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旋转定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2285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7 2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旋转定位机构,包括:一底板,底板上安装有:手柄连杆组件和旋转定位组件,手柄连杆组件包括:手柄、由手柄带动实现转动的偏心轮、相对于底板滑动的滑板;旋转定位组件包括:与底板固定连接的安装座、两端转动连接于安装座内的凸轮、与凸轮其中一个端部固定连接的定位块,凸轮内形成有卡槽结构,滑板上安装有伸入卡槽结构内的导柱,滑板直线滑动时,带动导柱在卡槽结构内运动同时带动凸轮转动。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旋转定位机构结构简单,巧妙地将手柄的运动转变为滑板的直线滑动,操作方便省力,运行灵敏可靠,同时还带动凸轮和定位块旋转以将待安装的产品定位好,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定位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旋转定位机构,属于机械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为了将管件与管件或者管件与接头等产品彼此连接在一起,首先需要借助专门的定位装置如台钳等对产品进行定位,但是这类而且无法保证定位精度,无法适用于高精度要求的产品连接,而且操作人员容易疲劳,因此,亟需开发一种能够确保定位精度且操作省力的定位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设计独特、新颖巧妙的旋转定位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旋转定位机构,包括:一底板,所述底板上安装有:手柄连杆组件和旋转定位组件,所述手柄连杆组件包括:手柄、由手柄带动实现转动的偏心轮、相对于底板滑动的滑板,所述滑板与偏心轮之间通过一连杆连接以将偏心轮的旋转运动转变为滑板的直线滑动,所述滑板上设有用于夹持第一类产品的夹具;所述旋转定位组件包括:与底板固定连接的安装座、两端转动连接于安装座内的凸轮、与凸轮其中一个端部固定连接的定位块,所述凸轮内形成有卡槽结构,所述滑板上安装有伸入卡槽结构内的导柱,所述滑板直线滑动时,带动导柱在卡槽结构内运动同时带动凸轮转动。前述底板上安装有一对滑轨,所述滑板底部形成有与滑轨配合的滑槽。前述手柄包括:手柄座、与手柄座转动连接的手柄本体,手柄本体与偏心轮之间通过一连接杆连接,手柄本体的动作路径为弧形面且动作方向垂直于底板上表面所在平面。前述偏心轮内具有极限挡停结构,所述极限挡停结构为形成于内轮上的弧形通槽。前述定位块包括:与凸轮的一端固定连接的安装部、与安装部一体成型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远离安装部的一端形成有弧形缺口。前述夹具包括:安装于滑板上的产品固定板、设置于产品固定板旁并与滑板固定连接的肘夹。优选地,前述凸轮为圆柱体,所述卡槽结构是形成于圆柱体侧壁的弧形槽,弧形槽的长度方向与滑板的滑动方向相同。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本技术的旋转定位机构结构简单,巧妙地将手柄的运动转变为滑板的直线滑动,操作方便省力,运行灵敏可靠,同时还带动凸轮和定位块旋转以将待安装的产品定位好,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定位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旋转定位机构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偏心轮内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凸轮的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凸轮的另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底板,2、偏心轮,201、极限挡停结构,3、滑板,4、连杆,5、滑轨,6、手柄座,7、手柄本体,8、连接杆,9、安装座,10、凸轮,1001、卡槽结构,11、定位块,1101、安装部,1102、定位部,1103、弧形缺口,12、导柱,13、产品固定板,14、肘夹,15、第一类产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具体的介绍。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旋转定位机构,包括:底板1,在底板1上安装有:手柄连杆组件和旋转定位组件。其中,手柄连杆组件包括:手柄、由手柄带动实现转动的偏心轮2以及相对于底板1滑动的滑板3,滑板3与偏心轮2之间通过一连杆4连接以将偏心轮2的旋转运动巧妙地转变为滑板3的直线滑动,从而实现省力和省空间。为了使滑板3得以顺利地滑动,在底板1上安装有一对滑轨5,相应地,在滑板3底部形成有与滑轨5配合的滑槽。作为一种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手柄包括:手柄座6、与手柄座6转动连接的手柄本体7,手柄本体7与偏心轮2之间通过一连接杆8连接,手柄本体7的动作路径(如图1中实心箭头所示)为弧形面且动作方向(如图1中空心箭头所示)垂直于底板1上表面所在平面。偏心轮2是机械产品中常用的一类部件,其结构无需赘述,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技术中,为了起到控制滑板3位置的作用,在偏心轮2内设置了极限挡停结构201,具体地,极限挡停结构201为形成于内轮上的弧形通槽,如图3所示。旋转定位组件包括:与底板1固定连接的安装座9、两端转动连接于安装座9内的凸轮10、与凸轮10其中一个端部固定连接的定位块11,十分重要的是,在凸轮10内形成有卡槽结构1001,滑板3上安装有伸入卡槽结构1001内的导柱12,滑板3直线滑动时,带动导柱12在卡槽结构1001内运动同时带动凸轮10转动。具体地,当滑板3沿着纸面向右的方向(即图2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时,在导柱12和卡槽结构1001的“互抵”作用下,凸轮10及定位块11就会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当然,顺时针旋转只是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凸轮10和定位块11设计为逆时针旋转,这是很容易想到和实现的,只要将卡槽结构1001的形状略作变换即可,这种变换也应当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优选地,如图1所示,定位块11包括:与凸轮10的一端固定连接的安装部1101、与安装部1101一体成型的定位部1102,定位部1102远离安装部1101的一端形成有弧形缺口1103,这样方便将产品压紧,同时提高定位精度。作为一种具体结构,如图4和图5所示,凸轮10为圆柱体,卡槽结构1001是形成于圆柱体侧壁的弧形槽,弧形槽的长度方向与滑板3的滑动方向相同。为了更好地说明卡槽结构1001,我们定义靠近定位块11处为弧形槽尾部,远离定位块11处为弧形槽头部,如图1所述,头部的高度高于尾部的高度,这样一来,当滑板3向靠近偏心轮2的方向滑动时,在导柱12的作用下,凸轮10顺时针旋转(图1中虚线箭头所示),带动定位块11旋转下压,压住第二类产品,为下一步的安装做好准备;同样地,当滑板3向远离偏心轮2的方向滑动时,凸轮10就会逆时针旋转,放开第二类产品。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类产品置于另一载台上,与本技术的技术点无关,所以图中未示出,本技术也不作重点介绍。如图1所示,在滑板3上还设有用于夹持第一类产品15的夹具,夹具具体包括:安装于滑板3上的产品固定板13、设置于产品固定板13旁并与滑板3固定连接的肘夹14。通过夹紧肘夹14,即可将第一类产品15固定好,肘夹14是现有技术中常见的一类夹持装置,此处不作赘述。工作过程简述如下:下压手柄本体7,在连接杆8的作用下,偏心轮2旋转,同时带动滑板3向靠近偏心轮2的方向滑动,导柱12在卡槽结构1001内滑动,由于卡槽结构1001的形状特殊,导柱12在滑动的同时导致凸轮10和定位块11顺时针旋转,将产品压紧定位;向反方向动作手柄本体7,即可松开产品,原理相似,不再赘述。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旋转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板,所述底板上安装有:手柄连杆组件和旋转定位组件,所述手柄连杆组件包括:手柄、由手柄带动实现转动的偏心轮、相对于底板滑动的滑板,所述滑板与偏心轮之间通过一连杆连接以将偏心轮的旋转运动转变为滑板的直线滑动,所述滑板上设有用于夹持第一类产品的夹具;所述旋转定位组件包括:与底板固定连接的安装座、两端转动连接于安装座内的凸轮、与凸轮其中一个端部固定连接的定位块,所述凸轮内形成有卡槽结构,所述滑板上安装有伸入卡槽结构内的导柱,所述滑板直线滑动时,带动导柱在卡槽结构内运动同时带动凸轮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旋转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板,所述底板上安装有:手柄连杆组件和旋转定位组件,所述手柄连杆组件包括:手柄、由手柄带动实现转动的偏心轮、相对于底板滑动的滑板,所述滑板与偏心轮之间通过一连杆连接以将偏心轮的旋转运动转变为滑板的直线滑动,所述滑板上设有用于夹持第一类产品的夹具;所述旋转定位组件包括:与底板固定连接的安装座、两端转动连接于安装座内的凸轮、与凸轮其中一个端部固定连接的定位块,所述凸轮内形成有卡槽结构,所述滑板上安装有伸入卡槽结构内的导柱,所述滑板直线滑动时,带动导柱在卡槽结构内运动同时带动凸轮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旋转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安装有一对滑轨,所述滑板底部形成有与滑轨配合的滑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旋转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包括:手柄座、与手柄座转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薛彬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烽禾升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