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烨梁专利>正文

一种微漏进样法制备单分子样品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906285 阅读:113 留言:1更新日期:2015-01-14 15: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单分子样品制备技术领域,一种微漏进样法制备单分子样品的装置主要由加热器、样品容器、微漏阀、毛细管、衬底、真空腔、真空计组成,所述加热器、所述样品容器、所述微漏阀、所述真空腔、所述真空计依次连接,所述衬底位于所述真空腔中,其特征是:所述微漏阀进口端连接所述样品容器的开口端,所述微漏阀出口端连接所述毛细管,所述毛细管伸入所述真空腔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所述微漏阀用于通入固体粉末状态的分子,在真空腔体烘烤时,关闭所述微漏阀样品就不会进入真空腔,能适应在超高真空环境中制备单分子样品且不破坏样品分子,又不会影响超高真空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漏进样法制备单分子样品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单分子样品制备
,特别是一种采用了粉末微漏原理、并能适应在超高真空环境中制备单分子样品的一种微漏进样法制备单分子样品的装置。
技术介绍
针对超高真空环境中的热蒸发方法制备单分子样品应要求:一是不破坏样品分子,二是较容易的控制蒸发速率。目前超高真空环境中的单分子样品制备通常使用热蒸发的方法将粉术样品升华到衬底上,一般热蒸发源通过电阻丝或高能电子束加热坩埚使固体状态的样品升华,某些部分受热不均匀,对于某些大分子样品,可能会破坏其结构,导致分子碎片的产生,降低所制得样品的质量;对于某些升华温度较低的样品,在真空腔体烘烤的情况下(约200摄氏度),有可能将蒸发源内样品分子蒸发出来,污染真空腔;由于电阻丝或高能电子束加热坩埚开口约5-10平方毫米,故容易突然蒸发出大量分子,也容易污染真空腔体。所述一种微漏进样法制备单分子样品的装置能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一种微漏进样法制备单分子样品的装置将微漏阀(微漏阀原是用于将微量气体分子通入超高真空腔的设备)用于通入固体粉术状态的分子,真空腔体烘烤时,关闭所述微漏阀,样品就不会进入真空腔,不会造成污染。能适应在超高真空环境中制备单分子样品,不破坏样品分子,不会影响超高真空环境。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一种微漏进样法制备单分子样品的装置主要由加热器、样品容器、微漏阀、毛细管、衬底、真空腔、真空计组成,所述加热器、所述样品容器、所述微漏阀、所述真空腔、所述真空计依次连接,所述衬底位于所述真空腔中,所述微漏阀进口端连接所述样品容器的开口端,所述微漏阀出口端连接所述毛细管,所述毛细管伸入所述真空腔中。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一种微漏进样法制备单分子样品的装置将所述微漏阀用于通入固体粉末状态的分子,在真空腔体烘烤时,关闭所述微漏阀样品就不会进入真空腔,能适应在超高真空环境中制备单分子样品且不破坏样品分子,又不会影响超高真空环境。附图说明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图形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示意图。图中,1.加热器,2.样品容器,3.微漏阀,4.毛细管,5.衬底,6.真空腔,7.真空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是本专利技术示意图,主要由加热器(1)、样品容器(2)、微漏阀(3)、毛细管(4)、衬底(5)、真空腔(6)、真空计(7)组成,所述加热器(1)、所述样品容器(2)、所述微漏阀(3)、所述真空腔(6)、所述真空计(7)依次连接,所述衬底(5)位于所述真空腔(6)中,所述微漏阀(3)进口端连接所述样品容器(2)的开口端,所述微漏阀(3)出口端连接所述毛细管(4),所述毛细管(4)伸入所述真空腔(6)中。工作时,将样品粉末置于所述样品容器(2)并连接到所述微漏阀(3),开启所述微漏阀(3)至最大值,对所述真空腔(6)抽真空(此时样品容器与真空腔连通,也处于抽真空状态),待真空高于一定值后,关闭所述微漏阀(3),对所述真空腔(6)进行烘烤,烘烤结束后准备制备样品时,通过所述加热器(1)给所述样品容器(2)加热,根据所述真空计(7)的示数,缓慢的开启所述微漏阀(3),直到所述真空计(7)显示某特定数值。由于样品可以移动至离所述毛细管(4)出口很近,故相比于普通热蒸发源,加热的温度可以控制得较低,保证不破坏样品分子的同时又能将样品以单分子的形式沉积于所述衬底(5)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微漏进样法制备单分子样品的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漏进样法制备单分子样品的装置,主要由加热器(1)、样品容器(2)、微漏阀(3)、毛细管(4)、衬底(5)、真空腔(6)、真空计(7)组成,所述加热器(1)、所述样品容器(2)、所述微漏阀(3)、所述真空腔(6)、所述真空计(7)依次连接,所述衬底(5)位于所述真空腔(6)中,其特征是:所述微漏阀(3)进口端连接所述样品容器(2)的开口端,所述微漏阀(3)出口端连接所述毛细管(4),所述毛细管(4)伸入所述真空腔(6)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漏进样法制备单分子样品的装置,主要由加热器(1)、样品容器(2)、微漏阀(3)、毛细管(4)、衬底(5)、真空腔(6)、真空计(7)组成,所述加热器(1)、所述样品容器(2)、所述微漏阀(3)、所述真空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烨梁
申请(专利权)人:赵烨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百度蜘蛛] 2015年01月14日 15:29
    笔者通过分析L105井、MP11井等井发生的“井漏反吐”现象,认为“井漏”主要是由于循环或挤堵时井内压力超过上部低压地层的承压能力,蹩裂撑开地层,形成一定容量的封闭性裂缝而引起漏失,属压裂性圈闭漏失,“反吐”是开井或停止循环后施加的压力释放,被撑开的裂缝闭合,其中钻井液被压出的过程。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