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装置和高支模支撑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43088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31 1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支撑装置及高支模支撑系统。该支撑装置,包括用于支撑模板的支架和多个用于支撑所述支架的千斤顶;所述支架的下端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伸展方向与所述支架的高度方向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该支撑装置及高支模支撑系统,其在支架的下端设置了多个千斤顶。通过设置在支架下端的千斤顶来调整支架的支撑角度,从而避免模板的轴线移位,进而保证了主体结构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撑装置和高支模支撑系统
本技术涉及建筑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支撑装置及高支模支撑系统。
技术介绍
在建造楼房时,需要将混凝土模板通过支架支撑起来,然后再向混凝土模板内浇灌混凝土。当混凝土凝固后,再将模板和支架拆除,从而完成了楼房主体的建造。此过程被称之为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在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中,其支撑结构的搭设高度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2及以上,我们俗称此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为高支模。 相关技术中用于高支模的支撑装置,通常采用钢管、扣件组成的满堂脚手架支撑体系。在搭建满堂脚手架支撑体系时,对于初始钢管的放线、定位要求高,一旦初始放线定位不准容易导致模板安装时轴线移位,导致最终建造成的主体结构验收不合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支撑装置及高支模支撑系统,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了支撑装置,包括用于支撑模板的支架和多个用于支撑支架的千斤顶;支架的下端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千斤顶,千斤顶的伸展方向与支架的高度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支架包括基础节、多个标准节;基础节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千斤顶;多个标准节依次设置在基础节上,组成用于支撑模板的支架。 进一步地,基础节包括多个第一主管和多个第一横梁;多个第一主管平行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一主管之间通过两个第一横梁连接;多个第一主管和多个第一横梁组成立方体框架;每个第一主管的下端均设置有千斤顶。 进一步地,基础节的下端的每个第一横梁上均设置有万向轮。 进一步地,两个对角设置的第一主管之间设置有平衡杆;平衡杆上设置有金属校准泡。 进一步地,基础节的每个侧面框架上均设有第一加强筋。 进一步地,标准节包括多个第二主管和多个第二横梁;多个第二主管平行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二主管通过两个第二横梁连接;多个第二主管和多个第二横梁组成立方体框架;每个第一主管和每个第二主管上均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轴线延伸的方向与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轴线延伸的方向一致;连接管用于穿设螺栓,以将基础节与标准节连接,以及标准节与标准节连接。 进一步地,标准节的每个侧框架上均设置第二加强筋。 进一步地,相邻的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垂直;相邻的两个第二加强筋垂直。 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高支模支撑系统,包括多个上述的支撑装置和多个连系杆;多个支撑装置平行设置;相邻的两个支撑装置通过一个连系杆固定连接。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及高支模支撑系统,其在支架的下端设置了多个千斤顶。通过设置在支架下端的千斤顶来调整支架的支撑角度,从而避免模板的轴线移位,进而保证了主体结构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支撑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图1的支撑装置的1-1面剖视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支撑装置的基础节的侧视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支撑装置的标准节的俯视图;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高支模支撑体系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支撑装置的正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包括用于支撑模板的支架和多个用于支撑支架的千斤顶102 ;支架的下端间隔设置有多个千斤顶102,千斤顶102用于支撑支架;支架用于支撑模板114(请参考图5)。其中,支架可以是整体框架结构,支架的形状有多种,例如:长方体、椎体、圆台体等等,其材质也可以为多种,例如碳素结构钢、碳合金、合金钢、碳纤维等具有高器械强度的材料。另外,千斤顶102可以使机械千斤顶,也可以是液压千斤顶。千斤顶102的数量可以为三个或四个或四个以上,只要能够保持支架处于平衡状态即可。可以单独调节一个或多个千斤顶102的高度,以调节支架的角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其在支架的下端设置了多个千斤顶102。通过设置在支架下端的千斤顶102来调整支架的支撑角度,从而避免模板114的轴线移位,进而保证了主体结构的质量。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支架包括基础节101、多个标准节108 ;基础节10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千斤顶102 ;多个标准节108依次设置在基础节101上,组成用于支撑模板114的支架。其中,标准节108的数量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决定。另夕卜,标准节108与标准节108以及标准节108与基础节101之间的连接方式也有多种,例如:可以通过卡箍连接,也可以通过法兰连接,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等等。当使用者需要使用支撑装置时,将基础节101放置在地面上或者混凝土楼板上。然后,将一个标准节108设置在基础节101上,再将另一个标准节108设置在前一个标准节108上,从而组成了支架并将模板114支起。当地面不平整时,可以通过调整基础节101底部的千斤顶102,使得支撑装置呈竖直状态,进而避免模板114发生错位导致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另外由于支架包括基础节101和多个标准节108,当需要支撑模板114时,只需将多个标准节108依次设置在基础节101上即可,便于使用者运输和安装,更便于后续的拆卸,便于使用者使用。另夕卜,本实施例中的支撑装置通过简单的连接即可完成,不需要专业持证上岗人员完成,只需要普通的工人即可完成上述的支撑装置的安装。,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基础节101包括多个第一主管103和多个第一横梁104 ;多个第一主管103平行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一主管103之间通过两个第一横梁104连接;多个第一主管103和多个第一横梁104组成立方体框架;每个第一主管103的下端均设置有千斤顶102 ;基础节101的下端的每个第一横梁104上均设置有万向轮 105。当使用者在使用支撑装置时,将多个标准节108依次固定在基础节101上方并支撑模板114 (请参考图5)。当支撑装置已经搭建完成后,支撑装置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通过万向轮105短距离的进行移动,从而保证支撑装置定位的准确性,进而保证模板114的准确定位。 图2为图1的支撑装置的1-1面剖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使浇筑出来的混凝土梁、板水平,使主体结构整齐且没有倾斜,进一步地,在两个对角设置的第一主管103之间设置有平衡杆112 ;平衡杆112上设置有金属校准泡115。当使用者使用支撑装置时,可以通过观察平衡杆112上的金属校准泡115,通过金属校准泡115来校准支撑装置是否发生倾斜,并根据金属校准泡115的指示来调整千斤顶102,从而进一步的保证了模板114(请参考图5)的水平。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支撑装置的基础节的侧视图;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基础节101的每个侧面框架上均设有第一加强筋 106。标准节108的每个侧框架上均设置第二加强筋111。由于在向模板114(请参考图5)浇筑混凝土时,会使得支撑结构的压力增大。为了提高支撑结构的整体强度,保证主体结构的质量,在基础节101的每个侧面框架上均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06,用于提高支撑装置的整体强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模板的支架和多个用于支撑所述支架的千斤顶;所述支架的下端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伸展方向与所述支架的高度方向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模板的支架和多个用于支撑所述支架的千斤顶; 所述支架的下端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伸展方向与所述支架的高度方向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基础节、多个标准节; 所述基础节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所述千斤顶; 多个所述标准节依次设置在所述基础节上,组成用于支撑模板的支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节包括多个第一主管和多个第一横梁; 多个所述第一主管平行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主管之间通过两个所述第一横梁连接;多个所述第一主管和多个所述第一横梁组成立方体框架;每个所述第一主管的下端均设置有所述千斤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节的下端的每个所述第一横梁上均设置有万向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对角设置的所述第一主管之间设置有平衡杆; 所述平衡杆上设置有金属校准泡。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峰胡恒剑段江伟徐行杰
申请(专利权)人:宝业湖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