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绝缘子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940877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1 2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绝缘子保护装置,通过设置锥形及柱形组合而成的外壳结构,在进行绝缘子串的架设之前,将保护装置中锥形外壳和柱形外壳打开,即将通过转轴相连的两个半柱形壳体打开,将绝缘子串置入保护装置内,再将两个半柱形壳体合上,而拉动绝缘子串的传递绳索穿过锥形外壳上两个半圆形开口形成的开口,利用皮带将合上的柱形外壳进行固定,以实现在绝缘子串被吊起的过程中保护装置可以保护外壳内的绝缘子不被磕碰或者卡住,实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绝缘子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作业工具
,特别涉及一种绝缘子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绝缘子俗称瓷瓶,用来支撑导线的绝缘体。绝缘子可以保证导线和横担、杆塔有足够的绝缘性能。绝缘子串是指两个或多个绝缘子元件组合在一起,柔性悬挂导线的组件,用于悬挂导线并使导线与杆塔和大地绝缘。 绝缘子通常由玻璃或陶瓷制成,在铁塔上架设绝缘子的过程中,通常会遇到绝缘子被塔材碰撞以致损伤,或者绝缘子串被导线或塔材等卡住无法架设等情况,影响工作效率及绝缘子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绝缘子保护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架设绝缘子串的过程中,出现绝缘子被损伤或者被卡住无法架设,影响工作效率及绝缘子的安全性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一种绝缘子保护装置,包括: 锥形外壳1,所述锥形外壳1包括第一半锥形壳体2和第二半锥形壳体3,所述第一半锥形壳体2的锥顶设置有半圆形开口 4,所述第一半锥形壳体2和所述第二半锥形壳体3独立设置且完全对称; 柱形外壳5,所述柱形外壳5的横切面直径与所述锥形外壳1的最大横切面直径一致,所述柱形外壳5包括第一半柱形壳体6和第二半柱形壳体7,所述第一半柱形壳体6与所述第二半柱形壳体7完全对称,所述第一半柱形壳体6在其弧形边处与所述第一半锥形壳体2的一个边处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半柱形壳体7在其弧形边处与所述第二半锥形壳体3的一个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半柱形壳体6与所述第二半柱形壳体7在其各自的一个直线边处通过转轴8活动连接; 至少一个皮带9。 上述装置,优选的,所述锥形外壳1的锥面高度为16厘米。 上述装置,优选的,所述半圆形开口 4的半径为1.5厘米。 上述装置,优选的,所述柱形外壳5的横切面直径为35厘米。 上述装置,优选的,所述柱形外壳5的柱面高度为204厘米或107厘米。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绝缘子保护装置,通过设置锥形及柱形组合而成的外壳结构,在进行绝缘子串的架设之前,将保护装置中锥形外壳和柱形外壳打开,即将通过转轴相连的两个半柱形壳体打开,将绝缘子串置入保护装置内,再将两个半柱形壳体合上,而拉动绝缘子串的传递绳索穿过锥形外壳上两个半圆形开口形成的开口,利用皮带将合上的柱形外壳进行固定,以实现在绝缘子串被吊起的过程中保护装置可以保护外壳内的绝缘子不被磕碰或者卡住,实现本技术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绝缘子保护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一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一的应用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考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绝缘子保护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保护装置可以包括以下结构: 锥形外壳1,所述锥形外壳1包括第一半锥形壳体2和第二半锥形壳体3,所述第一半锥形壳体2的锥顶设置有半圆形开口 4,所述第一半锥形壳体2和所述第二半锥形壳体3独立设置且完全对称。 其中,所述第一半锥形壳体2和所述第二半锥形壳体3为独立的结构且其完全对称,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半锥形壳体2和所述第二半锥形壳体3沿一个弧边进行合并时,会形成一个完整的锥形空间,如圆锥形空间或六角锥形空间等。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锥形外壳1并不设有底面,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半锥形壳体2和所述第二半锥形壳体3在合并在一起时所形成的锥形空间不具有底层外壳。 柱形外壳5,所述柱形外壳5的横切面直径与所述锥形外壳1的最大横切面直径一致,所述柱形外壳5包括第一半柱形壳体6和第二半柱形壳体7,所述第一半柱形壳体6与所述第二半柱形壳体7完全对称,所述第一半柱形壳体6在其弧形边处与所述第一半锥形壳体2的一个边处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半柱形壳体7在其弧形边处与所述第二半锥形壳体3的一个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半柱形壳体6与所述第二半柱形壳体7在其各自的一个直线边处通过转轴8活动连接。 至少一个皮带9。 其中,所述柱形外壳5的横切面直径是指所述柱形外壳5的横切面外切圆直径,所述锥形外壳1的最大横切面直径是指所述锥形外壳1的底面的外切圆直径。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锥形外壳1的底面边数与所述柱形外壳5的横切面的边数一致,例如,所述锥形外壳1为正六角锥形结构,所述锥形外壳1的底面为正六边形,此时,所述柱形外壳5的横切面为一个正六变形,或者所述柱形外壳1为圆锥形结构,所述锥形外壳1的底面为圆形,此时,所述柱形外壳5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柱形外壳5的横切面为一个圆形,以使得所述第一半柱形壳体6的弧形边可以与所述第一半锥形壳体2的一个边相吻合以致能够固定连接在一起形成半个子弹头空间,以及所述第二半柱形壳体7的弧形边可以与所述第二半锥形壳体3的一个边相吻合以致能够固定连接在一起形成半个子弹头空间。 其中,所述第一半柱形壳体6与所述第二半柱形壳体7通过转轴8在其各自的一个直线边处相连,由此,所述第一半柱形壳体6可以绕所述转轴8转动,所述第二半柱形壳体7也可以绕所述转轴8转动,如图2中所示,在所述第一半柱形壳体6和所述第二半柱形壳体7绕所述转轴8转动到两个半柱形壳体的另一个直线边相吻合时,所述锥形外壳1和所述柱形外壳5组合形成一个下端开口的子弹头形的外壳,在绝缘子串的架设过程中,应用本实施例中的绝缘子保护装置将绝缘子串置入所述锥形外壳1和所述柱形外壳5组合形成的空间内,将拉动绝缘子串的绳索穿过两个所述半圆形开口 4形成的开口处,拉动绳索即可在保证绝缘子串在保护装置的保护下被架设,如图3中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第一半柱形壳体6和所述第二半柱形壳体7各自的另一个直线边相吻合时,为了防止两个半柱形壳体打开,将所述皮带9绑在所述柱形外壳5的外围,使得所述皮带9可以将两个半柱形壳体抱箍在一起,不会分开,如图1中所示。 其中,上述保护装置中,所述锥形外壳1及所述柱形外壳5可以为厚度5毫米的橡胶结构组成,不仅可以保护其内部空间中放置的绝缘子串不被塔材或导线等卡住,而且橡胶结构具备一定的弹性,在绝缘子串的吊起架设过程中在磕碰到铁塔时可以更好的弹离塔材,不会被塔材直接磕碰绝缘子串,以免损坏绝缘子。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绝缘子保护装置实施例一,通过设置锥形及柱形组合而成的外壳结构,在进行绝缘子串的架设之前,将保护装置中锥形外壳和柱形外壳打开,即将通过转轴相连的两个半柱形壳体打开,将绝缘子串置入保护装置内,再将两个半柱形壳体合上,而拉动绝缘子串的传递绳索穿过锥形外壳上两个半圆形开口形成的开口,利用皮带将合上的柱形外壳进行固定,以实现在绝缘子串被吊起的过程中保护装置可以保护外壳内的绝缘子不被磕碰或者卡住,实现本实施例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锥形外壳1的锥面高度可以为16厘米,每个半锥形外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绝缘子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锥形外壳(1),所述锥形外壳(1)包括第一半锥形壳体(2)和第二半锥形壳体(3),所述第一半锥形壳体(2)的锥顶设置有半圆形开口(4),所述第一半锥形壳体(2)和所述第二半锥形壳体(3)独立设置且完全对称;柱形外壳(5),所述柱形外壳(5)的横切面直径与所述锥形外壳(1)的最大横切面直径一致,所述柱形外壳(5)包括第一半柱形壳体(6)和第二半柱形壳体(7),所述第一半柱形壳体(6)与所述第二半柱形壳体(7)完全对称,所述第一半柱形壳体(6)在其弧形边处与所述第一半锥形壳体(2)的一个边处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半柱形壳体(7)在其弧形边处与所述第二半锥形壳体(3)的一个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半柱形壳体(6)与所述第二半柱形壳体(7)在其各自的一个直线边处通过转轴(8)活动连接;至少一个皮带(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绝缘子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锥形外壳(I),所述锥形外壳(I)包括第一半锥形壳体(2)和第二半锥形壳体(3),所述第一半锥形壳体(2)的锥顶设置有半圆形开口(4),所述第一半锥形壳体(2)和所述第二半锥形壳体(3)独立设置且完全对称; 柱形外壳(5),所述柱形外壳(5)的横切面直径与所述锥形外壳(I)的最大横切面直径一致,所述柱形外壳(5)包括第一半柱形壳体(6)和第二半柱形壳体(7),所述第一半柱形壳体(6)与所述第二半柱形壳体(7)完全对称,所述第一半柱形壳体(6)在其弧形边处与所述第一半锥形壳体(2)的一个边处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宁史广宾张占新段宏伟崔秀峰程紫群张宇光王现星辛剑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承德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