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灸穴位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22327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6 0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用品,公开了一种热灸穴位贴,包含:一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发热部和设置于壳体底部的药品层;发热部位于药品层上方;壳体上具有透气孔,壳体上设有能够从壳体上揭下的封闭贴,封闭贴用于封闭透气孔;壳体的底部还有粘贴层,药品层暴露在粘贴层的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穴位贴不仅可以在自发热的过程中,提升了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增强了药力,还便于保存,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灸穴位贴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特别涉及热灸穴位贴。
技术介绍
穴位贴敷法历久弥新,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杂疗方.内加》即有记载,晋代后渐普遍使用,至20世纪70年代,“穴位贴敷法”被正式列为针灸法中的一种。2008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9部分?穴位贴敷》,定义:在穴位上贴敷某种药物的治疗方法,是使药物透过特异的腧穴皮肤,根据腧穴区角质层薄弱,低阻抗性,外敏性特化结构,富集神经末梢,经穴与内脏密切相关等,集药物与腧穴的共同作用达到整体治疗效果。 现今生活中,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逐渐增强,穴位贴作为一种常用品广泛地应用在医疗领域的各个方面,不仅是一种疾病治疗手段,也因其使用方便常被用于家庭保健。穴位贴也就是“穴位贴敷法”的简便实施方法,通过穴位贴上的药物直接刺激穴位,并通透皮肤吸收,使局部的药物的浓度高于其余部位,产生疗效。但由于药物在常温下发挥效力较低,而且不易渗入人体,使得穴位刺激效果往往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灸穴位贴,使得穴位贴不仅可以在自发热的过程中,提升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增强了药力,还便于保存,使用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热灸穴位贴,包含:一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发热部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底部的药品层; 所述发热部位于所述药品层上方; 所述壳体上具有透气孔,所述壳体上设有能够从所述壳体上揭下的封闭贴,所述封闭贴用于封闭所述透气孔; 所述壳体的底部还有粘贴层,所述药品层暴露在所述粘贴层的表面。 本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主要区别及效果在于:利用发热材料制作发热部,当发热材料与空气接触后,使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热灸穴位贴可以进行自发热,产生的热量可以对穴位产生刺激作用,同时,产生的热量可以加热药品层中的药品,使得药品作用渗入人体,提升“药物敷贴法”中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另外,壳体上可揭下的封闭贴便于用户保存未使用的热灸穴位贴,用户可在不需使用时不揭开封闭贴,使得发热部中的发热材料与空气隔绝,发热材料也就不能产生热量,此时可以常温保存,也可在需要使用的时候随时揭下封闭贴,使得发热部中的发热材料与空气接触,再利用粘贴层将穴位贴粘贴于相应的穴位上,即可开始对穴位产生刺激作用。可见,本技术实施方式使得穴位贴不仅可以在自发热的过程中,提升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增强了药力,还便于保存,使用方便。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粘贴层为对所述药品层暴露在所述粘贴层表面的暴露部分进行环绕的环状结构。粘贴层为环状结构的设计在不降低热灸穴位贴的粘贴效果的同时,使得粘贴层的面积减小,降低了生产成本。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粘贴层的底部有能够从所述粘贴层上揭下的保护贴纸。保护贴纸可以使得本技术实施方式在未使用时得以保存,使得粘贴层不会因为过多地暴露在空气中而失去粘性。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药品层外设有药品保护层。药品保护层可以保护药品层上的药品不移动掉落,尤其是在热灸穴位贴敷贴过程中避免由于用户移动造成的药品泄露,污染用户的衣物或者降低药效。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药品保护层上设有挥发孔。挥发孔使得药品层上的药品可以通过通透的孔洞与皮肤接触,在保护药品不移动掉落的同时,进一步增加药品对穴位的刺激作用。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透气孔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部。分布在壳体顶部的透气孔更为集中,使得封闭贴只需对壳体的一个表面封闭即可将发热部与空气隔绝,尽量减少因空气进入造成的热灸穴位贴发热,以致于失效。同时,分布在壳体顶部的透气孔也更利于壳体内的发热材料与空气接触,在揭去封闭贴后快速起效发热。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透气孔分布的密度从中心向外降低。由于壳体内部的发热材料越往中心越难与空气接触到,所以本技术实施方式中将透气孔的分布密度从中心向外侧降低,在封闭贴揭下后,发热材料可以更快更充分地与空气接触,更快速地起效发热。同时,外侧的低密度透气孔也避免了发热材料从透气孔中掉落,即避免了由于发热材料减少造成的热灸穴位贴的发热时间缩短。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透气孔呈圆环形分布。环形分布的透气孔使得壳体内的发热材料与空气更均匀地接触,使得发热材料被更高效地利用。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为圆柱形;或所述壳体为一底部带有凸缘的柱形结构。壳体为圆柱形使得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热灸穴位贴与人体接触的部分为圆形,更符合我国传统医学中的“穴位贴敷法”,使得药品对穴位的刺激更有效。壳体底部带有凸缘使得与人体的接触面积更大,使得药品层及粘贴层的面积也更大,使得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粘贴效果更好,同时加强对穴位的刺激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热灸穴位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热灸穴位贴的仰视图; 图3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粘贴层的斑马线设计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热灸穴位贴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热灸穴位贴,其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具体包含:壳体1、设置于壳体I内的发热部2和设置于壳体I底部的药品层3 ;发热部2位于药品层3上方;壳体I上具有透气孔5,壳体I上设有能够从壳体I上揭下的封闭贴(图上未示出),封闭贴用于封闭透气孔5 ;壳体I的底部还有粘贴层4,药品层3暴露在粘贴层4的表面。 具体的说,粘贴层4的底部有能够从粘贴层4上揭下的保护贴纸,更具体的说,保护贴纸的面积要不小于粘贴层4的面积。保护贴纸可以使得本技术实施方式在未使用时得以保存,使得粘贴层4不会因为过多地暴露在空气中而失去粘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粘贴层4为对药品层3暴露在粘贴层4表面的暴露部分进行环绕的环状结构。粘贴层4为环状结构的设计在不降低热灸穴位贴的粘贴效果的同时,使得粘贴层4的面积减小,降低了生产成本。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壳体I为底部带有凸缘的柱形结构,也就是俗称的“草帽”形,“帽檐”部分为药品层3和粘贴层4,较大的“帽檐”使得药品层3及粘贴层4的面积也更大,使得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粘贴效果更好,同时加强对穴位的刺激效果。“帽盖”部分为发热部2,也就是发热材料所储存的位置,这样的形状使得发热材料可以被充足储存,可以延长本实施方式中热灸穴位贴的自发热时间,同时使得药品层3的药力被充分渗透。此外,本技术的热灸穴位贴壳体I还可根据需要设计为圆柱形、椭圆柱形。壳体I为圆柱形使得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热灸穴位贴与人体接触的部分为圆形,更符合我国传统医学中的“穴位贴敷法”,使得药品对穴位的刺激更有效。另外,本技术的热灸穴位贴壳体I也可以设计为方柱形,增加粘贴层4的面积,使得本技术的热灸穴位贴与人体的粘贴效果更好,不易移动。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灸穴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灸穴位贴包含:一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发热部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底部的药品层; 所述发热部位于所述药品层上方;所述药品层外设有药品保护层, 所述壳体上具有透气孔,所述壳体上设有能够从所述壳体上揭下的封闭贴,所述封闭贴用于封闭所述透气孔; 所述壳体的底部还有粘贴层,所述药品层暴露在所述粘贴层的表面; 其中,所述粘贴层为对所述药品层暴露在所述粘贴层表面的暴露部分进行环绕的环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灸穴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灸穴位贴包含:一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发热部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底部的药品层; 所述发热部位于所述药品层上方;所述药品层外设有药品保护层, 所述壳体上具有透气孔,所述壳体上设有能够从所述壳体上揭下的封闭贴,所述封闭贴用于封闭所述透气孔; 所述壳体的底部还有粘贴层,所述药品层暴露在所述粘贴层的表面; 其中,所述粘贴层为对所述药品层暴露在所述粘贴层表面的暴露部分进行环绕的环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灸穴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学忠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上宜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