查原虫。此方法作为检测手段是可行的,但作为 大规模的防治手段,此方法因其工作量巨大而不可行。以往曾采取在白蛉活动季节给居民 住宅室内外及周围喷洒杀虫药物杀灭传播媒介白蛉的方法,也采取给流行区家犬用药浴的 方法来达到控制内脏利什曼病的实验研究,这些方法在降低内脏利什曼病发病率上,都起 到过好的作用。上述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陷,采用这些方法都要耗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很不经 济。喷洒杀虫剂降低内脏利什曼病发病率的措施之一,但对广泛存在的野栖白蛉控制效果 不好。每年在白蛉活动季节药浴家犬两次,对阻断内脏利什曼病传播有较好效果,但推广也 很困难。 现有防治内脏利什曼病的方法存在的工作量大、耗费人力和物力、控制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杀灭和驱避白蛉(蚊子、跳蚤等体外寄生 虫)的犬用防虫项圈装置,旨在解决现有防治内脏利什曼病的方法存在的工作量大、耗费 人力和物力、控制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犬用防虫项圈,该犬用防虫项圈包括:棉质 帆布带、固定卡扣、药物层、缓释保护层;药物层设置在棉质帆布带上,缓释保护层在药物层 上,固定卡扣安装于帆布带两端。 进一步,所述棉质帆布带长45cm、宽2. 8cm、厚0. 3cm。 本技术提供的含有氰苯菊酯药物的犬用防虫项圈,通过利用棉质帆布带作为 具有长效杀虫作用的氰苯菊酯药物的载体,制做成适宜给家犬长期佩带的项圈,通过手段 使药物缓慢释放,以杀灭和驱避白蛉(蚊子、跳蚤等体外寄生虫),阻断内脏利什曼病传播 环节,达到控制内脏利什曼病的目的。本技术制备的防虫项圈具有杀虫作用,氰苯菊酯 药物通过载体较长期放置在犬颈项部,通过PVC缓释层的保护,使药物有一个缓慢释放的 过程,通过药物长时间不断释放,达到杀灭和驱避白蛉(蚊子和跳蚤等体外寄生虫)的目 的。此方法简单实用,较好的解决了现有防治内脏利什曼病的方法存在的工作量大、耗费人 力和物力、控制效果不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含有氰苯菊酯药物的犬用防虫项圈装置结构示 意图; 图中:1、棉质帆布带;2、固定卡扣;3、药物层;4、缓释层;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氰苯菊酯药物犬用防虫项圈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 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 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氰苯菊酯药物犬用防虫项圈主要由:棉质帆布 带1、固定卡扣2、药物层3、缓释层4组成;药物层3设置在棉质帆布带1上;缓释层4设置 在溶物层3上;固定卡扣2安装于帆布带1两端。 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氰苯菊酯药物犬用防虫项圈装置的制备方法包 括以下步骤: S201 :准备宽长45cm、宽2. 8cm、厚0. 3cm的棉质帆布带,两端安装固定卡扣; S202 :配制含氰苯菊酯量的溶液,在40°C?50°C水浴下先将氰苯菊酯粉溶于丙酮 内,再依次添加1. 5%的BHT酒精溶液、八氯二苯醚和乳化剂Tx_1(l,充分摇匀;按所需制备的 项圈数的总吸水量配制; S203 :按棉质项圈的吸水量,每个项圈滴加氰苯菊酯量溶液20ml,阴干,再在项圈 表面地涂一层用蒸馏水配制成5%的PVC溶液,阴干后置塑料袋内密闭保存待用。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准备宽长45cm、宽2. 8cm、厚0. 3cm的棉质帆布带,两端安装固定卡扣;将 帆布带用0. 2%的乙酸水溶液煮30min,脱去帆布带中的杂质;将帆布带取出用清水淘洗后 晾干或烘干; 第二步,配制含氰苯菊酯量的溶液,在40°C?50°C水浴下先将氰苯菊酯粉溶于丙 酮内,再依次添加1. 5%的BHT酒精溶液、八氯二苯醚和乳化剂Tx_1(l,充分摇匀;按所需制备 的项圈数的总吸水量配制; 1条项圈的药物及制作物质用量为:在40°C?50°C水浴下先将氰苯菊酯粉Ig完 全溶于4ml丙酮内,添加1. 5 %的BHT乙醇溶液,BHT乙醇溶液0. 0067g采用BHT溶于2ml 无水乙醇,加热使之完全分溶解;将0. 4ml八氯二苯醚(S,)和5ml乳化剂Tx_1(l先后加入上 述药液中,充分摇匀;按项圈的吸水量用70°C蒸馏水将溶液稀释。 第三步,按棉质项圈的吸水量,每个项圈滴加氰苯菊酯量溶液20ml,阴干,再在项 圈表面地涂一层用蒸馏水配制成5%的PVC溶液,阴干后置塑料袋内密闭保存待用。 在第一步中,每个项圈的重量平均为13g,吸水量为20mL。 在第三步中,项圈内氰苯菊酯的含量为lg。 本技术的犬用防虫项圈使用方法,将制作好的含有氰苯菊酯药物防虫项圈佩 戴在犬的颈上,根据犬颈用固定卡扣调节项圈大小,使得其不易脱落即可。 通过以下实验和分析对本技术的使用效果做进一步的说明: 1、材料与方法: 药品:氰苯菊酯(粉剂,法国罗素优克福公司出品,含药量98% ),丙酮(溶剂), BHT (抗氧化剂),乙醇(溶剂),八氯二苯醚(S2,增效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犬用防虫项圈,其特征在于,该犬用防虫项圈包括:棉质帆布带、固定卡扣、药物层、缓释保护层;药物层设置在棉质帆布带上,缓释保护层在药物层上,固定卡扣安装于帆布带两端; 所述棉质帆布带长45cm、宽2.8cm、厚0.3cm。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犬用防虫项圈,其特征在于,该犬用防虫项圈包括:棉质帆布带、固定卡扣、药 物层、缓释保护层;药物层设置在棉质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凡冯宇杨成明杨俊克陈生邦任德毅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