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87361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31 1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扬声器模组,涉及电声产品技术领域,包括结合在一起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围成的空间内收容有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将整个模组内腔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两个腔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后声腔与外界的泄漏孔,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上设有与所述泄漏孔相通的导声槽,所述导声槽从所述泄漏孔处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的边缘,所述导声槽为喇叭状,其与所述泄漏孔相连通一端的开口较小,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边缘一端的开口较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扬声器模组后声腔气流流通顺畅,散热效果好,声学性能优异,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扬声器模组
本技术涉及电声产品
,特别涉及一种扬声器模组。
技术介绍
扬声器模组是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重要声学部件,用于完成电信号与声音信号之间的转换,是一种能量转换器件。扬声器模组包括由至少两个壳体结合而成的外壳,外壳内收容有扬声器单体,扬声器单体将整个模组内腔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两个腔体,前声腔通过出声孔与模组的外界相通,用于声音的传出;后声腔为一密封的腔体,但是若后声腔完全密封的话将造成扬声器单体的振膜不回弹,使得扬声器单体出现不出声的情形,同时扬声器单体产生的热量无法散发出去,后声腔内温度会在短时间内急骤上升,造成音圈断线,故技术人员会在模组的外壳上设计一个小的泄漏孔来连通后声腔与模组外界,用于散热和后声腔内外的气流流通,平衡声压。 现有的泄漏孔多为圆形或其它规则形状,通常是垂直开在外壳上的通孔,当扬声器模组安装到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时,需要在泄漏孔的垂直方向上留有足够的空间才能保证气流的流通和散热效果。但是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薄型化发展,给泄漏孔留的空间越来越小,甚至根本就没有,从而导致泄漏孔处气体流通不畅,也不能及时将扬声器单体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严重影响了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此扬声器模组后声腔气流流通顺畅,散热好,声学性能稳定,可靠性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结合在一起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围成的空间内收容有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将整个模组内腔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两个腔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后声腔与外界的泄漏孔,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上设有与所述泄漏孔相通的导声槽,所述导声槽从所述泄漏孔处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的边缘,所述导声槽为喇叭状,其与所述泄漏孔相连通一端的开口较小,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边缘一端的开口较大。 其中,所述导声槽底部的高度由所述泄漏孔向所述第一壳体的边缘逐渐降低。 其中,所述导声槽的底部为倾斜平面或阶梯面。 其中,所述泄漏孔的纵截面为喇叭状,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表面的开口大于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外表面的开口。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设有圆形的凹陷区,所述泄漏孔在所述第一壳体外表面上的开口位于所述凹陷区内,所述导声槽通过所述凹陷区与所述泄漏孔相通。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凹陷区内设有防尘网。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也设有圆形的凹陷区,所述泄漏孔在所述第一壳体内表面上的开口位于该所述凹陷区内,该所述凹陷区内设有防尘网。 作为再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上设有狭长的泄声通道,所述泄声通道与所述泄漏孔相通。 其中,所述泄声通道为弯曲结构。 其中,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环绕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上对应所述导声槽的位置设有与所述导声槽相衔接的缺口。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技术扬声器模组的第一壳体上设有泄漏孔,第一壳体的外表面上设有与泄漏孔相通的导声槽,导声槽由泄漏孔处向第一壳体的边缘延伸,且导声槽为喇叭状,其位于泄漏孔一端的开口较小,其位于第一壳体边缘一端的开口较大。导声槽开在第一壳体的表面并延伸至第一壳体的边缘,相当于在水平方向上为气流开出了通道,即便泄漏孔的垂直方向上的空间被遮挡,气流也可以通过导声槽从扬声器模组的侧面泄出,从而保证了气流流通顺畅,同时能够将扬声器单体产生的热量及时的散发出去。导声槽设计为喇叭状,拓宽了气流流通通道,增加了气流流通的通畅性,更加有利于气流泄出,更有利于热量的散发,有效的提高了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和可靠性。 由于导声槽底部的高度由泄漏孔向第一壳体的边缘逐渐降低,进一步的增大了气流的流通通道,进一步提高了气流流通的通畅性,加快了热量的散发速度,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本技术扬声器模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扬声器模组后声腔气流流通不畅,散热效果不好等技术问题,本技术扬声器模组后声腔气流流通顺畅,散热效果好,声学性能优异,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扬声器模组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组合图; 图3是图2的A-A线剖视放大图; 图4是本技术扬声器模组实施例二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扬声器模组实施例二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扬声器模组实施例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扬声器模组实施例四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0a、第一壳体,10b、第一壳体,10c、第一壳体,1cU第一壳体,12、泄漏孔, 14、导声槽,16、凹陷区,160、第一凹陷区,162、第二凹陷区,18、泄声通道,20、第二壳体,22、缺口,30、扬声器单体,32、单体前盖,34、单体外壳,360,振膜,362、球顶,364、音圈、380、盆架,382、磁铁,384、华司,40、电连接件,50、防尘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内侧/内表面等均指位于扬声器模组内腔内的一侧,外侧/外表面均指位于扬声器模组内腔外的一侧。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共同所不,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结合在一起的第一壳体1a和第二壳体20,第二壳体20的侧壁环绕在第一壳体1a的外侧,第一壳体1a的外表面与第二壳体20的侧壁端面齐平。第一壳体1a和第二壳体20围成的空间内收容有扬声器单体30,扬声器单体30将整个模组内腔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两个腔体,扬声器单体30与第二壳体20围成前声腔,扬声器单体30与第一壳体1a和第二壳体20共同围成后声腔。第一壳体1a的一个角部设有泄漏孔12,泄漏孔12连通后声腔与模组外界,用于平衡后声腔内气压,散热,提高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及可靠性。 如图1、图2和图3共同所不,第一壳体1a的外表面对应泄漏孔12的位置设有一圆形的凹陷区16,泄漏孔12在第一壳体1a外表面上的开口位于凹陷区16内,第一壳体1a的外表面上还设有一由凹陷区16的边缘向第一壳体1a的边缘延伸的导声槽14,导声槽14的一端与凹陷区16连通,并通过凹陷区16与泄漏孔12连通,导声槽14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壳体1a的边缘,第二壳体20的侧壁上对应导声槽14的位置设有与导声槽14相衔接的缺口 22,导声槽14与缺口 22共同构成了气流的水平流通通道。此水平流通通道更有利于气流的流通,即便泄漏孔12的垂直方向被遮挡,气流也可以通过此水平流通通道从扬声器模组的侧面流通,从而保证了气流流通通畅,同时能够及时的将模组内部的热量散发出去。 如图2和图3共同所示,导声槽14为喇叭状,其与凹陷区16相连通的一端开口较小,位于第一壳体1a边缘的一端开口较大。且导声槽14的底部为倾斜平面,其高度由凹陷区16向第一壳体1a的边缘逐渐降低。导声槽的底部也可以设计成阶梯面,只是阶梯面在加工上比倾斜平面难度大一些,故本实施方式优选导声槽14的底部为倾斜平面。导声槽14的此种喇叭口状结构增大了气流流通通道,更加有利于气流的流通,有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扬声器模组,包括结合在一起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围成的空间内收容有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将整个模组内腔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两个腔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后声腔与外界的泄漏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上设有与所述泄漏孔相通的导声槽,所述导声槽从所述泄漏孔处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的边缘,所述导声槽为喇叭状,其与所述泄漏孔相连通一端的开口较小,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边缘一端的开口较大。

【技术特征摘要】
1.扬声器模组,包括结合在一起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围成的空间内收容有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将整个模组内腔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两个腔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后声腔与外界的泄漏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上设有与所述泄漏孔相通的导声槽,所述导声槽从所述泄漏孔处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的边缘,所述导声槽为喇叭状,其与所述泄漏孔相连通一端的开口较小,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边缘一端的开口较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声槽底部的高度由所述泄漏孔向所述第一壳体的边缘逐渐降低。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声槽的底部为倾斜平面或阶梯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漏孔的纵截面为喇叭状,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表面的开口大于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外表面的开口。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青王新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