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公插头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29023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1 1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公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于绝缘壳体的一端对称布置插脚,绝缘壳体的另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凸台,于所述凸台上对称布置供母插头的凸台相适配的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在凸台的下部还延伸形成手持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绝缘壳体的一端设置凸缘,并且在凸台上布置供母插头相抵接的凹槽,大大提高了本发明专利技术与母插头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实现了本发明专利技术与母插头的二次连接,并保证了两者的连接密封性,具有较高的防水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插头,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公插头连接器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公插头与母插头的连接方式多为通过插脚直接插接,既可实现电连接,但是这种连接方式在使用过程中,公插头与母插头在受到外力后容易彼此脱落,使两者之间不密封,容易受灰尘,水气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断电,影响电器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简便的新型公插头连接器,使公插头与母插头的连接更紧密,保证了两者的连接可靠性。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公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于绝缘壳体的一端对称布置插脚,绝缘壳体的另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凸台,于所述凸台上对称布置供母插头的凸台相适配的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在凸台的下部还延伸形成手持部。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于所述绝缘壳体上对称设置第一凸台及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为“T”形槽,所述第三凹槽内装置连接弹片,所述第一凸台为矩形凸台;第一凹槽为圆形凹槽,第二凹槽为长圆弧形凹槽;手持部为环形内凹面;插脚为圆柱形;凸台为圆形,凸台直径大于绝缘壳体的直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绝缘壳体的一端设置凸缘,并且在凸台上布置供母插头相抵接的凹槽,大大提高了本专利技术与母插头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实现了本专利技术与母插头的二次连接,并保证了两者的连接密封性,具有较高的防水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绝缘壳体1,于绝缘壳体1的一端对称布置插脚101,插脚101为圆柱形。绝缘壳体1上对称设置第一凸台103及第三凹槽102,第三凹槽102为“T”形槽,第三凹槽102内装置连接弹104,第一凸台103为矩形凸台。绝缘壳体1的另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凸台2,凸台2为圆形,凸台2直径大于绝缘壳体1直径。于凸台2上对称布置供母插头的凸台相适配的第一凹槽201及第二凹槽202,第一凹槽20)为圆形凹槽,第二凹槽202为长圆弧形凹槽;在凸台2的下部还延伸形成手持部3,手持部3为环形内凹面。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安装过程如下:将本专利技术的凸台2的端面与母插头(图中未示出)的端面相对应,使母插头端面上与本专利技术第一凹槽201及第二凹槽202相适配的凸台对应,然后将本专利技术与母插头互相连接,使母插头的凸台插入第一凹槽201及第二凹槽202中,凸台2的端面与母插头的端面紧密贴合,有效的保证了两者间的连接可靠及密封性。以上描述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不是对专利技术的限定,本专利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公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壳体(1),于所述绝缘壳体(1)的一端对称布置插脚(101),所述绝缘壳体(1)的另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凸台(2),于所述凸台(2)上对称布置供母插头的凸台相适配的第一凹槽(201)及第二凹槽(202);在所述凸台(2)的下部还延伸形成手持部(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公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壳体(1),于所述绝
缘壳体(1)的一端对称布置插脚(101),所述绝缘壳体(1)的另一端向外
延伸形成凸台(2),于所述凸台(2)上对称布置供母插头的凸台相适配的第
一凹槽(201)及第二凹槽(202);在所述凸台(2)的下部还延伸形成手持
部(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公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于所述
绝缘壳体(1)上对称设置第一凸台(103)及第三凹槽(102),所述第三凹槽
(102)为“T”形槽,所述第三凹槽(102)内装置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国军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中汇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