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便携式机动水下监测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53501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1 0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下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多功能便携式机动水下监测艇,包括浮筒、艇体和用以安装监测仪器的安装支架;所述浮筒为充气式橡皮浮筒,所述艇体为安装于浮筒的底板,所述浮筒安装于所述艇体的前方和两侧的边缘,所述艇体设有用于将检测仪器下放至水中的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以上结构,可安装多种不同的水下测量仪器,使监测艇达到具有不同的水下测量功能;水下监测仪器安装稳固,提高测量数据的精度;方便安装和拆卸,在拆卸成各种部件的状态下可减小体积,方便使用汽车或飞机等其他运输设备,运输至水路难以到达或水路到达成本较高的水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水下监测
,尤其涉及多功能便携式机动水下监测艇,包括浮筒、艇体和用以安装监测仪器的安装支架;所述浮筒为充气式橡皮浮筒,所述艇体为安装于浮筒的底板,所述浮筒安装于所述艇体的前方和两侧的边缘,所述艇体设有用于将检测仪器下放至水中的缺口。本技术通过以上结构,可安装多种不同的水下测量仪器,使监测艇达到具有不同的水下测量功能;水下监测仪器安装稳固,提高测量数据的精度;方便安装和拆卸,在拆卸成各种部件的状态下可减小体积,方便使用汽车或飞机等其他运输设备,运输至水路难以到达或水路到达成本较高的水域。【专利说明】多功能便携式机动水下监测艇
本技术涉及水下监测
,尤其涉及多功能便携式机动水下监测艇。
技术介绍
目前水下测量仪器都是安装在铁船、玻璃钢、木料材质的快艇上,这些船体体积大,且重量较重,携带非常困难,而且只能在彼此连通的是水域行驶。如果需要测量较为内陆,偏向源头的水域,船行驶路线长,燃油耗量大,经济花费大。如果待测水域不能由水路通行前往,只能由车载运输而至,则更加麻烦。如果水域的水安全需要应急监测,则很难达到快速到达的要求。 而且通常水下测量仪器通常用绳索建议固定与船体,水下测量仪器与船体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严重影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多功能便携式机动水下监测艇,可方便的运输至待测水域,提高水下测量仪器的稳定性,使测量数据更加准确。 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多功能便携式机动水下监测艇,包括浮筒、艇体和用以安装监测仪器的安装支架; 所述浮筒为充气式橡皮浮筒,所述艇体为安装于浮筒的底板,所述浮筒安装于所述艇体的前方和两侧的边缘,所述艇体设有用于将检测仪器下放至水中的缺口 ; 所述艇体由多个底板前后连接固定组成,所述底板之间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接头端座和接头外盒,所述接头外盒设有将插入所述接头外盒的所述接头端座快速锁死和解锁的机构;所述艇体边缘设有分别向上和向下伸出的上凸缘和下凸缘,所述上凸缘和下凸缘之间形成钝角,所述钝角夹住所述浮筒;所述下凸缘设有与所述浮筒内侧的插槽相配合的插片,或\和所述上凸缘与所述浮筒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锁扣和锁带; 其中一个所述底板开设所述缺口,此底板为矩形,所述缺口为矩形或者圆形,其边长或者直径尺寸小于开设缺口的所述底板的边宽尺寸;所述缺口位于所述艇体的中后方; 所述缺口的周围设有加固装置,所述加固装置为包裹所述缺口边缘的金属板材,所述金属板材为一体成型或者焊接而成;左右两侧的所述加固装置分别向前后延伸,伸出至相邻的所述底板,上下两面的所述延伸加固装置将相邻的所述底板夹于中间; 所述安装支架为由角钢焊接而成的矩形体,其侧面设有加固作用的横梁,其竖向设置的所述角钢下端延伸出横向设置的所述角钢形成脚部,所述脚部使用螺栓与所述艇体安装固定。 所述底板之间设有“工”字型的密封层,相邻的所述底板分别插入所述密封层两侧的凹槽内。 此底板为矩形,所述缺口为矩形或者圆形,其边长或者直径尺寸小于开设缺口的所述底板的边宽尺寸。 所述安装支架的上端设有顶部工作台,为板状的塑胶材质,使用螺栓与所述安装支架固定。 所述安装支架的侧边设有侧挂工作台,为水平设置的板状结构,塑胶材质,使用“L”型的侧挂安装结构与所述安装支架固定,所述侧挂安装结构的长边使用螺钉固定与所述侧挂工作台的下表面,所述侧挂安装结构的短边使用螺钉固定于所述安装支架。 还包括仪器安装臂,为“T”字形结构,包括臂安装结构和长臂结构,横向设置的所述臂安装结构两端搭设与所述横梁,并使用螺栓固定于所述横梁,所述长臂结构从所述缺口伸出于所述艇体底部。 所述安装臂的下端设有固定监测仪器的法兰。 所述浮筒为“U”型,其后端开口,整体包裹防水布料或者防水涂层;所述艇体尾部设发动机;所述浮筒由九个环形的支撑架和套于所述支撑架外表面的软质橡皮层构成,每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形成一节筒节,所述浮筒的前端由七节所述筒节构成所述浮筒的“U”型结构,所述浮筒的中段的左右两侧为较长的所述筒节,所述浮筒的尾端的左右两侧为指向外部的圆锥形结构。 本技术通过以上结构,可安装多种不同的水下测量仪器,使监测艇达到具有不同的水下测量功能;水下监测仪器安装稳固,提高测量数据的精度;方便安装和拆卸,在拆卸成各种部件的状态下可减小体积,方便使用汽车或飞机等其他运输设备,运输至水路难以到达或水路到达成本较高的水域。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例的橡皮艇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例的艇体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一种实例的安装支架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一种实例的安装支架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一种实例的安装支架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一种实例的接头端座和接头外盒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一种实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技术一种实例的锁扣和锁带配合结构示意图。 其中:浮筒11、艇体12、缺口 13、加固装置14、安装支架2、顶部工作台21、侧挂工作台22、仪器安装臂23、法兰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5所示,多功能便携式机动水下监测艇,包括浮筒11、艇体12和用以安装监测仪器的安装支架2 ; 所述浮筒11为充气式橡皮浮筒,所述艇体12为安装于浮筒的底板,所述浮筒11安装于所述艇体12的前方和两侧的边缘,所述艇体12设有用于将检测仪器下放至水中的缺口 13。 将浮筒11、艇体12和安装支架2拆卸成单独的部件后,即可减少监测艇的体积,方便运输。而作为体积最大的浮筒11,使用充气式橡皮浮筒,将其排除气体后,使其体积减小,即可最大程度的降低监测艇的运输成本。在艇体12中开设缺口 13,将固定于安装支架2的水下测量仪器从缺口 13穿过,没于水下进行测量,使水下测量仪器既可以安装稳固,又可方便的更换。 所述艇体12由多个底板前后连接固定组成,如图6所示,所述底板之间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接头端座和接头外盒,所述接头外盒设有将插入所述接头外盒的所述接头端座快速锁死和解锁的机构;如图7所示,所述艇体12边缘设有分别向上和向下伸出的上凸缘和下凸缘,所述上凸缘和下凸缘之间形成钝角,所述钝角夹住所述浮筒11 ;如图8、图9所示,所述下凸缘设有与所述浮筒11内侧的插槽相配合的插片,或\和所述上凸缘与所述浮筒11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锁扣和锁带。 所述浮筒11和所述艇体12支架利用所述插片和插槽之间的配合固定,组装时,将所述浮筒11注入少许空气,然后将浮筒11的插片插入所述艇体12的插槽内,则浮筒11就会固定在艇体12上,组成橡皮艇;拆卸时,释放充气橡皮浮筒11中的气体,然后将充气橡皮浮筒11的插片从艇体12的插槽中拔出,则橡皮艇就被拆成浮筒11和艇体12两个组成部分。 所述浮筒11和所述艇体12利用锁扣和锁带之间的配合固定:艇体12的内侧壁设置有与浮筒11可拆式连接的锁扣;浮筒11内侧面设置与艇体12可拆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功能便携式机动水下监测艇,其特征在于:包括浮筒、艇体和用以安装监测仪器的安装支架;所述浮筒为充气式橡皮浮筒,所述艇体为安装于浮筒的底板,所述浮筒安装于所述艇体的前方和两侧的边缘,所述艇体设有用于将检测仪器下放至水中的缺口;所述艇体由多个底板前后连接固定组成,所述底板之间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接头端座和接头外盒,所述接头外盒设有将插入所述接头外盒的所述接头端座快速锁死和解锁的机构;所述艇体边缘设有分别向上和向下伸出的上凸缘和下凸缘,所述上凸缘和下凸缘之间形成钝角,所述钝角夹住所述浮筒;所述下凸缘设有与所述浮筒内侧的插槽相配合的插片,或\和所述上凸缘与所述浮筒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锁扣和锁带;其中一个所述底板开设所述缺口,此底板为矩形,所述缺口为矩形或者圆形,其边长或者直径尺寸小于开设缺口的所述底板的边宽尺寸;所述缺口位于所述艇体的中后方;所述缺口的周围设有加固装置,所述加固装置为包裹所述缺口边缘的金属板材,所述金属板材为一体成型或者焊接而成;左右两侧的所述加固装置分别向前后延伸,伸出至相邻的所述底板,上下两面的所述延伸加固装置将相邻的所述底板夹于中间;所述安装支架为由角钢焊接而成的矩形体,其侧面设有加固作用的横梁,其竖向设置的所述角钢下端延伸出横向设置的所述角钢形成脚部,所述脚部使用螺栓与所述艇体安装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永李远青钱海强黄勇强向亮刘幼萍杜文印钟勇萧雪雯邓晓波何海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水文局佛山水文分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