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沉淀物去除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58039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1 0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一种污水沉淀物去除机构,包括外壳,外壳中部设有过滤池,外壳的一端设有同过滤池对接在一起的出口端向上倾斜的固体排除通道、外壳的另一端设有固体排除摆和驱动固体排除摆朝向固体排除通道摆动的驱动机构,过滤池的上方设有进料口,固体排除摆包括摆臂和连接于摆臂下端的推架,推架朝向固体排除通道的一端设有推板、推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驱动机构同外壳连接在一起,摆臂的上端通过摆轴同外壳铰接在一起,过滤池的底壁上设有若干过滤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实现大负载量的污水沉淀物去除机构,解决了现有的固液分离装置单机处理量难以做大的问题。(*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一种污水沉淀物去除机构,包括外壳,外壳中部设有过滤池,外壳的一端设有同过滤池对接在一起的出口端向上倾斜的固体排除通道、外壳的另一端设有固体排除摆和驱动固体排除摆朝向固体排除通道摆动的驱动机构,过滤池的上方设有进料口,固体排除摆包括摆臂和连接于摆臂下端的推架,推架朝向固体排除通道的一端设有推板、推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驱动机构同外壳连接在一起,摆臂的上端通过摆轴同外壳铰接在一起,过滤池的底壁上设有若干过滤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实现大负载量的污水沉淀物去除机构,解决了现有的固液分离装置单机处理量难以做大的问题。【专利说明】污水沉淀物去除机构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污水沉淀物去除机构。
技术介绍
对含有固态物的污水进行处理时,是通过固液分离装置对污水进行固液分离的。在中国专利号为2007100226281、【公开日】为2008年11月19日、名称为“立式离心机的固液分离装置”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固液分离装置。 现有的对污水进行处理的固液分离装置存在以下不足:通过离心的方式进行分离,单台设备的处理量难以做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实现大负载量的污水沉淀物去除机构,解决了现有的固液分离装置单机处理量难以做大的问题。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污水沉淀物去除机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中部设有过滤池,所述外壳的一端设有同所述过滤池对接在一起的出口端向上倾斜的固体排除通道、所述外壳的另一端设有固体排除摆和驱动固体排除摆朝向所述固体排除通道摆动的驱动机构,所述过滤池的上方设有进料口,所述固体排除摆包括摆臂和连接于摆臂下端的推架,所述推架朝向所述固体排除通道的一端设有推板、所述推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驱动机构同所述外壳连接在一起,所述摆臂的上端通过摆轴同所述外壳铰接在一起,所述过滤池的底壁上设有若干过滤孔。 使用时,待固液分离的污水经进料口进入过滤池内,液体经过滤孔过滤出、固态截留在过滤池中(以下将截留在过滤池中的固态称为沉淀物)。不排出沉淀物时,驱动机构使固体排除摆摆动到位于过滤池远离固体排除通道的一端,当过滤池中的沉淀物达到一定量时,驱动机构驱动固体排除摆以摆轴为轴朝向固体排除通道摆动,从而将沉淀物推向固体排除通道内,当固体排除通道中的沉淀物以从下向上顶升的方式堆积到超出固体排除通道的出口端时即被排出。采用钟摆式顶升的方式将过滤池中的沉淀物推出,巧妙地解决了防止水随同沉淀物被排出的问题的同时、还使得推动沉淀物运动的部件不会占用固体排除通道的内空、从而起到提高沉淀物排出量的作用;由于不推沉淀物时,固体排除摆不阻挡在固体排除通道的下端,使得临时滞留在固体排除通道中的沉淀物中的水能够顺畅地流回过滤池,使得排出的沉淀物的含水量较低。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内还设有位于过滤池下方的聚水池,所述聚水池通过所述过滤孔同所述过滤池连通,所述聚水池设有出水口。使用时,从过滤池中过滤出的水收集在聚水池中经出水口集中排出。能够防止污水四处蔓延。 作为优选,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聚水池的侧壁,所述聚水池位于所述出水口进口端以下的部位形成沉淀区。能够防止经过滤孔流出的小颗粒度的固态物随污水排出,降低排出的水中的固态物的含量。 作为优选,每一个所述过滤孔的出口端都低于所述出水口的进口端。从过滤池流出的水不会直通到出水口而排出,进一步提高了污水固液分离的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沉淀区设有排污口。使用时经过排污口将聚水池中的沉淀物排出,防止沉淀区被填塞满而失去沉淀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过滤池的底面为以所述摆轴的轴线为中心线的弧面。能够提高外壳内空的利用率。滞留在过滤池中的沉淀物的量少。能够降低停机时清理过滤池的工作量。 作为优选,所述过滤池的底面沿所述摆轴轴向的两端设有弧形结构的耐磨板,所述耐磨板和过滤池的底面同中心线,所述推板下端连接有由耐磨材料制作而成的刮渣板,所述耐磨板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刮渣板沿所述摆轴轴向的长度。能有效的避免外壳和推板磨损而影响设备整体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固体排除通道的开口面积从进口端向出口端逐渐增大。能够进一步提高本技术的承载量(机单机处理能力)和沉淀物排出量。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为油缸,所述油缸的一端同所述外壳铰接在一起、另一端同所述推架铰接在一起。能够设计为具有较大的推动力。驱动机构也可以为气缸驱动,丝杆驱动。 作为优选,所述进料室的侧壁设有检修门,所述外壳还连接有使所述固体排除摆保持在所述进料室远离所述出料通道一端的吊杆,所述吊杆的下端设有吊孔,所述推架设有同所述吊孔配合的吊耳。设有检修门。进出过滤池进行维护及清理时方便。当需要进入过滤池或对驱动机构进行维修时,则通过轴销同时穿设在吊耳和吊孔中,吊杆将固体排除摆固定住而不能摆动。安全性和检修时的方便性好。 本技术具有下述优点:采用钟摆式顶升的方式将沉淀物推向固体排除通道而排出,巧妙地解决了从液体底部将沉淀物排出而使得水不会被排出的同时、使得推动沉淀物运动的部件不会占用固体排除通道的内空、从而起到提高沉淀物排出量的作用,单机能力大;由于不推沉淀物时,固体排除摆不阻挡在固体排除通道的下端,使得临时滞留在固体排除通道中的沉淀物中的冷却水能够顺畅地流回过滤池,随沉淀物一起排出的水量较少。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 图中:外壳1、过滤池11、过滤池的底面111、进料口 12、耐磨板13、固体排除通道 14、固体排除通道的出口端141、固体排除通道的进口端142、门架15、检修门16、聚水池18、出水口 181、出水口的进口端1811、沉淀区182、排污口 183、过滤孔19、固体排除摆2、摆臂21、推架22、连接耳221、吊耳222、推板23、刮渣板231、驱动机构3、摆轴4、吊杆5、吊孔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一种污水沉淀物去除机构,包括外壳1、固体排除摆2和驱动机构3。 外壳I内设有过滤池11和位于过滤池下方的聚水池18。 过滤池11的上方设有进料口 12。过滤池的底面111为圆弧面。过滤池的底面111的前后两端(即图中垂直于纸面的两端)设有弧形结构的耐磨板13。耐磨板13可拆卸连接于过滤池的底面111。耐磨板13和过滤池的底面111同中心线。过滤池11的后侧壁设有检修门16。过滤池11的底壁上设有若干过滤孔19。 聚水池18通过过滤孔19同过滤池11连通。聚水池18设有出水口 181。出水口181位于聚水池18的侧壁。每一个过滤孔的出口端都低于出水口的进口端1811。聚水池18位于出水口进口端1811以下的部位形成沉淀区182。沉淀区182设有排污口 183。 外壳I的右端设有固体排除通道14。固体排除通道14同过滤池11对接在一起。固体排除通道14朝上倾斜、也即以固体排除通道的出口端141高于固体排除通道的进口端142的方式倾斜。固体排除通道14的开口面积从进口端向出口端逐渐增大。外壳I的左端设有门架15和吊杆5。吊杆5的上端和门架15铰接在一起。吊杆5的下端设有吊孔51。 固体排除摆2位于外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水沉淀物去除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中部设有过滤池,所述外壳的一端设有同所述过滤池对接在一起的出口端向上倾斜的固体排除通道、所述外壳的另一端设有固体排除摆和驱动固体排除摆朝向所述固体排除通道摆动的驱动机构,所述过滤池的上方设有进料口,所述固体排除摆包括摆臂和连接于摆臂下端的推架,所述推架朝向所述固体排除通道的一端设有推板、所述推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驱动机构同所述外壳连接在一起,所述摆臂的上端通过摆轴同所述外壳铰接在一起,所述过滤池的底壁上设有若干过滤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相第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