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气颗粒物PM2.5数密度检测的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933445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1 1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气颗粒物PM2.5数密度的检测方法及装置,其采用激光光源输出的红外光,照射含有PM2.5的气体,因散射效应,形成散射光,用光学部件,将各散射光汇聚,形成干涉光,采用光电探测器等测量干涉光强,为消除噪声污染,用自适应FIR滤波器进行信号处理,并计算干涉光强平均值、方差,依据该平均值、方差与散射光的总光强、形成散射光的PM2.5总数目的相关性原理,按系统参数估计算法,完成对散射光强、PM2.5总数目的估计,根据已知测试室容积和PM2.5总数目的估计值,计算被测气体的PM2.5数密度,实现大气PM2.5的检测,其检测原理新颖、独特,其算法基于递推最小二乘RLS原理,无需矩阵求逆运算,运算量低,性能稳定,其系统结构简洁,成本低,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气颗粒物PM2.5数密度检测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大气颗粒物检测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大气颗粒物PM2.5数密度检测的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PM是颗粒物(ParticulateMatter)的英文缩写,用于指代大气中包括固体和液体在内的颗粒物。通常根据空气动力学粒径的不同,PM又分为PM10和PM2.5,分别对应空气动力学粒径10μm及2.5μm以下的大气颗粒物。PM2.5相对于PM10,粒径更小、毒性更大、传输距离更远、停留时间更长;PM2.5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携带各种有害物质,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经过血液循环到达其他器官,对人体呼吸系统和其他功能系统的损害极大。目前,广泛采用的PM2.5测定方法是:滤膜称重法、β射线吸收法、微量振荡天平法。滤膜称重法:该方法在一定的流量采样,将空气中的颗粒物捕集于高性能滤膜上,称量滤膜采样前后的质量,由其质量差求得捕集的颗粒物质量,再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重量差与采样空气体积,计算出颗粒物的质量数密度。它的缺点是需要手工进行操作,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较多且操作程序繁杂、占用房间和设备较多、采样时间较长、仪器维修量大、花费成本较高等。因该方法自动化程度低,只能定期进行监测,很难用于在线监测。β射线吸收法:用玻璃纤维滤纸收集大气中的微颗粒子,在颗粒物采样前,首先采用β射线穿过清洁的玻璃纤维滤纸,记下射线衰减值;再让样本气体通过玻璃纤维滤纸,完成颗粒物采集;在颗粒物采集后,再次用β射线穿过同一滤纸;由于β射线穿过有尘滤纸时,射线强度将衰减,其强度的衰减仅与尘的质量有关,根据两次β射线被吸收的变化量,来求得收集在滤纸上的颗粒物的质量。微量振荡天平法:基于锥形元件振荡微量天平原理,天平的振荡频率会随着滤膜上收集的颗粒物的质量变化发生改变,通过准确测量频率的变化得到采集到的颗粒物的质量,然后根据收集这些颗粒物时采集的样品体积计算得出样品的数密度。以上三种主流方法,监测精度较好,为各国环保部门更多的采用。采用过滤膜收集PM2.5,过滤膜污浊,需要定期对其清洗、烘干、更换等处理。采样分析过程繁琐,不能实现长期监控。另外,光散射法基于光散射原理,空气中的微粒在光的照射下会发生散射现象,光散射与微粒大小、光波波长、微粒折射率、颗粒粒径分布和数密度等因素有关。光散射法是通过测量颗粒物受光照射后所发出的散射光信号,来计算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和质量数密度。近年来,光散射法因具有测量速度快、精度高、重复性好,且适用于在线测量等优点,而受到了广泛关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基于广角傅立叶变换的PM2.5检测装置”(专利申请号:201310519249.9),采用激光器、准直器、负压产生单元、复变透镜、衍射屏和摄像机等部件组成。利用准直器将激光器输出光,准直为所需要的直径光束,颗粒物在激光光束照射下,在复变透镜的后焦面形成衍射,通过衍射屏形成明暗相间的同心圆,该同心圆的太小随颗粒粒径变化而变化。由摄像机获得同心圆图像,通过对该同心圆图像进行处理,可以得到颗粒物的大小值。因此,该专利技术仅涉及颗粒物直径的检测方法,且系统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气颗粒物PM2.5数密度检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含有多种粒径颗粒物的被测空气,经过不同孔径的过滤器分离后,形成一股含有PM2.5及更小颗粒物的气流,并进入气体测试室;步骤2:在气体测试室中,用激光光源输出的红外光照射被测气流,一部分红外光与气流中颗粒物发生散射,形成散射光,另一部分红外光不与颗粒物发生散射,直接穿透被测气流,形成穿透光,采用光学部件,将散射光和穿透光汇聚在一起;步骤3:汇聚在一起的散射光和穿透光,发生干涉效应,并输出干涉光;步骤4:采用光电探测器测量以上干涉光的强度信号,其包含各散射光的自相关强度、穿透光的自相关强度、散射光与穿透光之间的互相关强度、各散射光之间的互相关强度四项内容,该干涉光的强度信号是随机信号,其概率分布密度函数与形成散射光的颗粒子总数目N相关;步骤5:用A/D转换器对以上的干涉光总强度信号,以采样周期为T,进行离散化抽样,得到抽样信号序列y(n),用y(n)表示在nT时刻的抽样信号,n为正整数;步骤6:从被噪声污染的抽样信号中,恢复出原始的干涉光强信号,采用递推最小二乘RLS算法,设计一个M阶的自适应FIR滤波器,对抽样信号y(n),按下式进行滤波:其中,wi(n)为nT时刻的M阶FIR滤波器滤波系数,i=0,1,...,M-1,W(n)为nT时刻滤波系数向量:W(n)=[w0(n),...,wM-1(n)]T,而x(n)为滤波后的信号序列,x(n)可视为在nT时刻的原始的干涉光强信号估计值,Y(n)为nT时刻所对应的信号向量,该向量由M个抽样信号组成,其如下:Y(n)=[y(n),y(n-1)...,y(n-M+1)]TWT(n)、YT(n)分别为W(n)和Y(n)的转置:WT(n)=[w0(n),...,wM-1(n)],YT(n)=[y(n),y(n-1),...,y(n-M+1)];步骤7:设滤波后的信号序列x(n)的序号指针为n0,从n0=0开始,连续取最前面的二段长度为L的信号,L为正整数,用信号向量X1、X2表示:X1=[x(1),...,x(L)]TX2=[x(L+1),...,x(2L)]TX1、X2分别对应在[0-LT]、[LT-2LT]时间内的干涉光强度信号,分别是信号X1、X2的转置形式:X1T=[x(1),...,x(L)]X2T=[x(L+1),...,x(2L)]按下式,计算X1、X2的平均值:L,M均为正整数,且L>M;步骤8:按下式,计算X1、X2的方差:σ12和σ22分别对应在[0-LT]和[LT-2LT]时间内的干涉光强度的涨落:步骤9:根据干涉光强度在[0-LT]、[LT-2LT]时间内的平均值和方差:σ12、σ22,建立以下的参数C1、C2的矩阵方程:其中,C1=a2,且a2为粒子散射光的总光强,N为形成散射光的粒子总数目,将C1、C2称为系统参数,这里假设,a2和N在[0-LT]和[LT-2LT]时间内保持不变,因此,在此时间内,系统参数C1、C2近似是一组常量;步骤10:通过以上方程的最小二乘解,得到[0-LT]和[LT-2LT]时间内的系统参数C1和C2的估计值:其中,P0=(A0TA0)-1,A0T为矩阵A0的转置,(A0TA0)-1为A0TA0的逆矩阵,令将在[0-LT]和[LT-2LT]时间内的参数C1、C2,分别用表示;步骤11:调整信号序列x(n)的序号指针n0,令n0=n0+2L,使序号指针,指向下一段长度为L的滤波后的信号;步骤12:从当前的序号指针n0开始,取一段长度为L滤波后的信号:X3=[x(n0+1),...,x(n0+L)]T,X3对应于在[n0T-(n0+L)T]时间内的干涉光强度信号,按下式,计算X3的平均值及方差σ32:用新生成的平均值及方差σ32,构成信号更新向量dT及b(1):b(1)=1,建立在[n0T-(n0+L)T]时间内的参数C1、C2的矩阵方程:b(1)=1;步骤13:根据所构成的信号更新向量dT及b(1),采用递推最小二乘RLS算法,按下式,对在[n0T-(n0+L)T]时间内的对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大气颗粒物PM2.5数密度检测的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气颗粒物PM2.5数密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含有多种粒径颗粒物的被测空气,经过不同孔径的过滤器分离后,形成一股含有PM2.5及更小颗粒物的气流,并进入气体测试室;步骤2:在气体测试室中,用激光光源输出的红外光照射被测气流,一部分红外光与气流中颗粒物发生散射,形成散射光,另一部分红外光不与颗粒物发生散射,直接穿透被测气流,形成穿透光,采用光学部件,将散射光和穿透光汇聚在一起;步骤3:汇聚在一起的散射光和穿透光,发生干涉效应,并输出干涉光;步骤4:采用光电探测器测量以上干涉光的强度信号,其包含各散射光的自相关强度、穿透光的自相关强度、散射光与穿透光之间的互相关强度、各散射光之间的互相关强度四项内容,该干涉光的强度信号是随机信号,其概率分布密度函数与形成散射光的颗粒子总数目N相关;步骤5:用A/D转换器对以上的干涉光总强度信号,以采样周期为T,进行离散化抽样,得到抽样信号序列y(n),用y(n)表示在nT时刻的抽样信号,n为正整数;步骤6:为了从被噪声污染的抽样信号中,恢复出原始的干涉光强信号,采用递推最小二乘RLS算法,设计一个M阶的自适应FIR滤波器,对抽样信号y(n),按下式进行滤波:x(n)=Σi=0M-1wi(n)y(n-i)=WT(n)Y(n)=YT(n)W(n)]]>其中,wi(n)为nT时刻的M阶FIR滤波器滤波系数,i=0,1,...,M‑1,W(n)为nT时刻滤波系数向量:W(n)=[w0(n),...,wM‑1(n)]T,而x(n)为滤波后的信号序列,x(n)可视为在nT时刻的原始的干涉光强信号估计值,Y(n)为nT时刻所对应的信号向量,该向量由M个抽样信号组成,其如下:Y(n)=[y(n),y(n‑1)...,y(n‑M+1)]TWT(n)、YT(n)分别为W(n)和Y(n)的转置:WT(n)=[w0(n),...,wM‑1(n)],YT(n)=[y(n),y(n‑1),...,y(n‑M+1)];步骤7:设滤波后的信号序列x(n)的序号指针为n0,从n0=0开始,连续取最前面的二段长度为L的信号,L为正整数,用信号向量X1、X2表示:X1=[x(1),...,x(L)]TX2=[x(L+1),...,x(2L)]TX1、X2分别对应在[0‑LT]、[LT‑2LT]时间内的干涉光强度信号,分别是信号X1、X2的转置形式:X1T=[x(1),...,x(L)]X2T=[x(L+1),...,x(2L)]按下式,计算X1、X2的平均值:X1‾=(Σk=1Lx(k))/L]]>X2‾=(Σk=1Lx(L+k))/L]]>L,M均为正整数,且L>M;步骤8:按下式,计算X1、X2的方差:σ12=Σk=1L[x(k)-X1‾]2]]>σ22=Σk=1L[x(L+k)-X2‾]2]]>σ12和σ22分别对应在[0‑LT]和[LT‑2LT]时间内的干涉光强度的涨落:步骤9:根据干涉光强度在[0‑LT]、[LT‑2LT]时间内的平均值和方差:σ12、σ22,建立以下的参数C1、C2的矩阵方程:A0C1C2=b(0),]]>其中,A0=2X1‾σ12-2σ122X2‾σ22-2σ22,]]>b(0)=11,]]>C1=a2,C2=a4N]]>a2为粒子散射光的总光强,N为形成散射光的粒子总数目,将C1、C2称为系统参数,这里假设,a2和N在[0‑LT]和[LT‑2LT]时间内保持不变,因此,在此时间内,系统参数C1、C2近似是一组常量;步骤10:通过以上方程的最小二乘解,得到[0‑LT]和[LT‑2LT]时间内的系统参数C1和C2的估计值:C1C2=P0A0Tb(0),]]>其中,P0=(A0TA0)‑1,A0T为矩阵A0的转置,(A0TA0)‑1为A0TA0的逆矩阵,令C1(0)C2(0)=C1C2,]]>将在[0‑LT]和[LT‑2LT]时间内的系统参数C1、C2,分别用表示;步骤11:调整信号序列x(n)的序号指针n0,令n0=n0+2L,使序号指针,指向下一段长度为L的滤波后的信号;步骤12:从当前的序号指针n0开始,取一段长度为L滤波后的信号:X3=[x(n0+1),...,x(n0+L)]T,X3对应于在[n0T‑(n0+L)T]时间内的干涉光强度信号,按下式,计算X3的平均值及方差σ32:X3‾=(Σk=1Lx(n0+k))/L]]>σ32=Σk=1L[x(n0+k)-X3‾]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气颗粒物PM2.5数密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含有多种粒径颗粒物的被测空气,经过不同孔径的过滤器分离后,形成一股含有PM2.5及更小颗粒物的气流,并进入气体测试室;步骤2:在气体测试室中,用激光光源输出的红外光照射被测气流,一部分红外光与气流中颗粒物发生散射,形成散射光,另一部分红外光不与颗粒物发生散射,直接穿透被测气流,形成穿透光,采用光学部件,将散射光和穿透光汇聚在一起;步骤3:汇聚在一起的散射光和穿透光,发生干涉效应,并输出干涉光;步骤4:采用光电探测器测量以上干涉光的强度信号,其包含各散射光的自相关强度、穿透光的自相关强度、散射光与穿透光之间的互相关强度、各散射光之间的互相关强度四项内容,该干涉光的强度信号是随机信号,其概率分布密度函数与形成散射光的颗粒子总数目N相关;步骤5:用A/D转换器对以上的干涉光总强度信号,以采样周期为T,进行离散化抽样,得到抽样信号序列y(n),用y(n)表示在nT时刻的抽样信号,n为正整数;步骤6:为了从被噪声污染的抽样信号中,恢复出原始的干涉光强信号,采用递推最小二乘RLS算法,设计一个M阶的自适应FIR滤波器,对抽样信号y(n),按下式进行滤波:其中,wi(n)为nT时刻的M阶FIR滤波器滤波系数,i=0,1,...,M-1,W(n)为nT时刻滤波系数向量:W(n)=[w0(n),...,wM-1(n)]T,而x(n)为滤波后的信号序列,x(n)可视为在nT时刻的原始的干涉光强信号估计值,Y(n)为nT时刻所对应的信号向量,该向量由M个抽样信号组成,其如下:Y(n)=[y(n),y(n-1)...,y(n-M+1)]TWT(n)、YT(n)分别为W(n)和Y(n)的转置:WT(n)=[w0(n),...,wM-1(n)],YT(n)=[y(n),y(n-1),...,y(n-M+1)];步骤7:设滤波后的信号序列x(n)的序号指针为n0,从n0=0开始,连续取最前面的二段长度为L的信号,L为正整数,用信号向量X1、X2表示:X1=[x(1),...,x(L)]TX2=[x(L+1),...,x(2L)]TX1、X2分别对应在[0-LT]、[LT-2LT]时间内的干涉光强度信号,分别是信号X1、X2的转置形式:X1T=[x(1),...,x(L)]X2T=[x(L+1),...,x(2L)]按下式,计算X1、X2的平均值:L,M均为正整数,且L>M;步骤8:按下式,计算X1、X2的方差:σ12和σ22分别对应在[0-LT]和[LT-2LT]时间内的干涉光强度的涨落:步骤9:根据干涉光强度在[0-LT]、[LT-2LT]时间内的平均值和方差:σ12、σ22,建立以下的参数C1、C2的矩阵方程:其中,a2为粒子散射光的总光强,N为形成散射光的粒子总数目,将C1、C2称为系统参数,这里假设,a2和N在[0-LT]和[LT-2LT]时间内保持不变,因此,在此时间内,系统参数C1、C2近似是一组常量;步骤10:通过以上方程的最小二乘解,得到[0-LT]和[LT-2LT]时间内的系统参数C1和C2的估计值:其中,P0=(A0TA0)-1,A0T为矩阵A0的转置,(A0TA0)-1为A0TA0的逆矩阵,令将在[0-LT]和[LT-2LT]时间内的系统参数C1、C2,分别用表示;步骤11:调整信号序列x(n)的序号指针n0,令n0=n0+2L,使序号指针,指向下一段长度为L的滤波后的信号;步骤12:从当前的序号指针n0开始,取一段长度为L滤波后的信号:X3=[x(n0+1),...,x(n0+L)]T,X3对应于在[n0T-(n0+L)T]时间内的干涉光强度信号,按下式,计算X3的平均值及方差σ32:用新生成的平均值及方差构成信号更新向量dT及b(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