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25951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1 0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所述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包括:反射板;短路单极子,所述短路单极子包括中心部和多个放射部,每个所述放射部的内端与所述中心部相连且每个所述放射部向远离所述中心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短路单极子设在所述反射板的上方;多个短路腿,多个所述短路腿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所述放射部相连,每个所述短路腿与所述反射板相连;和第一同轴线缆,所述第一同轴线缆包括第一外导体和第一内导体,所述第一外导体与所述反射板相连,所述第一内导体穿过所述反射板且与所述短路单极子的所述中心部相连。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生产、成本较低、剖面低、体积小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
技术介绍
现有的垂直极化全向天线都是盘锥天线和双锥天线。现有的垂直极化全向天线存在加工难度大、成本高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生产、成本较低、剖面低、体积小等优点的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包括:反射板;短路单极子,所述短路单极子包括中心部和多个放射部,每个所述放射部的内端与所述中心部相连且每个所述放射部向远离所述中心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短路单极子设在所述反射板的上方;多个短路腿,多个所述短路腿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所述放射部相连,每个所述短路腿与所述反射板相连;和第一同轴线缆,所述第一同轴线缆包括第一外导体和第一内导体,所述第一外导体与所述反射板相连,所述第一内导体穿过所述反射板且与所述短路单极子的所述中心部相连。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通过设置包括所述中心部和多个所述放射部的短路单极子,从而没有采用圆锥结构。因此,相比圆锥结构需采用拉伸成型的冲压工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的短路单极子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生产、成本较低等优点。而且,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通过采用所述反射板、所述短路单极子和所述短路腿结合的设计,从而可以降低所述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的剖面、缩小所述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的体积。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生产、成本较低、剖面低、体积小等优点。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相邻两个所述放射部之间的夹角彼此相等。由此可以使所述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向各个方向的辐射基本一样,更好地满足全向天线的辐射不圆度要求,使所述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具有更好的全向辐射性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进一步包括顶部加载件,所述顶部加载件设在所述短路单极子上。通过在所述短路单极子上设置所述顶部加载件,从而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所述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的剖面,缩小所述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的体积,而且可以提高所述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的阻抗带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顶部加载件上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所述顶部加载件的通孔。由此可以使所述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的结构更加合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顶部加载件包括顶板,所述顶板设在多个所述放射部的上表面上。由此可以使所述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的结构更加合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顶部加载件进一步包括环形的侧板,所述侧板的上沿与所述顶板的边沿相连且所述侧板从所述顶板向下向外延伸,其中所述侧板设在多个所述放射部的外侧面上。由此可以使所述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的结构更加合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进一步包括环形的挡板,所述挡板设在所述反射板的上表面上且绕所述短路单极子和多个所述短路腿设置。通过在所述反射板的上表面上设置绕所述短路单极子和多个所述短路腿的挡板,从而不仅可以实现所述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水平方向的全向辐射,而且可以在保证所述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的辐射性能和满足所述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的频带要求的前提下,有效地改善所述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在水平方向的圆度指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挡板上设有多个开口,每个所述开口沿内外方向和上下方向贯通所述挡板,其中每个所述短路腿在所述挡板的周向上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开口之间。由此可以使所述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的结构更加合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进一步包括绝缘件,所述绝缘件设在所述顶部加载件与所述短路单极子之间和/或所述挡板与所述反射板之间和/或所述反射板与所述第一同轴线缆之间。通过添加所述绝缘件,可以使各金属部件的连接方式由直接连接改变为通过电容耦合方式连接,从而不仅可以保证所述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具有较高的电性能和满足天线频带的要求,而且可以解决无源交调问题,以便可以提高所述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的性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绝缘件为非金属垫片、绝缘漆层或塑料膜。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实施例的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水平极化全向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水平极化全向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天线,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天线包括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10和水平极化全向天线20。水平极化全向天线20设在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10的上方。首先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10。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10包括反射板101、短路单极子102、第一同轴线缆和多个短路腿103。短路单极子102包括中心部1021和多个放射部1022,每个放射部1022的内端与中心部1021相连且每个放射部1022向远离中心部1021的方向延伸,短路单极子102设在反射板101的上方。多个短路腿103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放射部1022相连,每个短路腿103与反射板101相连。也就是说,短路腿103的数量等于放射部1022的数量,且一个短路腿103与一个放射部1022相连。第一同轴线缆包括第一外导体和第一内导体,所述第一外导体与反射板101相连,所述第一内导体穿过反射板101且所述第一内导体与短路单极子102的中心部1021相连。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10通过设置包括中心部1021和多个放射部1022的短路单极子102,从而没有采用圆锥结构。因此,相比圆锥结构需采用拉伸成型的冲压工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10的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板;短路单极子,所述短路单极子包括中心部和多个放射部,每个所述放射部的内端与所述中心部相连且每个所述放射部向远离所述中心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短路单极子设在所述反射板的上方;多个短路腿,多个所述短路腿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所述放射部相连,每个所述短路腿与所述反射板相连;和第一同轴线缆,所述第一同轴线缆包括第一外导体和第一内导体,所述第一外导体与所述反射板相连,所述第一内导体穿过所述反射板且与所述短路单极子的所述中心部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射板;
短路单极子,所述短路单极子包括中心部和多个放射部,每个所述放射部的内端与所
述中心部相连且每个所述放射部向远离所述中心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短路单极子设在所述
反射板的上方;
多个短路腿,多个所述短路腿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所述放射部相连,每个所述短路腿与
所述反射板相连;和
第一同轴线缆,所述第一同轴线缆包括第一外导体和第一内导体,所述第一外导体与
所述反射板相连,所述第一内导体穿过所述反射板且与所述短路单极子的所述中心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放射部
之间的夹角彼此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顶部加载
件,所述顶部加载件设在所述短路单极子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加载件上设
有沿上下方向贯通所述顶部加载件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垂直极化吸顶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加载件包括
顶板,所述顶板设在多个所述放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漆一宏于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东方世纪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