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静华专利>正文

车用多功能杀菌、除臭、防伪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8298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用多功能杀菌、除臭、防伪器,包括由上盖(4)及下盖(8)构成的壳体和紫外线光管(5、6),其特征是:壳体上盖(4)及下盖(8)分别设有对流孔(3、9);上盖(4)设有紫外线光显示孔(2);两支波长范围分别为120~285nm和300~400nm的紫外线光管(5、6)固定于控制电路板(7)上并置于下盖(8)中央,与紫外线光显示孔(2)保持在一定范围;壳体一端连接一电插头(10)。(*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专利涉及车用保健及防伪用品,特别是一种兼具有双重杀菌除臭效果及防伪的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日益恶化的空气污染,造成人类产生急、慢性的病变情况日趋严重,更使人体免疫代谢能力下降,因空气品质不好而产生病变的患者不断增多,例如慢性呼吸道疾病及最近发生的SARS病毒细菌,皆是通过空气传播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对长时间处于密闭空间的开车者或旅客都将会因空气的质量不佳而相互交叉感染病毒,或因缺乏新鲜空气而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危害身体健康,尤其是计程车从业者,受害更深。若在密闭空间的工作环境中,供应适量的纯净臭氧,不仅可杀灭环境中的细菌,更可除臭、杀菌,从而充足体内的氧气,防止疾病的发生,增进血液中的含氧量,活化体内细胞,促进内脏活力,长期使用更能让人体保持最健康状况,这也是“森林浴”一直为大众所喜爱的由来。目前的一般空气净化器大部分皆采用成本较低的高压放电游离空气的方法产生臭氧。众所周知,空气中的氮气为氧气的4倍,当1/5的氧气被激化游离时,4/5的氮气亦被激化,再加上无数空气中之灰尘微粒被高压燃烧碳化,此一激化游离虽然得到缺少氧之负离子与增加氧之O3,但是也得到了数倍于O3有害人体的副产品,造成二次毒害,如过氧化氮,亚硝酸气体之氮素氧化物、二氧化碳……等数倍于臭氧量的有毒致癌物质,在美国、日本等国家的臭氧研究所,都曾宣告此种高压放电方式激化游离空气产生的臭氧绝对不可用于民生医疗。即使有使用光化学法方式产生纯净臭氧的产品,又因产生臭氧的剂量(浓度)多寡,参差不齐,无法达到预期之效果或产生副作用。有鉴于此,本技术采用光化学法制造纯净的臭氧,决不含NOx氧化物,且具有牧草香味,更设计了一兼具防伪功能的控制电路,可对钞票及相关有价证件进行检测防伪辨认。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光化学法产生适量的臭氧,可杀菌、除臭、增氧、防止二次毒害,并能进行防伪检测的车用多功能杀菌、除臭、防伪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用多功能杀菌、除臭、防伪器,包括壳体和紫外线光管,其中壳体由上盖及下盖构成,其特征是壳体的上盖及下盖分别设有对流孔;上盖设有紫外线光显示孔;两支波长范围分别为120~285nm和300~400nm的紫外线光管固定于控制电路板上并置于下盖中央,与紫外线光显示孔保持在一定范围;壳体一端连接一电插头。上述的紫外线光显示孔上设有一可方便防伪检测的活动式紫外线光显示板。上述的电插头与壳体连接的一端设有可在180°范围上下活动的角度调节齿。上述的电插头与汽车的点烟插座连接,并可作360°旋转。根据美国臭氧研究所试验资料(见表一)显示,空气中臭氧浓度在0.023mg/L以下时,两分钟内即可将大部分之细菌完全消灭。而本技术采用光化学法制造纯净的臭氧,决不含NOx氧化物,而且通过控制电路板控制特定波长,产生一定剂量的臭氧,每分钟产生臭氧浓度在0.12ppm以下,在数分钟内就可将大部分细菌消灭并能迅速分解空气中的异味、烟味,从而达到大范围的消毒除臭、补充新鲜纯氧的效果。同时,还能以特殊的UVA~UVC的超宽光谱波长进行防伪检测功能,因此具有相当高的实用性价值。表一.每分钟产生0.160ppm臭氧在200公升密闭空间中灭菌效果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构件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主要包括壳体和紫外线光管5、6。壳体由上盖4及下盖8构成,上盖4及下盖8分别设有对流孔3、9。上盖4中央设有紫外线光显示孔2,覆盖一活动的紫外线光显示板1。控制电路板7通过螺丝固定于下盖8的中央。两支波长范围分别在120~285nm和300~400nm的紫外线光管5、6并排固定于控制电路板7上,并与紫外线光显示孔2保持在一定范围,使紫外线光通过紫外线光显示板1显示出来。壳体一端连接一电插头10,电插头10与壳体连接的一端设有角度调节齿11,可上下180°转动,调节安装角度。电插头10的可插于汽车的点烟插座,并可作360°旋转。使用时,将电插头10插于车上的插座,通过角度调节齿11将仪器调到适当的位置。空气从下盖8的对流孔9进入,经过由控制电路板7控制的紫外线光管5、6的照射,产生一定剂量的臭氧,最后经上盖4的对流孔3排出。须进行防伪检测时,只要掀开紫外线光显示板1,将待检测物靠近紫外线光显示孔2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车用多功能杀菌、除臭、防伪器,包括由上盖(4)及下盖(8)构成的壳体和紫外线光管(5、6),其特征是壳体上盖(4)及下盖(8)分别设有对流孔(3、9);上盖(4)设有紫外线光显示孔(2);两支波长范围分别为120~285nm和300~400nm的紫外线光管(5、6)固定于控制电路板(7)上并置于下盖(8)中央,与紫外线光显示孔(2)保持在一定范围;壳体一端连接一电插头(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多功能杀菌、除臭、防伪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紫外线光显示孔(2)上设有一可方便防伪检测的活动式紫外线光显示板(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多功能杀菌、除臭、防伪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电插头(10)与壳体连接的一端设有可在180°范围上下活动的角度调节齿(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多功能杀菌、除臭、防伪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电插头(10)与汽车的点烟插座连接,并可作360°旋转。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车用多功能杀菌、除臭、防伪器,包括由上盖及下盖构成的壳体和紫外线光管,上盖及下盖分别设有对流孔,上盖还设有紫外线光显示孔,两支波长范围分别为120~285nm和300~400nm的紫外线光管固定于控制电路板上并置于下盖中央,与紫外线光显示孔保持在一定范围,壳体一端连接一电插头。本技术采用光化学法及控制电路的控制制造一定剂量的纯净臭氧,在数分钟内即可将大部分细菌消灭,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车用灭菌、除臭、增氧工具,可确保车内空气清新,减少疾病的发生,而且更兼具良好防伪检测功能,因此具有相当高的实用性价值。文档编号A61L9/18GK2623490SQ0324786公开日2004年7月7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27日专利技术者廖大祥, 王静华 申请人:王静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大祥王静华
申请(专利权)人:王静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