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兆红专利>正文

空气净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9466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9 17: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本体,用以完成基本的空气净化处理,所述本体包括壳体、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本体还包括:排污单元,通过吸吹空气方式使空气流动从而将基本的空气净化处理后残留在壳体内的灰尘排出所述本体外。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驱动电机正转时驱动叶片转动将室外的气体吸入通过净化单元对气体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气体通过出气端排放到室内,当驱动电机反转时,驱动叶片反转,净化单元停止运转,将室内的空气吸回本体内,来清除净化单元吸附的灰尘,起自清洁作用,能长期保证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与此同时百叶窗是关闭的,便可将灰尘从集尘管排出,避免灰尘再次排放到空气中,减少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净化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净化器,尤其是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
技术介绍
空气净化器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一般包括粉尘、花粉、异味、甲醛之类的装修污染、细菌、过敏原等),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产品,目前以清除室内空气的家用和商用空气净化器为主,现有的空气净化器都是处理室内的空气,使室内的空气变得更加的清新。 专利号为201320729513.7 一种等离子体空气净化器,包括进气口、安装在进气口内的过滤网和出气口,等离子体空气净化器还包括设置于进气口后方的等离子体反应器,以及并列安装在等离子体反应器后方的水处理装置、负离子发生器以及出口过滤系统,等离子反应器包括若干个反应基本单元,每个应基本单元都设有一个反应区,反应区包括若干个平行而设的板状极板以及对应数量的设置在相邻两个板状电极之间的线状极板。本技术利用静电沉淀去除PM2.5同时利用等离子体与催化剂协同反应除去V0C。由于长期使用极板,会使灰尘在极板处堆积,影响除尘效率。 现有技术中的空气净化器是放置在室内,将室内空气处理之后排放到室内,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但处理出来的杂质以及灰尘还在空气净化器内,而且空气净化器内的灰尘累计过多时,会降低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并且清理空气净化器时还会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 鉴于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创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自动清除并收集灰尘的空气净化器,用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首先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本体,用以完成基本的空气净化处理,所述本体包括壳体、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本体还包括:排污单元,通过吸吹空气方式使空气流动从而将基本的空气净化处理后残留在壳体内的灰尘排出所述本体外。 较佳的,所述本体内还包括用于走线的线路通道。 较佳的,所述排污单元包括: 一集尘管,其设于所述壳体上; 一盖体,其设于所述集尘管上且能在所述集尘管的管口处活动; 一第一电机,其设于所述壳体内用于控制所述盖体。 较佳的,所述本体还包括净化单元,所述净化单元包括: —第一极板,其设于所述壳体内; 一第二极板,其设于所述第一极板内且与所述第一极板产生反应; 一支架,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极板和所述第二极板; 一芯棒,其设于所述支架上; 所述第二极板套设在所述芯棒上。 较佳的,所述本体还包括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驱动单元正向驱动时所述净化单元运行且空气由所述净化单元处理并流向所述出气端,所述驱动单元反向驱动时所述净化单元停止运行且空气由所述出气端流向所述排污单元清除所述净化单元上吸附的灰尘。 较佳的,所述驱动单元包括: 一驱动电机,其设于所述壳体内; 一叶片,其连接在所述驱动电机上且由所述驱动电机控制。 较佳的,所述排污单元上还设有吸风单元,用于将所述壳体内的灰尘吸出。 较佳的,所述进气端包括: 一进风口,其设于所述壳体的一端上; 一百叶窗,其设于所述进风口上用于阻隔室内、外空气的流通; 一第二电机,其设于所述壳体内控制所述百叶窗的开启和关闭。 较佳的,本体还包括控制箱,所述进气端、所述净化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以及所述排污单元分别通过所述控制箱控制。 较佳的,所述壳体上设有防止雨水渗入的遮雨棚。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当驱动电机正转时驱动叶片转动将室外的气体吸入,空气通过净化单元时,净化单元的第一极板对空气中的固体物质进行吸附,同时对空气中有害气体进行处理,处理后的空气通过出气端排放到室内,当驱动电机反转时,驱动叶片反转,净化单元停止运作,第一极板对固体物质不再吸附,室内的空气吸回本体内,来清除净化单元上尤其是吸附在第一极板的固体物质,与此同时百叶窗关闭,集尘管盖体打开,带有固体物质的空气便可从集尘管排出,并通过管道进入下水道,避免了固体物质再次排放到空气中,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空气净化器也起到自动清洁作用,保证了长期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空气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空气净化器的右视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空气净化器的左视图; 图5为实施例二中空气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中空气净化器的左视图; 图7为实施例三中空气净化器与超声波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A剖视图。 图中:1、第一极板;2、第二极板;3、支架;4、百叶窗;5、盖体;6、集尘管;7、控制箱;8、叶片;9、栅格;10、壳体;11、进风口 ;12、出风口 ;13、线路通道;14、第一电机;15、第二电机;16、遮雨棚;17、芯棒;18、驱动电机;19、吸风机;20、超声波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本体,本体包括壳体10,还包括进气端、排污单元、净化单元、驱动单元、出气端、以及控制箱7。 驱动单元安装在壳体10内,位于净化单元和出气端之间,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电机18以及连接在驱动电机18上的叶片8,驱动电机18控制叶片8的正转、反转以及停止运转,驱动电机18正转时,带动叶片8 一起旋转,将室外的气体吸入,此时净化单元在运行,通过净化单元对气体进行处理,然后再通过出气端排放到室内,当驱动电机18反转时,带动叶片8 —起反转,叶片8反转将室内的气体反吸到净化单元内,此时净化单元停止运行,气体将净化单元上的灰尘清除掉,在叶片8反转的同时,进气端闭合,避免气体将净化单元上清洗下来的灰尘重新排放到空气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驱动电机18带动叶片8反转主要起到一个自清洁的作用。 净化单元设于排污单元与驱动单元之间,包括支架3,穿设在芯棒17上的第二极板2以及安装在支架3上的第一极板1,第一极板I和第二极板2之间形成反应区,气体在反应区内进行反应,本实施例中,第二极板2呈螺旋形,螺旋形的第二极板2能对气体进行搅拌,使气体能得到充分的反应和处理,其次螺旋形的第二极板2能实现尖端放电,能增强反应区的反应效果和减少放电盲区,本实施例中的支架3由绝缘材料制成,具体的可以由陶瓷制成,陶瓷的绝缘性能好。 排污单元设于壳体10内,位于进气端和净化单元之间,包括集尘管6,活动连接在集尘管6管口上的盖体5以及驱动盖体5运转的第一电机14,盖体5与第一电机14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本实施例中转轴安装在盖体5的中部,为了减少第一电机的驱动力,当驱动电机18正转,进气端进气时,盖体5是覆盖在集尘管6管口上的,当进气端闭合时,盖体5呈打开状态,用于灰尘的排出,本实施例中的集尘管6—端是连接在壳体10上的,另一端可以与雨水管或者下水管道连接,灰尘可以直接通过集尘管6排放出去,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排污单元的集尘管6处可安装吸风单元,吸风单元可为吸风机19,本实施例中的吸风机19为现有技术,在市场上能买到后可按照说明书安装使用,主要是可以通过吸风机19来吸壳体10内的空气,将壳体10的空气以及灰尘吸到集尘管6内,通过集尘管6将灰尘排出。 控制箱7设于壳体10上,分别控制进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本体,用以完成基本的空气净化处理,所述本体包括壳体、进气端和出气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包括:排污单元,通过吸吹空气方式使空气流动从而将基本的空气净化处理后残留在壳体内的灰尘排出所述本体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本体,用以完成基本的空气净化处理,所述本体包括壳体、进气端和出气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包括:排污单元,通过吸吹空气方式使空气流动从而将基本的空气净化处理后残留在壳体内的灰尘排出所述本体外。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还包括用于走线的线路通道。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单元包括: 一集尘管,其设于所述壳体上; 一盖体,其设于所述集尘管上且能在所述集尘管的管口处活动; 一第一电机,其设于所述壳体内用于控制所述盖体。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包括净化单元,所述净化单元包括: 一第一极板,其设于所述壳体内; 一第二极板,其设于所述第一极板内且与所述第一极板产生反应; 一支架,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极板和所述第二极板; 一芯棒,其设于所述支架上; 所述第二极板套设在所述芯棒上。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包括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兆红汪孟金
申请(专利权)人:陈兆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