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91203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4 1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电源,该移动电源包括若干电源主体,若干呈中空设置并用于容置电源主体的第一容置部,以及用于连接外部设备并控制电源主体充放电的控制电路板;其中,控制电路板包括正电源端和负电源端,若干第一容置部首尾可拆卸电连接,若干电源主体置于第一容置部中并并联连接,控制电路板的正电源端与电源主体的正极电连接,控制电路板的负电源端与电源主体的负极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移动电源,在需要扩充移动电源的容量时,可以添加第一容置部,并将添加的电源主体放置于第一容置部内,使得添加的电源主体与原电源主体并联,进而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移动电源的扩容,从而更加方便用户使用,增强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电源
[0001 ] 本技术涉及电源
,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动电源。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及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逐渐影响着消费者日常生活。由于移动电源能够随时随地为电子产品充电,因而受到消费者的热捧。但是。由于目前的移动电源容量小、且扩容不方便,因而给消费者带来了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只要目的在于提高移动电源扩容的便捷性,增强用户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电源,所述移动电源包括若干电源主体,若干呈中空设置并用于容置所述电源主体的第一容置部,以及用于连接外部设备并控制所述电源主体充放电的控制电路板;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正电源端和负电源端,若干所述第一容置部首尾可拆卸电连接,若干所述电源主体置于第一容置部中并并联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的正电源端与所述电源主体的正极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的负电源端与电源主体的负极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容置部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用于安装所述控制电路板的安装件;所述第一连接部开设有与所述安装件适配的安装孔,所述安装件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安装孔内。 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板还包括充电输入接口和供电输出接口,所述充电输入接口和供电输出接口均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正电源端和负电源端连接,所述充电输入接口用于与外部设备的供电端口连接,所述供电输出接口用于与外部设备的充电端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板还包括用于发射红外线的红外远光发射器,所述红外远光发射器的正电源端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正电源端连接,所述红外远光发射器的负电源端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负电源端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红外远光发射器开关状态的控制开关。 优选地,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充电输出线,所述充电输出线的正电源端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正电源端连接,所述充电输出线的负电源端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负电源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件设置有与所述充电输入接口适配的第一开口、与所述供电输出接口适配的第二开口,以及与所述红外远光发射器和/或充电输出线适配的第三开口。 优选地,述移动电源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容置部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安装于所述第一容置部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部安装于所述第一容置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电源主体的负极抵接。 优选地,若干所述第一容置部的首端设有外螺纹,若干所述第一容置部的尾端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相邻的第一容置部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地,若干所述第一容置部的首端的外表面设有第一磁铁,若干所述第一容置部的尾端的内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磁铁极性相反的第二磁铁,相邻的第一容置部通过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吸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用于容置功能部件以实现所述功能部件特定功能的第二容置部,所述第二容置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容置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二容置部与所述第一容置部、第二连接部可拆卸电连接。 本技术通过设置若干个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容置部,若干个电源主体可容置于第一容置部内。当需要扩充移动电源的容量时,添加第一容置部,并将添加的电源主体放置于第一容置部内,并使得添加的电源主体与原电源主体并联,进而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移动电源的扩容,从而更加方便用户使用,增强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移动电源一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移动电源另一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移动电源。 参照图1至图4,图1为本技术移动电源一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电源包括若干电源主体1、若干呈中空设置并用于容置电源主体I的第一容置部2,以及用于连接外部设备(包括给电源主体I充电的外部设备,以及由电源主体I供电的外部设备)并控制电源主体充放电控制电路板3。 其中,控制电路板3包括正电源端(图未不)和负电源端(图未不),若干第一容置部2首尾可拆卸电连接,若干电源主体I置于第一容置部2中并并联连接,控制电路板3的正电源端与电源主体I的正极电连接,控制电路板3的负电源端与电源主体I的负极电连接。 电源主体I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添加。电源主体I包括储能电池。本领域技术人员当知,储能电池包括正极和负极。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储能电池电连接时,每一电源主体I的正极相互电连接,每一电源主体I的负极相互电连接。当N节储能电池并联连接时,总的电池容量等于每一节储能电池的电池容量之和,例如:一储能电池的容量为2500mA,那么N (N为大于O的整数)节相同电池容量的储能电池并联就能够形成N*2500mA的电池容量。 第一容置部2由金属材料制造而成,第一容置部2设置为中空结构,该中空结构用于容置电源主体I。在本实施例中,一个第一容置部2对应容置一个电源主体I。在移动电源中,该第一容置部2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设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多个第一容置部2首尾可拆卸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移动电源本技术通过设置若干个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容置部2,若干个电源主体I可容置于第一容置部2内。当需要扩充移动电源的容量时,添加第一容置部2,并将添加的电源主体I放置于第一容置部2内,并使得添加的电源主体I与原电源主体I并联,进而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移动电源的扩容,从而更加方便用户使用,增强用户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加强第一容置部2与电源主体I连接的稳定性,移动电源还包括第一连接部4和第二连接部5。第二连接部5安装于第一容置部2的一端,第一连接部4安装于第一容置部2连接第二连接部5相对的另一端,即第一连接部4与首尾连接的第一容置部2的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部5与首尾连接的第一容置部2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且第二连接部与电源主体的负极抵接。具体地,第一连接部4与第一容置部2螺纹连接,第二连接部5与第一容置部2螺纹连接。其中,第二连接部5具有弹簧或者弹片,当第二连接部5与第一容置部2连接时,第二连接部5的弹簧或弹片与电源主体I的负极抵接,从而加强了第一容置部2与电源主体I连接的稳定性。 移动电源还包括用于安装控制电路板3的安装件6 ;第一连接部4开设有与安装件6适配的安装孔41,安装件6安装于第一连接部4的安装孔41内。 通过安装件6安装控制电路板3,将控制电路板3上的器件包围,对控制电路板3上的器件进行保护,避免在安装第一连接部4时,控制电路板3上的器件与第一连接部4的安装孔41的侧壁擦碰,而损坏第一连接部4和控制电路板3上的器件。 安装有控制电路板3的安装件6安装于第一连接部4的安装孔41内。当移动电源包括一个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包括若干电源主体,若干呈中空设置并用于容置所述电源主体的第一容置部,以及用于连接外部设备并控制所述电源主体充放电的控制电路板;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正电源端和负电源端,若干所述第一容置部首尾可拆卸电连接,若干所述电源主体置于第一容置部中并并联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的正电源端与所述电源主体的正极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的负电源端与电源主体的负极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包括若干电源主体,若干呈中空设置并用于容置所述电源主体的第一容置部,以及用于连接外部设备并控制所述电源主体充放电的控制电路板;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正电源端和负电源端,若干所述第一容置部首尾可拆卸电连接,若干所述电源主体置于第一容置部中并并联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的正电源端与所述电源主体的正极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的负电源端与电源主体的负极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容置部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用于安装所述控制电路板的安装件;所述第一连接部开设有与所述安装件适配的安装孔,所述安装件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安装孔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还包括充电输入接口和供电输出接口,所述充电输入接口和供电输出接口均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正电源端和负电源端连接,所述充电输入接口用于与外部设备的供电端口连接,所述供电输出接口用于与外部设备的充电端口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还包括用于发射红外线的红外远光发射器,所述红外远光发射器的正电源端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正电源端连接,所述红外远光发射器的负电源端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负电源端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红外远光发射器开关状态的控制开关。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加利弗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