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间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面向移动目标的卫星多星组网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的对地观测卫星系统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以及国家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成像范围广、在轨时间长等优点,实现了在军事侦察、信息支援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当前,越来越多的军事行动或灾害救援依赖于各种卫星,这其中不仅包括一些传统的观测需求,还包括未来国家安全所关心的新问题,如:1、处置反恐维稳,加强对重点区域的情报收集与分析;2、应对周边热点地区(如东海、南海等)的突发事件;3、做好对重大自然灾害的救援和评估工作。这些新需求与传统的观测需求相比,具有突发性、短暂性和局部性,因此情报支援的反应速度成为衡量空间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传统空间系统以提供战略服务为目的,而且研制时间长、成本昂贵,难以满足随机性移动目标如海上移动目标,提出的情报保障需求。因此,提供一种面向移动目标,可提高空间系统快速反应能力的卫星多星组网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面向移动目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面向移动目标的卫星多星组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任务分析模块,用于对任务需求进行分析,并获取上述任务需求的位置信息和任务需求的类型信息;管理控制系统,通过任务分析模块获取任务需求的位置信息和任务需求的类型信息,并获取卫星发射系统的运行状态,根据任务需求的位置信息确定待发射卫星的轨道类型,根据任务需求的类型信息确定待发射卫星类型和待发射卫星载荷类型,并根据卫星发射系统运行状态确定卫星发射平台,并将待发射卫星的轨道类型、卫星类型、载荷类型和卫星发射平台发送至卫星发射系统;通过卫星系统获取各卫星的运行状态信息,根据任务需求的位置信息和各卫星的运行状态信息,选择待进行轨道重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向移动目标的卫星多星组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任务分析模块,用于对任务需求进行分析,并获取上述任务需求的位置信息和任务需求的类型信息;
管理控制系统,通过任务分析模块获取任务需求的位置信息和任务需求的类型信息,并获取卫星发射系统的运行状态,根据任务需求的位置信息确定待发射卫星的轨道类型,根据任务需求的类型信息确定待发射卫星类型和待发射卫星载荷类型,并根据卫星发射系统运行状态确定卫星发射平台,并将待发射卫星的轨道类型、卫星类型、载荷类型和卫星发射平台发送至卫星发射系统;通过卫星系统获取各卫星的运行状态信息,根据任务需求的位置信息和各卫星的运行状态信息,选择待进行轨道重构的备选卫星,确定待进行轨道重构的备选卫星拟进入轨道,并发送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盈果,邢立宁,杨振宇,刘晓路,王沛,陈成,贺仁杰,姚锋,李菊芳,刘嵩,张忠山,褚骁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