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效萱专利>正文

变形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55377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1 0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形机器人,其结构包括头部、躯干、上肢、下肢、手部以及脚部;所述躯干的上端与所述头部连接,所述躯干的两肩部分别与所述上肢连接,所述躯干的两胯部分别与所述下肢连接;所述上肢包括可相对活动的上臂及前臂;所述下肢包括可相对活动的大腿及小腿;所述躯干、所述上肢、所述手部及所述下肢的大腿部分可变形形成车头;所述头部可变形包裹至所述车头中;所述下肢的小腿部分及所述脚部可变形形成车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动性强,能够摆出多种造型,增强可玩性,变形较复杂,可增加把玩的趣味性,培养玩家的创造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变形机器人,其结构包括头部、躯干、上肢、下肢、手部以及脚部;所述躯干的上端与所述头部连接,所述躯干的两肩部分别与所述上肢连接,所述躯干的两胯部分别与所述下肢连接;所述上肢包括可相对活动的上臂及前臂;所述下肢包括可相对活动的大腿及小腿;所述躯干、所述上肢、所述手部及所述下肢的大腿部分可变形形成车头;所述头部可变形包裹至所述车头中;所述下肢的小腿部分及所述脚部可变形形成车身。本技术可动性强,能够摆出多种造型,增强可玩性,变形较复杂,可增加把玩的趣味性,培养玩家的创造力。【专利说明】变形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一种玩具机器人,具体地说是一种变形机器人。
技术介绍
现有的变形机器人的种类较少,限于结构和组合形态等因素难以将汽车形态和人形机器人形态在同一机器人上实现。限于玩具本身的设计空间限制,大部分机器人的结构和动作都仅限于手、脚、头部等的单纯摆动以及外观造型上的变化。玩具机器人在整体上缺乏趣味性,变化状态不多,变形的灵活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变形机器人,以解决现有变形机器人变形不灵活、缺乏趣味性的问题。 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变形机器人,其结构包括头部、躯干、上肢、下肢、手部以及脚部;所述躯干的上端与所述头部连接,所述躯干的两肩部分别与所述上肢连接,所述躯干的两胯部分别与所述下肢连接; 所述上肢包括可相对活动的上臂及前臂;所述下肢包括可相对活动的大腿及小腿; 所述躯干、所述上肢、所述手部及所述下肢的大腿部分可变形形成车头;所述头部可变形包裹至所述车头中;所述下肢的小腿部分及所述脚部可变形形成车身。 在所述躯干的上端设置有可与所述头部相连的连接板;在所述躯干的两肩部设置有用来与所述上肢连接的球关节连接件,在所述躯干的两胯部设置有用来与所述下肢连接的球关节连接件;在所述躯干的背部设置有后背连接件;在所述躯干的前部设置有具有装饰作用的左胸口、右胸口、左防撞杆、右防撞杆、左车头挡泥板、右车头挡泥板、左前部护腿板、右前部护腿板、左后部护腿板、右后部护腿板以及腹部散热器。 在所述头部上设置有装饰天线;在所述头部的下端设置有用来与所述躯干连接的连接孔。 在所述上臂上的与所述躯干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弧形滑槽;所述躯干肩部的球关节连接件可插入所述弧形滑槽内并在所述弧形滑槽内摆动,使得所述上臂可相对所述躯干转动或弯折。 所述上臂及所述前臂通过球关节连接件连接;在所述前臂的上端设置有弧形滑槽,所述球关节连接件可插入所述弧形滑槽内并在所述弧形滑槽内摆动,使得所述上臂可相对所述前臂转动或弯折。 在所述上臂上设置有装饰烟? ;在所述前臂的下端设置有用来与所述手部连接的手部连接件;所述手部可相对于所述前臂活动。 在所述大腿上的与所述躯干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弧形滑槽;所述躯干胯部的球关节连接件可插入所述弧形滑槽内并在所述弧形滑槽内摆动,使得所述大腿可相对所述躯干转动或弯折。 在所述大腿的下端设置有插接头;在所述小腿的上端设置有滑槽;所述插接头可插入所述滑槽内并在所述滑槽内摆动。 在所述躯干的内部设置有前车轮;在所述小腿的后部设置有后车轮;所述前车轮在变形后将形成位于车头下方的车轮;所述后车轮变形后将形成位于车身下方的车轮。 在所述小腿的下端设置有用来与所述脚部连接的脚部连接件。 本技术的头部和躯干、躯干和双臂、躯干和双腿、上臂与前臂之间都由球关节连接件连接,各个关节可自由转动或弯折。变形后的躯干、上肢、手部及大腿部分可变形形成车头,头部可变形包裹至车头中,小腿部分及脚部可变形形成车身。 本技术的优势在于:1、机器人能够实现一体变形,可在不拆分零件的前提下实现变形,不易造成零件的丢失;2、关节较多,使其可动性很强,能够摆出多种造型,增强可玩性;3、有多种零件可以替换,创造出各样的搭配方式,摆出更多造型;4、变形较复杂,增加把玩的趣味性,培养玩家的创造力。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机器人形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头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上肢零件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的下肢零件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的躯干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变形过程中的形态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变形为汽车形态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技术处于机器人形态时的示意图,包括躯干1、设置于躯干上端的头部2、分别设置于躯干两肩部的上肢3、分别设置于躯干两胯部的下肢4、手部5和脚部6。 图2是本技术的头部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在头部上设置有装饰天线21,在头部的下端设置有连接孔22,连接孔22可通过连接件与躯干I连接。头部2可相对躯干I转动,变形时头部将被包裹至车头内。 图3是本技术的上肢零件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上肢3包括上臂31及前臂32,两部分之间使用球关节连接件33连接,前臂32可相对上臂31做周向转动。在前臂32的上端设置有弧形滑槽34,球关节连接件33可在弧形滑槽34内摆动,使前臂32与上臂31之间可相对弯折。上臂31与躯干之间也通过球关节连接件33连接,在上臂31上也设置有弧形滑槽,使得上肢可相对躯干进行转动或弯折。 手部5通过手部连接件35与前臂32连接,在手部连接件35与前臂32之间还设置有手部移动件36,使得手部5可相对前臂32活动。 在上臂31上设置有装饰烟囱37。 图4是本技术的下肢零件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下肢4包括大腿41及小腿42。大腿41通过球关节连接件与躯干连接。在大腿41的下部设置有用来与小腿42连接的插接头43,在小腿42的上端设置有滑槽44,插接头43插入滑槽44内并可在滑槽44内移动,使得大腿41与小腿42之间可相对弯折。 在小腿42的下端设置有用以与脚部6连接的脚部连接件45。在小腿42的后部设置有后车轮46,变形后,可构成车身的车轮。在小腿42的后部设置有底盘47及挡板,挡板包括前挡板48、后挡板49及挡板可旋转件40。脚部6又包括可相对活动的前脚掌、中脚掌、后脚掌。 图5是本技术躯干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躯干I的上端设置有可与头部连接的连接板11,连接板11通过折叠件12固定在躯干I上。 在躯干I的前部设置有对称设置的左胸口 13、右胸口 14、左防撞杆15、右防撞杆、左侧挡泥板17、右侧挡泥板18、前部左侧护腿板19、前部右侧护腿板16、后部左侧护腿板61、后部右侧护腿板、腹部散热器62、散热器与防撞杆连接件63、前部护腿板与胯部连接件64、上身与胯部的连接件65。在躯干I中部设置有上身与胯部连接件66,在躯干I的后部设置有后背连接件67及后背可旋转件68。在躯干I内设置有前车轮,在变形后,前车轮将位于车头下方。 本技术的头部和躯干、躯干和双臂、躯干和双腿、之间都由带球关节的连接件以插入的方式连接。 组装完成的变形机器人可整体变形为车型,其中头变形后被包裹到车头里,躯干、上肢、双腿的部分部件变形后组成车头,双腿的部分部件和双足变形为车身。人型的躯干内部有2个车轮,双腿上各有2个车轮,变成车型后共有6个车轮。 图6是本技术变形过程中形态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形机器人,其特征是,包括头部、躯干、上肢、下肢、手部以及脚部;所述躯干的上端与所述头部连接,所述躯干的两肩部分别与所述上肢连接,所述躯干的两胯部分别与所述下肢连接;所述上肢包括可相对活动的上臂及前臂;所述下肢包括可相对活动的大腿及小腿;所述躯干、所述上肢、所述手部及所述下肢的大腿部分可变形形成车头;所述头部可变形包裹至所述车头中;所述下肢的小腿部分及所述脚部可变形形成车身;在所述躯干的上端设置有可与所述头部相连的连接板;在所述躯干的两肩部设置有用来与所述上肢连接的球关节连接件,在所述躯干的两胯部设置有用来与所述下肢连接的球关节连接件;在所述躯干的背部设置有后背连接件;在所述躯干的前部设置有具有装饰作用的左胸口、右胸口、左防撞杆、右防撞杆、左车头挡泥板、右车头挡泥板、左前部护腿板、右前部护腿板、左后部护腿板、右后部护腿板以及腹部散热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效萱
申请(专利权)人:朱效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