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桂醇在制备治疗舌下腺囊肿的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81018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8 1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聚桂醇在制备治疗舌下腺囊肿药物中的新用途,属于老药新用。在治疗一例同时并发口底静脉畸形和舌下腺囊肿的患者时,局部注射聚桂醇治疗静脉畸形,意外发现舌下腺囊肿也痊愈。随即对多例单纯舌下腺囊肿进行聚桂醇注射治疗,观察患者均能痊愈。因此,可以以聚桂醇为原料制备治疗舌下腺囊肿的药物。而采用聚桂醇治疗,注射次数少,疗效更好,无不良反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聚桂醇在制备治疗舌下腺囊肿药物中的新用途,属于老药新用。在治疗一例同时并发口底静脉畸形和舌下腺囊肿的患者时,局部注射聚桂醇治疗静脉畸形,意外发现舌下腺囊肿也痊愈。随即对多例单纯舌下腺囊肿进行聚桂醇注射治疗,观察患者均能痊愈。因此,可以以聚桂醇为原料制备治疗舌下腺囊肿的药物。而采用聚桂醇治疗,注射次数少,疗效更好,无不良反应。【专利说明】聚桂醇在制备治疗舌下腺囊肿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桂醇在制备治疗舌下腺囊肿的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舌下腺囊肿(oralranula, sublingual gland cyst, cyst of sublingual gland)是一种发生于舌下腺的常见病,临床上大多表现为舌下口底区的浅蓝色包块,柔软有波动感。囊肿常位于口底的一侧,有时可以扩展到对侧,较大的囊肿可以将舌抬起,状似“重舌”。囊肿因创伤而破裂后,流出粘稠液体,囊肿暂时消失。数日后再发,严重者引起吞咽、语言和呼吸困难。少数舌下腺囊肿可以穿过口底肌肉到达下颌下区域。 该病尽管在名称上有“囊肿”二字,但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囊肿。经典的囊肿是一种囊状良性包块,其内容物是液态的,有囊壁,囊壁由多层衬里细胞和纤维结缔组织构成,衬里细胞的特点是层状排列的柱状细胞,这种细胞生长旺盛,分泌功能极强,切除不完全时会导致囊肿复发。常见的囊肿有甲状腺囊肿、精液囊肿、腱鞘囊肿、肝、肾、胰腺、卵巢囊肿等。而“舌下腺囊肿”是由各种原因造成舌下腺分泌液外渗入腺体组织所致,组织学表现为粘液性肉芽肿或充满粘液的假囊,没有上皮衬里,不是真囊。在治疗上不能像真性囊肿那样通过破坏囊壁衬里细胞的方法来消除病变,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手术方法将已产生囊肿的舌下腺全部切除。 除了手术治疗之外,舌下腺囊肿的治疗尚有囊肿腔内药物注射法。常用的药物主要是平阳霉素,此外尚有碘酊、高渗盐水、盐酸四环素、0K-432等。平阳霉素是一种广谱抗肿瘤类抗生素,它能与DNA结合,抑制细胞胸腺嘧啶苷掺入DNA,使细胞合成破坏和分解,并作用于舌下腺分泌细胞代谢的分裂期,使其变性失去分泌功能。但是,应用平阳霉素存在毒副作用,如发生过敏反应有致死的风险。而碘酊、高渗盐水、盐酸四环素、0K-432等治疗该病的原理是硬化和破坏腺泡使其失去分泌功能而不再形成囊肿,但碘酊、高渗盐水、盐酸四环素主要见于早期的文献报道,由于疗效差,副作用强,目前临床上几乎不用。0K-432对青霉素有过敏史的患者禁用,具有注射区疼痛明显和约50%患者出现发烧的现象,严重限制了它的应用。 聚桂醇,化学名:聚氧乙烯月桂醇醚,国外同类药物为聚多卡醇(polidocanol),主要成分是聚乙二醇单十二醚。聚桂醇是治疗食道静脉曲张广泛应用的药物,目前将聚桂醇用于治疗舌下腺囊肿中尚未见有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聚桂醇的一种新的用途。 本专利技术人在治疗一例同时并发口底静脉畸形和舌下腺囊肿的患者时,局部注射聚桂醇治疗静脉畸形,意外发现舌下腺囊肿也痊愈。本专利技术人随即对多例单纯舌下腺囊肿进行聚桂醇注射治疗,观察到患者均能痊愈。因此,可以以聚桂醇为原料制备治疗舌下腺囊肿的药物, 所述药物的剂型为聚桂醇注射液。 关于聚桂醇治疗舌下腺囊肿的原理,专利技术人认为,舌下腺是由多个小的腺体组成,每个小腺体由自己独立的排泄管。在解剖上可以发现舌下腺的多个分泌管单独或者汇集起来之后,汇入颌下腺导管或者直接开口于口腔黏膜。舌下腺囊肿不是发生于舌下腺全部的多个小腺体,而是发生于独立的某个腺体。聚桂醇破坏了病变小腺体的腺细胞,使该小腺体结构消失,而其它未受累及的小腺体则不受影响,从而达到了既治疗囊肿又最大限度保存舌下腺整体功能的目的。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发现了聚桂醇的新的用途——用于治疗舌下腺囊肿,属于老药新用,所属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其原有用途(治疗食道静脉曲张)无法合理推测或预测到该新用途(这个新用途跟静脉曲张、静脉畸形都没有直接联系,跟经典的囊肿治疗也没有直接关系),该用途是偶然发现的,该发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与传统的治疗舌下腺囊肿的药物相比,应用聚桂醇治疗舌下腺囊肿具有以下优点:1.安全。无过敏反应,无发热,即便少量药物渗出到囊肿外面也不会产生明显的副作用。2.有效。 申请人:用该药物治疗的所有患者皆痊愈,无复发,无毒副作用发生。3.最大限度保存舌下腺整体功能。仅仅使发生“囊肿”的小腺体消失,而组成舌下腺的其它正常的小腺体仍然保留正常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应该说明的是,下述说明仅是为了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对其内容进行限定。 实施例1 聚桂醇注射液作为治疗舌下腺囊肿药物的应用: 1.病例选择:从2013.1?2014.7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就诊的舌下腺囊肿患者中,选取40例,年龄19岁?55岁,其中,女性24例,男性16例,临床表现为舌下口底区的浅蓝色包块,柔软有波动感,均为单侧,经确诊均为舌下腺囊肿。将40例患者按随机化原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 2.治疗药物:聚桂醇注射液(Lauromacrogol Inject1n):(国药准字H20080445,生产企业: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是聚桂醇的水溶液,功能主治:用于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出血的急诊止血及曲张静脉的硬化治疗。【规格】1ml:100mg(是指1ml注射液中含有10mg的聚桂醇)。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摇时有少量泡沫产生。 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注射用盐酸平阳霉素,【规格】8mg/支,国药准字H12020933,生产企业:天津太河制药有限公司。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规格】lml:5mg,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0289。将地塞米松5mg+平阳霉素8mg溶解于7ml注射用生理盐水中,用于舌下腺囊肿内注射。 3.治疗方法:首先排除治疗禁忌症(无严重器官功能障碍,无药物过敏等),治疗组采用带有7号针头的1ml注射器将先将囊液抽出,再用聚桂醇溶液灌洗囊腔3遍,最后注射适量聚桂醇于囊腔中,药液的量为所抽出的囊液量的50%。注射3周后如果囊肿未完全消失,可行二次注射治疗,注射时基本不疼痛,无须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相同的方法,注射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6周为一疗程。 4.治愈标准: (I)治愈:囊肿完全消失,舌下腺正常或者仅在原囊肿部位遗留一个小的硬结,但不影响腺体功能。 (2)好转:囊肿缩小一半以上,未完全消失。 (3)无效:囊肿未消失。 5.结果:治疗组的20名患者中,14例注射治疗I次,6例注射治疗2次后治愈,治愈率为100%。随访2?6月无复发,也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对照组的20名患者中,10例注射I次后治愈,7例注射2次后治愈,3例注射2次后好转,治愈率为85%。 由此可见,与对照组相比,采用聚桂醇治疗,注射次数少,疗效更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权利要求】1.聚桂醇在制备治疗舌下腺囊肿的药物中的应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桂醇为聚桂醇注射液。【文档编号】A61P1/02GK104257683SQ20141051459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聚桂醇在制备治疗舌下腺囊肿的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少华刘怡然王磊陈安威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