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铁处置重金属废水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984793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31 0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纳米铁处置重金属废水一体化装置,进水管与反应区的底部相连;纳米铁加药管、絮凝剂加药管通入反应区I;反应区设有搅拌器;絮凝区在反应区的外侧,反应区高度的高于絮凝区的高度;沉淀区在絮凝区的外侧;泥斗设置在反应区、絮凝区、沉淀区的下方;排泥管与泥斗的底部相连;出水管设置在装置的顶部,且处于沉淀区的上方。其优点在于整体一体化,为同心圆设置,各同心圆之间用支架相连,各同心圆区间废水依靠自流,构造简单,减少反应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纳米铁处置重金属废水一体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重金属废水处理反应沉淀一体化装置,尤其适用于纳米铁药剂反应沉淀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在冶炼及电镀行业产生的废水中含有大量重金属,重金属污染对人类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巨大危害。采用纳米铁反应工艺能高效去除废水中重金属,对稀贵金属还能回收利用。目前采用纳米铁工艺处理重金属废水,流程长,装置多且复杂,占地面积大,能耗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设备紧凑、占地面积小、能耗低的简单重金属处理一体化装置,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存在缺陷。 本技术提供一种纳米铁处置重金属废水一体化装置,包括:进水管01、纳米铁加药管08、絮凝剂加药管10、反应区1、絮凝区I1、沉淀区II1、泥斗03、排泥管02和出水管05 ;进水管01与反应区I的底部相连;纳米铁加药管08、絮凝剂加药管10通入反应区 I;反应区I设有搅拌器09 ;絮凝区II在反应区I的外侧,反应区I高度的高于絮凝区II的高度;沉淀区III在絮凝区II的外侧;泥斗03设置在反应区1、絮凝区I1、沉淀区III的下方;排泥管02与泥斗03的底部相连;出水管05设置在装置的顶部,且处于沉淀区III的上方。 进一步,本技术提供一种纳米铁处置重金属废水一体化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纳米铁加药管08直通到反应区I的底部。 进一步,本技术提供一种纳米铁处置重金属废水一体化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絮凝剂加药管10通到反应区I的顶部。 进一步,本技术提供一种纳米铁处置重金属废水一体化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絮凝区II设有高效微涡流絮凝球07。 进一步,本技术提供一种纳米铁处置重金属废水一体化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沉淀区III设有蜂窝斜管04。 进一步,本技术提供一种纳米铁处置重金属废水一体化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反应区1、絮凝区I1、沉淀区III为同心圆。 进一步,本技术提供一种纳米铁处置重金属废水一体化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集水槽06,设置出水管05前端。 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纳米铁处置重金属废水一体化装置,整体一体化,为同心圆设置,有反应区、絮凝区、沉淀区、泥斗等组成,各同心圆之间用支架相连,各同心圆区间废水依靠自流。 反应区设立式搅拌机,废水在此区域投加纳米铁进行反应,搅拌机螺旋叶片可根据装置高低设置多组。 絮凝区填加高效微涡流絮凝球,高效微涡流絮凝球絮凝效果好,絮凝时间很短,抗冲击能力强,构造简单,减少反应空间。 沉淀区设蜂窝斜管,斜管固定在支架上。装置上部为清水区,出水通过集水槽流向出水管。装置下部为泥斗,依靠重力浓缩,定期排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纳米铁处置重金属废水一体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 纳米铁处置重金属废水一体化装置,包括:进水管01、纳米铁加药管08、絮凝剂加药管10、反应区1、絮凝区I1、沉淀区II1、泥斗03、排泥管02、出水管05和集水槽06。 进水管01与反应区I的底部相连。纳米铁加药管08直通到反应区I的底部。絮凝剂加药管10通到反应区I的顶部。 反应区I设有立式搅拌器09。搅拌器09具有搅拌轴、搅拌叶片和搅拌马达。搅拌马达驱动搅拌轴旋转,带动搅拌叶片旋转。 絮凝区II在反应区I的外侧,反应区I高度的高于絮凝区II的高度。絮凝区II设有高效微涡流絮凝球07。 沉淀区III在絮凝区II的外侧。沉淀区III设有蜂窝斜管04。反应区1、絮凝区I1、沉淀区III为同心圆结构。 泥斗03设置在反应区1、絮凝区I1、沉淀区III的下方。 排泥管02与泥斗03的底部相连。出水管05设置在装置的顶部,且处于沉淀区III的上方。集水槽06,设置出水管05前端。 纳米铁处置重金属废水一体化装置工作过程: 废水经进水管进入反应区底部,通过纳米铁加药管投加适量纳米药剂,纳米铁投加管直通到底部,与废水直接反应,经搅拌机完全扩散充分反应,以减少药剂用量。 反应完成后,反应区上部通过投加管投加絮凝剂,反应结束后的废水溢流进絮凝区,在高效微涡流絮凝球的作用下,快速扩散并与水中胶体充分碰撞,使水中胶体快速脱稳。 废水从底部自流入沉淀区,经蜂窝斜管高效沉淀,上部为清液,通过集水槽经出水管外排;下部污泥通过泥斗重力浓缩,定期通过排泥管排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纳米铁处置重金属废水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01)、纳米铁加药管(08)、絮凝剂加药管(10)、反应区(I)、絮凝区(II)、沉淀区(III)、泥斗(03)、排泥管(02)和出水管(05); 所述进水管(01)与所述反应区(I)的底部相连; 所述纳米铁加药管(08)、所述絮凝剂加药管(10)通入所述反应区(I); 所述反应区(I)设有搅拌器(09); 所述絮凝区(II)在所述反应区(I)的外侧,所述反应区(I)高度的高于所述絮凝区(II)的高度; 所述沉淀区(III)在所述絮凝区(II)的外侧; 所述泥斗(03)设置在所述反应区(I)、所述絮凝区(II)、所述沉淀区(III)的下方; 所述排泥管(02)与所述泥斗(03)的底部相连; 所述出水管(05)设置在装置的顶部,且处于所述沉淀区(III)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铁处置重金属废水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01)、纳米铁加药管(08)、絮凝剂加药管(10)、反应区(I)、絮凝区(II)、沉淀区(III)、泥斗(03)、排泥管(02)和出水管(05); 所述进水管(01)与所述反应区(I)的底部相连; 所述纳米铁加药管(08)、所述絮凝剂加药管(10)通入所述反应区(I); 所述反应区(I)设有搅拌器(09); 所述絮凝区(II)在所述反应区(I)的外侧,所述反应区(I)高度的高于所述絮凝区(II)的高度; 所述沉淀区(III)在所述絮凝区(II)的外侧; 所述泥斗(03)设置在所述反应区(I)、所述絮凝区(II)、所述沉淀区(III)的下方; 所述排泥管(02)与所述泥斗(03)的底部相连; 所述出水管(05)设置在装置的顶部,且处于所述沉淀区(III)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辛凤陈长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同昕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