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副井管子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36266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9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煤矿副井管子道结构,井筒、东马头门、西马头门、变电所、水泵房、管子道斜巷,所述井筒的下端两侧井壁外侧上设有东马头门、西马头门,东马头门上端的井壁上旁接有管子道平巷,在管子道平巷外端与管子道平巷垂直设有管子道过渡平巷,管子道过渡平巷与水泵房之间通过管子道斜巷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管子道平巷段一次性施工全长,并与相连井壁整体浇筑,从而可大大减小和消除二次施工管子道平巷剩余部分时对相连井壁和下部马头门碹体的扰动破坏,确保了井筒和马头门安全使用。(*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副井管子道结构
本技术涉及煤矿井巷建设领域,具体为一种煤矿副井管子道结构。
技术介绍
煤矿副井马头门地处矿井的咽喉部位,具有断面尺寸大、硐室多、相邻硐室布置密集,特别是随着矿井埋藏深度的增加,地压加大,围岩稳定性差,当受到邻近巷道和硐室施工的多次扰动影响,煤矿深井马头门和邻近井壁破坏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到矿井的安全生产。 煤矿副井管子道通常是指水泵房至立井井筒敷设排水管的一段通道,它由平巷、过渡平巷和倾斜巷道三部分组成,通常平巷长度6m左右,与井筒相连位于马头门上部;从平巷端头转90°弯为过渡平巷,其长度约3m左右,与马头门方向呈垂直布置;倾斜巷道设计长度为20?30m左右,其倾角一般为25°?35°,上端与过渡平巷相连,下端与水泵房相连。 通常井筒施工到管子道位置时,只向里施工I?2m平巷,并采用打锚杆、挂钢筋网和喷射混凝土一次支护后,再继续向下施工井筒。然后,施工马头门、车场绕道和其它硐室等。当水泵房和变电所等施工结束后,再采用施工上山的方法施工管子道的斜巷,最后再施工过渡平巷和平巷的剩余部分。而此时相邻的井壁、马头门和相关硐室都已施工并完成永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煤矿副井管子道结构,包括:井筒、东马头门、西马头门、变电所、水泵房、管子道斜巷,其特征在于:所述东马头门上端的井壁上旁接有管子道平巷,在管子道平巷外端与管子道平巷垂直设有管子道过渡平巷,管子道过渡平巷与水泵房之间通过管子道斜巷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副井管子道结构,包括:井筒、东马头门、西马头门、变电所、水泵房、管子道斜巷,其特征在于:所述东马头门上端的井壁上旁接有管子道平巷,在管子道平巷外端与管子道平巷垂直设有管子道过渡平巷,管子道过渡平巷与水泵房之间通过管子道斜巷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副井管子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子道平巷长度为8-10m,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直书程桦王晓健郑腾龙荣传新蔡海兵宋海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