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78462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8 0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穿刺器,它主要适用于人体的腹腔镜手术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套管组件、密封组件、针组件和气阀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套管组件中还安装有压缩弹簧、支撑杆和定位销,压缩弹簧和支撑杆相互接触并设置在套管下盖和套管上盖之间,定位销与套管上盖连成一体并使套管上盖与套管下盖之间通过过盈配合;在套管上盖上分别开有长槽、卡口槽、定位槽、弹簧孔和支撑杆定位孔;密封下盖的下端还设置有与密封下盖连成一体的旋转卡扣,该旋转卡扣通过卡口槽和长槽与所述的定位槽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接结构设计更合理,密封性能更好,且在灭菌、包装、运输过程中即便产生挤压、碰撞、震动,也不会使密封组件脱落,设计及使用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穿刺器,它主要适用于人体的腹腔镜手术中。本技术包括套管组件、密封组件、针组件和气阀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套管组件中还安装有压缩弹簧、支撑杆和定位销,压缩弹簧和支撑杆相互接触并设置在套管下盖和套管上盖之间,定位销与套管上盖连成一体并使套管上盖与套管下盖之间通过过盈配合;在套管上盖上分别开有长槽、卡口槽、定位槽、弹簧孔和支撑杆定位孔;密封下盖的下端还设置有与密封下盖连成一体的旋转卡扣,该旋转卡扣通过卡口槽和长槽与所述的定位槽相配合。本技术的连接结构设计更合理,密封性能更好,且在灭菌、包装、运输过程中即便产生挤压、碰撞、震动,也不会使密封组件脱落,设计及使用安全可靠。【专利说明】一种穿刺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穿刺器,它属于医疗器械,主要适用于人体的腹腔镜手术中。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人体腹腔手术已广泛使用穿刺器,尤其是使用在微创手术领域即腹腔镜手术中。通常的穿刺器包括套管组件、密封组件、针组件和气阀体组件,密封组件分别与套管组件和针组件连接,气阀体组件与套管组件连接,由于各组件之间的连接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容易造成慢性漏气。 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号2013202959451公开了一种“穿刺器”,它也同时申请了专利技术;该穿刺器包括套管组件、密封组件、针组件和旋塞阀,密封组件中的弹性密封件为带一缺口的圆锥形,弹性密封件有四件,每件的圆周包角为300° -340°,其重叠面积小,密封性能不够好;同时,密封组件通过锁舌2-11卡在由弹簧2-24预紧的回字形锁扣2-23的通孔2-27中;需要拆卸时,将两个回字形锁扣2-23按下,锁舌2-11从通孔2_27中脱钩,拿下密封组件。该穿刺器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以下缺点:套管组件与密封组件之间的连接、以及回字形锁扣2-23及其连接件的结构设计均不够合理,在进行灭菌、包装、运输过程中容易产生挤压、碰撞、震动等,这些不可控因素极易导致密封组件脱落,使其使用时的风险加大,该风险包括细菌指数超标,密封组件破损;同时,回字形锁扣2-23用金属制成,工艺复杂,成本高。 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2011102181154公开了一种“一次性使用穿刺器”,该穿刺器中的球形密封座2与壳体5采用螺纹连接,但是在手术过程中是不可拆卸的,当有较大的组织异物需要取出时,不能通过即不可实施,适用范围窄;同时,球形密封件3的轴向通孔是一个固定值,5mm手术器械与10_手术器械不能用一个规格的穿刺器,除非使用转换器,使用极不方便。 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2014100692568公开了一种“一次性使用穿刺器”,该穿刺器中的阻气密封装置不可拆,当有较大的组织异物需要取出时,同样不能通过即不可实施,适用范围窄;同时,5_手术器械与1mm手术器械也不能用一个规格的穿刺器,除非使用转换器,与上述缺点相同;此外,其密封装置有阻气密封套16、密封圈18、保险密封片20组成,三层密封结构虽然能提高密封性能,但是增加了器械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的阻力,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更合理、密封效果更好且包装运输更安全的穿刺器。 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穿刺器包括套管组件、密封组件、针组件和气阀体组件,密封组件分别与套管组件和针组件连接,在套管组件中设置有套管、套管下盖、套管上盖和密封帽,在密封组件中设置有密封下盖、密封圈、密封上盖、密封下压盖、弹性密封件、支撑件和密封上压盖,弹性密封件为圆锥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套管组件中还安装有压缩弹簧、支撑杆和定位销,压缩弹簧和支撑杆相互接触并设置在套管下盖和套管上盖之间,定位销与套管上盖连成一体,它们均用塑料制成,套管上盖与套管下盖过盈配合;在所述的套管上盖上分别开有长槽、卡口槽、定位槽、弹簧孔和支撑杆定位孔,所述的长槽、卡口槽和支撑杆定位孔均开在套管上盖的上表面,卡口槽与长槽一端的上面连通,定位槽与长槽另一端的下面连通,弹簧孔与支撑杆定位孔连通;所述密封下盖的下端还设置有与密封下盖连成一体的旋转卡扣,该旋转卡扣通过卡口槽和长槽与所述的定位槽相配合。由此使得本技术套管组件与密封组件之间的连接结构设计更合理,密封性能更好,且在灭菌、包装、运输过程中即便产生挤压、碰撞、震动,也不会使密封组件脱落,设计及使用安全可靠。 本技术所述的长槽、卡口槽、定位槽、弹簧孔、定位销和支撑杆定位孔均有四个,它们分别均布在套管上盖上;所述的旋转卡扣有四个,它们分别均布在密封下盖上;使得套管组件与密封组件之间的设计达到最佳结构。 本技术所述的气阀体组件与套管组件粘接,设计更简单,效果也好。 本技术所述的弹性密封件有相同的五件,每件的圆周包角均为225°,使弹性密封件的重叠面积大,密封效果更好。 本技术所述的弹性密封件其每两件的重叠角度为153°,使弹性密封件的重叠面积大,密封效果更好。 本技术所述的弹性密封件其定位孔中心线的夹角为18°。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结构设计更合理,由于在套管组件中设置有压缩弹簧、支撑杆和定位销,使得套管组件与密封组件之间为可拆卸结构,手术时能取出较大的组织异物;由于设置有定位销,起到了压紧密封帽、连接套管上下盖的作用;由于在套管上盖上分别开有长槽、卡口槽、定位槽、弹簧孔和支撑杆定位孔,使得在灭菌、包装、运输过程中不会使密封组件脱落,设计及使用更加安全可靠;由于弹性密封件有相同的五件,每件的圆周包角均为225°,其每两件的重叠角度为153°,其定位孔中心线的夹角为18° ,使弹性密封件的重叠面积大,密封效果更好。 总之,与专利申请号2013202959451相比,本技术的套管组件与密封组件之间的连接结构设计更合理,没有凸出的回字形锁扣及其相关零部件,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与专利申请号2011102181154相比,本技术的套管组件与密封组件之间是可拆卸结构,能取出较大的组织异物,且密封组件有五片弹性密封件其圆周上形成有小通孔,具有较大的伸缩性能,能通过10_手术器械,不需要使用转换器。 与专利申请号2014100692568相比,本技术的套管组件与密封组件之间是可拆卸结构,能取出较大的组织异物,且密封组件有五片弹性密封件其圆周上形成有小通孔,具有较大的伸缩性能,能通过1mm手术器械,不需要使用转换器;同时,本技术只有两层密封,阻力小且密封性能好。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套管组件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3为本技术套管组件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4为本技术套管组件的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5为图3中A-A的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6为图5中上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套管上盖的结构示意主视图(剖视)。 图8为图7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9为图8的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10为图7的结构示意仰视图。 图11为图10的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12为本技术密封组件的结构示意立体爆炸图。 图13为图12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14为本技术密封组件的结构示意剖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穿刺器,包括套管组件、密封组件、针组件和气阀体组件,密封组件分别与套管组件和针组件连接,在套管组件中设置有套管、套管下盖、套管上盖和密封帽,在密封组件中设置有密封下盖、密封圈、密封上盖、密封下压盖、弹性密封件、支撑件和密封上压盖,弹性密封件为带一缺口的圆锥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套管组件中还安装有压缩弹簧、支撑杆和定位销,压缩弹簧和支撑杆相互接触并设置在套管下盖和套管上盖之间;定位销与套管上盖连成一体,它们均用塑料制成,套管上盖与套管下盖过盈配合;在所述的套管上盖上分别开有长槽、卡口槽、定位槽、弹簧孔和支撑杆定位孔,所述的长槽、卡口槽和支撑杆定位孔均开在套管上盖的上表面,卡口槽与长槽一端的上面连通,定位槽与长槽另一端的下面连通,弹簧孔与支撑杆定位孔连通;所述密封下盖的下端还设置有与密封下盖连成一体的旋转卡扣,该旋转卡扣通过卡口槽和长槽与所述的定位槽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天松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