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夏志云专利>正文

多种驱动方式的自弹式防盗锁体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80885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30 1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种驱动方式的自弹式防盗锁体机构,锁体壳与锁体盖内设置有主舌板、方棒轴、锁芯,在所述主舌板上从上往下依次设有副舌、主舌、门缝调隙舌,该主舌板的上下端连有弹簧;所述滚轮、支杆通过轴销固定于主舌中心位置处,滚轮位于主舌的一侧中心位置处并与外界的门框相接触;支杆与锁定键相接触,锁定键上的上锁勾点与锁体壳上的上锁点相接触;所述锁芯的锁芯拨头与连接块上的开锁顶点相接触,该连接块上的第一勾点与拨叉相接触;所述方棒轴上设置有方棒轴勾块,该方棒轴勾块上的开锁勾点与连接块上的第二勾点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质量可靠、安装方便、上锁自动、驱动方式多样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多种驱动方式的自弹式防盗锁体机构,锁体壳与锁体盖内设置有主舌板、方棒轴、锁芯,在所述主舌板上从上往下依次设有副舌、主舌、门缝调隙舌,该主舌板的上下端连有弹簧;所述滚轮、支杆通过轴销固定于主舌中心位置处,滚轮位于主舌的一侧中心位置处并与外界的门框相接触;支杆与锁定键相接触,锁定键上的上锁勾点与锁体壳上的上锁点相接触;所述锁芯的锁芯拨头与连接块上的开锁顶点相接触,该连接块上的第一勾点与拨叉相接触;所述方棒轴上设置有方棒轴勾块,该方棒轴勾块上的开锁勾点与连接块上的第二勾点相接触。本技术有益的效果:本技术具有质量可靠、安装方便、上锁自动、驱动方式多样的特点。【专利说明】多种驱动方式的自弹式防盗锁体机构
本技术属于锁体
,特别涉及一种多种驱动方式的自弹式防盗锁体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锁体的种类繁多,但目前较为普遍的锁体都为电子式的上锁锁体和机械式的上锁锁体,该锁体由于设计还不够到位,导致有些锁体不能与防盗门配套,而且还有些锁体需钥匙转好几圈,才能来上锁,存在开锁、上锁麻烦,还有些锁体其内部不设有保险装置,防盗功能不怎么好,预测未来可能会淘汰的后果,跟不上时代的潮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质量可靠、安装简单、上锁自动、开锁轻松的多种驱动方式的自弹式防盗锁体机构。 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包括锁体壳、锁体盖,所述锁体壳与锁体盖内设置有主舌板、方棒轴、锁芯,在所述主舌板上从上往下依次设有副舌、主舌、内置有调隙块的门缝调隙舌,且穿插于锁体壳的舌孔处,该主舌板的上下端连有弹簧,该弹簧与锁体壳的壳壁相固定连接,主舌板与锁定键相连接,该锁定键与缓冲键相接触;所述主舌上设置有滚轮、轴销、支杆,所述滚轮、支杆通过轴销固定于主舌中心位置处,滚轮位于主舌的一侧中心位置处并与外界的门框相接触;支杆与锁定键相接触,锁定键上的上锁勾点与锁体壳上的上锁点相接触;所述锁芯的锁芯拨头与连接块上的开锁顶点相接触,该连接块上的第一勾点与拨叉相接触,拨叉与主舌板相接触;所述方棒轴上设置有方棒轴勾块,该方棒轴勾块上的开锁勾点与连接块上的第二勾点相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的方棒轴上套有方棒轴套,方棒轴套与离合柱相接触,该离合柱附于电机推杆的顶区上;该电机推杆分别与第一扭簧的扭力点和伸缩电机相接触,该第一扭簧与锁芯相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的锁体壳内还包括有保险块,该保险块的一端与第二扭簧相连接固定,第二扭簧固定在锁体壳内,保险块的另一端与主舌板相接触。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该锁体可不带天地钩,纯钢制造,质量可靠,寿命长久,安装简单、上锁自动、开锁轻松;2、锁体内可加载通道与保险功能,开锁后将保险扭旋转90度即为通道,上锁后旋转90度即为保险;3、双向通用,功能一步到位无需动手调整:不分左开、右开、里开、外开的门都可任意安装。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锁体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锁体一的打开方式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锁体一的打开方式二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的锁体一的电机开启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的锁体一锁定状态下的保险块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的锁体一开启状态下的保险块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的锁体一的方棒轴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技术的锁体一的方棒轴套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技术的锁体一的方棒轴勾块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技术的锁体一的连接块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技术的锁体一的拨叉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技术的锁体一的主舌板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技术的锁体一的锁定键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技术的锁体一的缓冲键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技术的锁体一的电机推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技术的锁体一的支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技术的锁体一的锁芯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技术的锁体一的第一扭簧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技术的锁体一的锁体壳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技术的锁体一的锁体盖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技术的锁体二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技术的锁体二的锁芯开启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技术的锁体二的方棒开启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技术的锁体二的连接块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技术的锁体二的拨叉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技术的锁体二的顶舌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方棒轴;2、方棒轴套;3、方棒轴勾块;4、连接块;5、拨叉;6、主舌板;7、锁定键;8、缓冲键;9、伸缩电机;10、电机推杆;11、离合柱;12、副舌;13、主舌;14、滚轮;15、轴销;16、支杆;17、门缝调隙舌;18、调隙块;19、锁芯;20、第一扭簧;21、保险块;22、弹簧;23、第二扭簧;24、锁体壳;25、锁体盖;26、顶舌;1_1、方棒轴离合孔;2-1、方棒轴套离合孔;3-1、开锁勾点;4-1、第一勾点;4-2、第二勾点;4-3、开锁顶点;4_4、连接块止退点;4-5、连接块连接点;5-1、拨叉开启点;5-2、拨叉连接点;6-1、主舌板开启点;6-2、主舌板止退点;7-1、上锁勾点;8-1、缓冲区;10-1、顶区;16-1、支杆推点;19_1、锁芯拨头;20-1、扭力点;24-1、上锁点;25-1、连接块导向槽;25_2、锁舌板导向轨;26_1、推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的介绍:如附图1,7至20所示,本技术包括锁体壳24、锁体盖25,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壳24与锁体盖25内设置有主舌板6、方棒轴1、锁芯19,在所述主舌板6上从上往下依次设有副舌12、主舌13、内置有调隙块18的门缝调隙舌17,且穿插于锁体壳24的舌孔处,该主舌板6的上下端连有弹簧22,该弹簧22与锁体壳24的壳壁相固定连接,主舌板6与锁定键7相连接,该锁定键7与缓冲键8相接触;所述主舌13上设置有滚轮14、轴销15、支杆16,所述滚轮14、支杆16通过轴销15固定于主舌13中心位置处,滚轮14位于主舌13的一侧中心位置处并与外界的门框相接触;支杆16与锁定键7相接触,锁定键7上的上锁勾点7-1与锁体壳24上的上锁点24_1相接触;所述锁芯19的锁芯拨头19-1与连接块4上的开锁顶点4-3相接触,该连接块4上的第一勾点4-1与拨叉5相接触,拨叉5与主舌板6相接触;所述方棒轴I上设置有方棒轴勾块3,该方棒轴勾块3上的开锁勾点3-1与连接块4上的第二勾点4-2相接触。 所述的方棒轴I上套有方棒轴套2,方棒轴套2与离合柱11相接触,该离合柱11附于电机推杆10的顶区10-1上;该电机推杆10分别与第一扭簧20的扭力点20-1和伸缩电机9相接触,该第一扭簧20与锁芯19相接触。 所述的锁体壳24内还包括有保险块21,该保险块21的一端与第二扭簧23相连接固定,第二扭簧23固定在锁体壳24内,保险块21的另一端与主舌板6相接触。 本技术的锁体一实施例为: 一、如附图2所示,机械锁芯开启方式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种驱动方式的自弹式防盗锁体机构,包括锁体壳(24)、锁体盖(25),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壳(24)与锁体盖(25)内设置有主舌板(6)、方棒轴(1)、锁芯(19),在所述主舌板(6)上从上往下依次设有副舌(12)、主舌(13)、内置有调隙块(18)的门缝调隙舌(17),且穿插于锁体壳(24)的舌孔处,该主舌板(6)的上下端连有弹簧(22),该弹簧(22)与锁体壳(24)的壳壁相固定连接,主舌板(6)与锁定键(7)相连接,该锁定键(7)与缓冲键(8)相接触;所述主舌(13)上设置有滚轮(14)、轴销(15)、支杆(16),所述滚轮(14)、支杆(16)通过轴销(15)固定于主舌(13)中心位置处,滚轮(14)位于主舌(13)的一侧中心位置处并与外界的门框相接触;支杆(16)与锁定键(7)相接触,锁定键(7)上的上锁勾点(7‑1)与锁体壳(24)上的上锁点(24‑1)相接触;所述锁芯(19)的锁芯拨头(19‑1)与连接块(4)上的开锁顶点(4‑3)相接触,该连接块(4)上的第一勾点(4‑1)与拨叉(5)相接触,拨叉(5)与主舌板(6)相接触;所述方棒轴(1)上设置有方棒轴勾块(3),该方棒轴勾块(3)上的开锁勾点(3‑1)与连接块(4)上的第二勾点(4‑2)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士林
申请(专利权)人:夏志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