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杜晓东专利>正文

载人电动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13353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5 2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载人航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载人电动飞行器;该飞行器包括机械部分和电路控制部分,a、机械部分包括气球蒙皮、气球蒙皮顶部设置的超薄柔性太阳能贴膜、气球蒙皮中部通过吊缆连接的驾驶舱,b、电路控制部分包括超薄柔性太阳能贴膜,超薄柔性太阳能贴膜通过充电开关与蓄电池相连,所述蓄电池上设有外接充电插口,蓄电池通过电源总开关和控制器与正反转风机相连;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绿色环保、清洁能源、载重量可调整,操作灵活性好,航运成本低、多方面保证航行安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载人航空
,具体涉及一种载人电动飞行器;该飞行器包括机械部分和电路控制部分,a、机械部分包括气球蒙皮、气球蒙皮顶部设置的超薄柔性太阳能贴膜、气球蒙皮中部通过吊缆连接的驾驶舱,b、电路控制部分包括超薄柔性太阳能贴膜,超薄柔性太阳能贴膜通过充电开关与蓄电池相连,所述蓄电池上设有外接充电插口,蓄电池通过电源总开关和控制器与正反转风机相连;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绿色环保、清洁能源、载重量可调整,操作灵活性好,航运成本低、多方面保证航行安全的优点。【专利说明】载人电动飞行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载人航空
,具体涉及一种载人电动飞行器。
技术介绍
气球飞行器的最早实施可以上溯至1784年,法国罗伯特兄弟的人力推进鱼形充氢气飞行船的试飞。1852年法国工程师吉法尔设计制造了气囊为2500立方米、以蒸汽机推动螺旋桨为前进动力的可操纵充氢气飞艇。后来,软气球飞艇又被金属、木材框架覆盖蒙皮的硬式飞艇所取代。至20世纪初,飞艇技术日臻成熟。德国专利技术家齐柏林作出重要贡献,使飞艇航空成为20世纪最初世界航空业的主导潮流。德国德莱格飞艇航空公司仅从1910年至1914年就实现了飞艇航空214万公里、安全载客35000人次的业绩。德国1936年制造成功的兴登堡号飞艇长245米、直径41米、总气囊容积为20万立方米、总重230吨,动力4台610千瓦的发动机,载客75名,航速达130公里/小时,续航时间为200小时,内部装修的豪华和设备的舒适不亚于“泰坦尼克”号豪华客轮。该艇共进行63次商业飞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艇还被各国广泛应用于军事中,并获得突出的效果。然而飞艇航空业的终结,也正是以1937年5月6日兴登堡号飞艇在美国新泽西州降落时突然起火爆炸失事为标志。不过飞艇航空被新兴的飞机航空所取代并非偶然,其必然性在于当时充气飞艇的两大缺陷:一是大部分飞艇所充气体为可燃易爆的氢气;二是体积庞大的飞艇操作不灵活、难以应付突发事件。20世纪70年代,充气飞行器又开始复苏,但其存在着载重量、航运成本和安全性的缺陷依旧无法克服,尤其是其消耗的能源基本上是石油产品,在世界能源、石油紧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无疑对本行业的快速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制约;并且该类飞行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不可忽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载重量可调整,操作灵活性好,航运成本低、多方面保证航行安全的载人电动飞行器。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飞行器包括机械部分和电路控制部分, a、机械部分包括气球蒙皮、气球蒙皮顶部设置的超薄柔性太阳能贴膜、气球蒙皮中部通过吊缆连接的驾驶舱,所述驾驶舱的外壁上部的两侧分别设有抛锚拉丝环,抛锚拉丝环与带拉力仪的抛锚拉丝一端的第一挂钩相连接,抛锚拉丝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挂钩,所述驾驶舱的外底部设有着陆减震器,所述驾驶舱外壁的一侧开设有驾驶舱门,驾驶舱的内部设有控制面板、与驾驶舱相连的固定杆,风机操作手柄,配重块、蓄电池和风机风速脚控踏板;所述固定杆上设有风机风速手控巡航转把,所述风机操作手柄设在操作柄行程盘的内部,风机操作手柄的底部通过风机连轴与正反转风机相连,所述气球蒙皮的内部设有若干个氦气囊,其中,每个氦气囊对应设置有一个充放气口,所述若干个充放气口分别设置于气球蒙皮的底部,其中,至少一个充放气口与气囊延伸排气管24相连,该气囊延伸排气管设置在驾驶舱的内部,所述气囊延伸排气管的尾端设有排气管口安全帽,其他若干个充放气口中至少有一个充放气口的外部设有安装在气球蒙皮外表面的环形加固垫和金属支架罩,所述该充放气口中设有密封塞,密封塞通过钢制拉丝与驾驶舱内上部带挡片的安全拉环相连,密封塞与金属支架罩的内底部之间安装有压簧,金属支架罩与驾驶舱外上部之间设有拉丝管,所述钢制拉丝穿过压簧,拉丝管和拉簧与带挡片的安全拉环相连,所述拉簧设置在挡片与驾驶舱内上部之间,所述金属支架罩的外表面上开设有若干个排气小孔;所述驾驶舱的外部设有风速仪,所述驾驶舱上设有照明灯; b、电路控制部分包括超薄柔性太阳能贴膜,超薄柔性太阳能贴膜通过充电开关与蓄电池相连,所述蓄电池上设有外接充电插口,蓄电池通过电源总开关和控制器与正反转风机相连,所述风机风速手控巡航转把和风机风速脚控踏板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控制面板上的后退按钮、前进按钮,左拐按钮和右拐按钮相连,所述控制面板设有与蓄电池相连的电量显示仪、高度仪、升降速度仪、水平速度仪和导航仪;所述蓄电池通过灯光开关与照明灯相连,所述充电开关、电源总开关和灯光开关分别设在控制面板上;所述蓄电池、控制器和正反转风机上分别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分别通过导线与相对应的第一报警器、第二报警器和第三报警器相连,所述第一报警器、第二报警器和第三报警器分别设在控制面板上。 所述吊缆至少为三根;所述着陆减震器至少为三个;所述蓄电池至少为一个;所述密封塞为锥台形密封塞,所述驾驶舱门与驾驶舱之间采用合页相连接,驾驶舱门上部开设有透明玻璃窗口 ;所述配重块的顶部设有手提手柄。所述两个充放气口分别与两个气囊延伸排气管相连。所述正反转风机为两个,其分别设置在驾驶舱外部的两侧,风机连轴为一字型,两个正反转风机分别设置在风机连轴的两端,风机连轴上设有风机操作手柄,所述两个正反转风机分别与相对应的两个控制器相连,所述两个控制器均分别与风机风速手控巡航转把和风机风速脚控踏板相连,所述两个控制器上分别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且第二温度传感器与第二报警器相连。所述驾驶舱外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正反转风机,所述风机连轴为两个,其形状为一字型,两个风机连轴的两端分别设有正反转风机,所述两个风机连轴分别与相对应的两个风机操作手柄的底部相连,四个正反转风机分别与相对应的四个控制器相连,所述四个控制器均分别与风机风速手控巡航转把和风机风速脚控踏板相连,所述四个控制器上分别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且第二温度传感器与第二报警器相连。所述驾驶舱的内部设有驾驶座椅,所述蓄电池设置在驾驶座椅的下部。所述驾驶舱的外底部设有一体结构的备用绳安全环,所述备用绳安全环与备用绳的一端相连,备用绳的另一端设有防脱挂钩,所述防脱挂钩与驾驶舱侧壁外表面上设置的备用绳旋绕装置相连。所述风速仪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上的风速仪显示仪相连。所述操作柄行程盘分别开设有第一档位、第二档位、第三档位、第四档位、第五档位和第六档位。所述蓄电池为锂电池组。 按照上述方案制成的载人电动飞行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气球蒙皮内部氦气囊的数量和容积相对稳定,因此通过调整配重块的重量来实现总浮力与总重量的随机平衡,创造出该飞行器失重的条件;通过设置气囊延伸排气管、钢制拉丝连接的密封塞和带挡片的安全拉环和备用绳来保证飞行器的飞行安全;通过改变正反转风机的风机风口位置和风机叶片的正反转来实现飞行器的前进、后退、升起、降落、左拐弯或右拐弯;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绿色环保、清洁能源、载重量可调整,操作灵活性好,航运成本低、多方面保证航行安全的优点。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载人电动飞行器,该飞行器包括机械部分和电路控制部分,其特征在于:a、机械部分包括气球蒙皮(1)、气球蒙皮(1)顶部设置的超薄柔性太阳能贴膜(2)、气球蒙皮(1)中部通过吊缆(3)连接的驾驶舱(4),所述驾驶舱(4)的外壁上部的两侧分别设有抛锚拉丝环(5),抛锚拉丝环(5)与带拉力仪(6)的抛锚拉丝(7)一端的第一挂钩(11)相连接,抛锚拉丝(7)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挂钩(8),所述驾驶舱(4)的外底部设有着陆减震器(9),所述驾驶舱(4)外壁的一侧开设有驾驶舱门(10),驾驶舱(4)的内部设有控制面板(12)、与驾驶舱(4)相连的固定杆(13),风机操作手柄(14),配重块(15)、蓄电池(16)和风机风速脚控踏板(17);所述固定杆(13)上设有风机风速手控巡航转把(18),所述风机操作手柄(14)设在操作柄行程盘(19)的内部,风机操作手柄(14)的底部通过风机连轴(20)与正反转风机(21)相连,所述气球蒙皮(1)的内部设有若干个氦气囊(22),其中,每个氦气囊对应设置有一个充放气口(23),所述若干个充放气口(23)分别设置于气球蒙皮(1)的底部,其中,至少一个充放气口与气囊延伸排气管(24)相连,该气囊延伸排气管(24)设置在驾驶舱(4)的内部,所述气囊延伸排气管(24)的尾端设有排气管口安全帽(25),其他若干个充放气口(23)中至少有一个充放气口的外部设有安装在气球蒙皮(1)外表面的环形加固垫(26)和金属支架罩(27),所述该充放气口中设有密封塞(28),密封塞(28)通过钢制拉丝(29)与驾驶舱(4)内上部带挡片(33)的安全拉环(30)相连,密封塞(28)与金属支架罩(27)的内底部之间安装有压簧(32),金属支架罩(27)与驾驶舱(4)外上部之间设有拉丝管(31),所述钢制拉丝(29)穿过压簧(32),拉丝管(31)和拉簧(34)与带挡片(33)的安全拉环(30)相连,所述拉簧(34)设置在挡片(33)与驾驶舱(4)内上部之间,所述金属支架罩(27)的外表面上开设有若干个排气小孔(38);所述驾驶舱(4)的外部设有风速仪(40),所述驾驶舱(4)上设有照明灯(41);b、电路控制部分包括超薄柔性太阳能贴膜(2),超薄柔性太阳能贴膜(2)通过充电开关(45)与蓄电池(16)相连,所述蓄电池(16)上设有外接充电插口(42),蓄电池(16)通过电源总开关(43)和控制器(44)与正反转风机(21)相连,所述风机风速手控巡航转把(18)和风机风速脚控踏板(17)分别与控制器(44)相连,所述控制器(44)分别与控制面板(12)上的后退按钮(46)、前进按钮(47),左拐按钮(48)和右拐按钮(49)相连,所述控制面板(12)设有与蓄电池(16)相连的电量显示仪(51)、高度仪(35)、升降速度仪(36)、水平速度仪(37)和导航仪(39);所述蓄电池(16)通过灯光开关(57)与照明灯(41)相连,所述充电开关(45)、电源总开关(43)和灯光开关(57)分别设在控制面板(12)上;所述蓄电池(16)、控制器(44)和正反转风机(21)上分别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58)、第二温度传感器(59)和第三温度传感器(60),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58)、第二温度传感器(59)和第三温度传感器(60)分别通过导线与相对应的第一报警器(61)、第二报警器(62)和第三报警器(63)相连,所述第一报警器(61)、第二报警器(62)和第三报警器(63)分别设在控制面板(12)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杜晓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