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气流报警装置的鼻胃管。所述鼻胃管包括导管和导丝,所述导管头端设置有接头,所述导丝头端固结导丝手柄,在所述接头的上端面与导丝手柄的下端面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密封装置、通气检验器和报警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密封结构、设置于密封结构上的通气孔和粘结片,所述密封结构与接头可拆卸地螺接密封,所述粘结片一端连接密封结构,另一端用于密封导丝与密封装置之间的间隙;所述通气检验器置于所述通气孔位置并适配密封通气孔,其感应通气孔中气流信息后发送给蜂鸣装置和信号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判断鼻胃管是否错误插入气管方法的操作繁琐、效率低、耗时长的不足,结构简单,设置科学,操作方便,较大程度地减少病患者的不适与痛苦。(*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气流报警装置的鼻胃管。所述鼻胃管包括导管和导丝,所述导管头端设置有接头,所述导丝头端固结导丝手柄,在所述接头的上端面与导丝手柄的下端面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密封装置、通气检验器和报警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密封结构、设置于密封结构上的通气孔和粘结片,所述密封结构与接头可拆卸地螺接密封,所述粘结片一端连接密封结构,另一端用于密封导丝与密封装置之间的间隙;所述通气检验器置于所述通气孔位置并适配密封通气孔,其感应通气孔中气流信息后发送给蜂鸣装置和信号灯。本技术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判断鼻胃管是否错误插入气管方法的操作繁琐、效率低、耗时长的不足,结构简单,设置科学,操作方便,较大程度地减少病患者的不适与痛苦。【专利说明】一种带气流报警装置的鼻胃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用品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带气流报警装置的鼻胃管。
技术介绍
在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中,留置鼻胃管(胃管)是临床常用的一项基础护理操作技术,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局部和全身情况,鼻胃管是由鼻孔插入,经由咽部,通过食管到达胃部,多是用来抽胃液,也可以用来往胃里注入液体提供给患者必须的食物和营养,是临床上观察病情,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现有的鼻胃管按照制作材料分,包括PU、PVC、硅胶、TPU等,按照腔道区分,包括单腔、双腔、三腔等,按照接头分,包括带相、锥形接头、多功能接头和通用接头等。鼻胃管通常包括导管,导管的头端设有接头,末端为开口或闭口圆形,末端为闭口圆形的话通常会设置侧孔;导管的管腔(单腔、双腔、三腔等)内设置导丝增加胃管硬度,便于置管,导丝头端固结导丝手柄。 在插入胃管的过程中,可能将胃管插入气管,现有技术中,判断胃管是否正确插入胃内的方法为:是将胃管插入后,用注射器回抽可从胃管内抽出胃内容物;用注射器向胃管内打气,用听诊器在胃部听到气过水声;将胃管插入水中观察有无气泡溢出,如果经过判断,发现鼻胃管并没有正确插入胃中而是误插入气管,就需要将已经插入气管的鼻胃管抽出来重新往未里插入。现有的以上方法需要将鼻胃管插入身体的长度大约是45?55cm时才进行,等到能做判断时胃管已经插入身体太深,万一插错位置,给病患者带来身体不适和伤害。而且现有方法耗费的时间比较多,效率低,需要非常专业、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进行,即便如此,但仍难以避免出现误判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鼻胃管应用方面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带气流报警装置的鼻胃管。 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提供一种带气流报警装置的鼻胃管,包括导管和导丝,所述导管头端设置有接头,所述导丝头端固结导丝手柄,在所述接头的上端面与导丝手柄的下端面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密封装置、通气检验器和报警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密封结构、设置于密封结构上的通气孔和粘结片,所述密封结构与接头可拆卸地螺接密封,所述粘结片一端连接密封结构,另一端用于密封导丝与密封装置之间的间隙;所述通气检验器置于所述通气孔位置并适配密封通气孔,其感应通气孔中气流信息后发送给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为蜂鸣装置和信号灯。 可选地,可以在所述接头外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密封结构内表面设置有与接头外表面设置的螺纹相适配密封螺接的螺纹,这样密封结构类似于一种罩盖,罩盖住接头的一部分并与接头密封螺接,使用完毕后密封结构可以被拆卸下来。也可以在所述接头内表面设置螺纹,同时在所述密封结构外表面设置有与接头内表面设置的螺纹相适配密封螺接的螺纹,这样密封结构类似于一种内塞,塞住接头开口并与接头密封螺接。使用完毕后密封结构可以被拆卸下来。 所述粘结片包括粘胶层和粘附于粘胶层的隔离层。使用时,将隔离层撕去后通过粘胶层粘贴导丝与密封装置之间的间隙实现密封。 通气检验器用来检验鼻胃管的导管末端是否误插入了气管,当鼻胃管一进入气管,有气流通过通气孔,气体感应装置感应通气孔中气流信息后发送给报警装置,报警装置就会同时发出声音和警示灯光。 优选地,所述报警装置还设置有蜂鸣装置和信号灯的控制开关。 可选地,所述报警装置安装于所述通气检验器、导丝手柄或所述鼻胃管的接头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技术在所述鼻胃管设置密封装置和通气检验器,能够及时快速地判断鼻胃管是否误插入气管,效率高,避免了将鼻胃管插入身体45?55cm时才能进行检查和检测,较大程度地减少了给病患者带来的不适和伤害;并可以摈弃用注射器向胃管内打气后用听诊器在胃部听气过水声、将胃管插入水中观察有无气泡溢出等操作的繁琐性和对专业水平的高要求性,简单易行。 本技术结构设置合理,使用方便,适应性强,制备成本低。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密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密封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实施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带气流报警装置的鼻胃管,如附图1所示,包括导管I和导丝2,所述导管I头端设置有接头3,所述导丝2头端固结导丝手柄4,在所述接头3的上端面与导丝手柄4的下端面之间的位置设置气流检验装置,所述气流检验装置结构示意图请见附图3,包括密封装置5、通气检验器7和报警装置,如附图2所示,所述密封结构5与接头3可拆卸地螺接密封,所述粘结片一端连接密封结构5,另一端用于密封导丝2与密封装置之间的间隙;所述通气检验器7置于所述通气孔6位置并适配密封通气孔6,其感应通气孔6中气流信息后发送给报警装置。 所述报警装置为蜂鸣装置8和信号灯9。可将所述报警装置安装于所述导丝手柄4、接头3或通气检验器7。优选地,所述报警装置还设有控制开关,用于关闭已经产生的蜂鸣声音和警示灯光。 可选地,可以在所述接头外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密封结构内表面设置有与接头外表面设置的螺纹相适配密封螺接的螺纹,这样密封结构类似于一种罩盖,罩盖住接头的一部分并与接头密封螺接,使用完毕后密封结构可以被拆卸下来。也可以在所述接头内表面设置螺纹,同时在所述密封结构外表面设置有与接头内表面设置的螺纹相适配密封螺接的螺纹,这样密封结构类似于一种内塞,塞住接头开口并与接头密封螺接。使用完毕后密封结构可以被拆卸下来。 所述粘结片包括粘胶层和粘附于粘胶层的隔离层。使用时,将隔离层撕去后通过粘胶层粘贴导丝与密封装置之间的间隙实现密封。 本技术装置在所述鼻胃管设置密封装置、通气检验器和报警装置,密封装置先将导管I头端的密封,然后将鼻胃管从鼻孔插入,当鼻胃管误插入气管时,因为气流逸出,通气检验器感应通气孔中气流信息后发送给报警装置,报警装置发出声音和灯光。成功将导管插入胃部后,将粘胶层撕离接头的上端面,除去密封装置、通气检验器和报警装置,鼻胃管常规使用即可。本装置能够及时快速地判断,效率高,避免了将鼻胃管插入身体45?55cm深时才能进行检查和检测,较大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气流报警装置的鼻胃管,包括导管和导丝,所述导管头端设置有接头,所述导丝头端固结导丝手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头的上端面与导丝手柄的下端面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密封装置、通气检验器和报警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密封结构、设置于密封结构上的通气孔和粘结片,所述密封结构与接头可拆卸地螺接密封,所述粘结片一端连接密封结构,另一端用于密封导丝与密封装置之间的间隙;所述通气检验器置于所述通气孔位置并适配密封通气孔,其感应通气孔中气流信息后发送给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为蜂鸣装置和信号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玉茹,王蜀燕,韩炜,陈斌,马洪池,孙凌,周道裕,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