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拌合主楼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64936 阅读:67 留言:1更新日期:2015-01-28 17: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筑路机械的结构,尤其是一种拌合主楼结构。按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拌合主楼结构,包括拌合主楼体以及位于所述拌合主楼体下端的柱脚体;所述拌合主楼体的下端部设置两对柱脚体,所述每对柱脚体内的柱脚间呈八字形。本发明专利技术拌合主楼体通过呈八字形的柱脚安装固定,既保证了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又加强了设备横向力的承载,使得拌合主楼的安装更加稳固,不易晃动,同时也不需要预埋件,只要用槽钢分别将两对八字形柱脚连接牢固即可,结构紧凑,安装结构简单,降低安装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筑路机械的结构,尤其是一种拌合主楼结构。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拌合主楼结构,包括拌合主楼体以及位于所述拌合主楼体下端的柱脚体;所述拌合主楼体的下端部设置两对柱脚体,所述每对柱脚体内的柱脚间呈八字形。本专利技术拌合主楼体通过呈八字形的柱脚安装固定,既保证了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又加强了设备横向力的承载,使得拌合主楼的安装更加稳固,不易晃动,同时也不需要预埋件,只要用槽钢分别将两对八字形柱脚连接牢固即可,结构紧凑,安装结构简单,降低安装成本。【专利说明】一种拌合主楼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筑路机械的结构,尤其是一种拌合主楼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拌合主楼的柱脚采用竖直型连接安装结构,柱脚能承受的压力较大,对横向力承载较小,由于拌合主楼较高,所以主楼柱脚下端必须同混凝土浇筑的预埋件焊接牢固,安装结构复杂,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拌合主楼结构,其结构紧凑,安装结构简单,降低安装成本,提高了柱脚的横向承载能力,确保拌合主楼的可靠性。 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拌合主楼结构,包括拌合主楼体以及位于所述拌合主楼体下端的柱脚体;所述拌合主楼体的下端部设置两对柱脚体,所述每对柱脚体内的柱脚间呈八字形。 所述柱脚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75° 15°。所述拌合主楼体的顶端设置有料斗。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拌合主楼体通过呈八字形的柱脚安装固定,既保证了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又加强了设备横向力的承载,使得拌合主楼的安装更加稳固,不易晃动,同时也不需要预埋件,只要用槽钢分别将两对八字形柱脚连接牢固即可,结构紧凑,安装结构简单,降低安装成本。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_拌合主楼体、2-柱脚体以及3-料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为了能降低安装成本,提高了柱脚的横向承载能力,确保拌合主楼的可靠性,本专利技术包括拌合主楼体1以及位于所述拌合主楼体1下端的柱脚体;所述拌合主楼体1的下端部设置两对柱脚体,所述每对柱脚体内的柱脚2间呈八字形。 具体地,拌合主楼体1通过呈八字形的柱脚2安装固定,既保证了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又加强了设备横向力的承载,使得拌合主楼的安装更加稳固,不易晃动,同时也不需要预埋件,只要用槽钢分别将两对八字形柱脚2连接牢固即可。 所述柱脚2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75° 15°。一般地,柱脚2与水平面的夹角可选择为80°,柱脚2与拌合主楼体1的结合部可以设置加强筋,柱脚2通过螺栓等紧固件与拌合主楼体1固定连接。所述拌合主楼体1的顶端设置有料斗3。在具体实施时,拌合主楼体1上还设有其他的结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此处不再赘述。【权利要求】1.一种拌合主楼结构,包括拌合主楼体(I)以及位于所述拌合主楼体(I)下端的柱脚体;其特征是:所述拌合主楼体(I)的下端部设置两对柱脚体,所述每对柱脚体内的柱脚(2)间呈八字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拌合主楼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柱脚(2)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75。?8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拌合主楼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拌合主楼体(I)的顶端设置有料斗(3)。【文档编号】E01C19/10GK104313980SQ201410537671【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1日 【专利技术者】吴晓亮, 唐季锋 申请人:无锡华中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拌合主楼结构,包括拌合主楼体(1)以及位于所述拌合主楼体(1)下端的柱脚体;其特征是:所述拌合主楼体(1)的下端部设置两对柱脚体,所述每对柱脚体内的柱脚(2)间呈八字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亮唐季锋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华中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美国] 2015年02月13日 14:00
    北航新主楼(原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区教学科研楼)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区,东临学院路。该项目于2003年7月开始设计,2004年8月完成全部设计,2006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现已有多个学院和单位入住,历时两年半时间,总投资近9亿元人民币,长约280米,宽约230米,用地面积64308平方米,是集教学、科研为一体的高标准、智能化教学楼,也是全亚洲最大的单体教学楼。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